《中国奇谭》收官,豆瓣9分佳作背后有哪些成功经验?

这个初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工作人员异常忙碌。2月12日,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bilibili联合出品的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最后一集《玉兔》在B站上线,评论区不少观众在线“催更”,“第一季没看过瘾,希望下周就能把第二季掏出来”。

《中国奇谭》的播出让这家已有66年历史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再度焕发新的活力。被“催更”的《中国奇谭》总制片人、上影股份副总经理李早,笑着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说:“《中国奇谭》第二季已经在创作端启动了。”目前,关于第二季的内容、集数和导演人选都还在规划阶段。

作为一部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由11位导演分别打造了8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作为出品方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未来将和这些年轻动画人保持怎样的关系?李早向记者揭开《中国奇谭》背后复杂的制片流程。

项目储备远不止8集

“对创作来说,时间永远不嫌多。”李早回忆,从2020年底为纪念中国动画百年、迎接中国动画新的百年启动《中国奇谭》项目,到2023年1月正式上线,前后差不多两年时间。

两年对一部15分钟到20分钟的短片来说算充足的创作时间,但并不宽裕。由于每部短片美术风格不同,《中国奇谭》制片管理的协调量很大,调整和修改几乎进行到上线前的最后一刻。

《中国奇谭》的统筹工作与创作同步进行。每部短片的创作和制片节奏都有区别,有些项目在前期就能看到效果,有些风格要到后期才能明确。比如剪纸动画《小满》是边拍边做的,前中后期流程切割得并不明确。《玉兔》作为定格动画,需要做好模型后再“实拍”,很多镜头节奏在拍摄中掌握,使得它的整体意境偏晚才能呈现出来。故事性较强的《小妖怪的夏天》属于在分镜阶段就能看出效果的作品,上线当日就迅速出圈。“《小妖怪的夏天》无论在故事性和艺术性上都是比较全面的一个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也经历了美术风格的不断迭代更新。”李早说。

《中国奇谭》的8部短片包括二维、三维、剪纸定格、偶片定格、三渲二等不同美术风格,李早坦言,由于美术风格不同,8部短片的成本是不同的,其中三维动画《林林》的资产量、渲染量都比较大,成本相对较高。“导演之间不会比较成本的高低,大家都抱着一定要做到最好的想法。” 她还记得大家坐在一起“拉片”时的热闹氛围,尽管各个剧组不集中在一处,但当项目进行到关键阶段时,他们总会找机会线下交流。看完各自作品后,导演团队会相互提出建议,也会在互鉴中想办法把作品进一步优化。

“创作难免有遗憾,我们一直在留意网友的反馈和宝贵建议,也会吸纳到未来新的创作中去”,李早表示,经过复盘思考,大家都认为《中国奇谭》各方面都还有进步的空间。

“在我们经历的项目里,《中国奇谭》算是比较顺利的。”李早说。参与创作的10位分集导演不是自上而下筛选的过程,很多都是上美影带着项目和想法去谈合作。总导演陈廖宇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也是动画行业的资深从业者,了解很多动画人才和其所擅长的风格。“项目启动时,我们就知道胡睿(《鹅鹅鹅》导演)手上有几个初步创意,想把自己的探索落实。刘毛宁(《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导演)此前一直在B站发表作品,他的鲜明风格一目了然。一开始的储备远远不止如今播出的8集,比如於水(《小妖怪的夏天》导演)手上其实有三四个本子,我们在一起商讨后定下了现在的。”

如今回想起来,李早并不觉得那几个本子不如《小妖怪的夏天》。这个本子打动他们的是“小人物”视角,而这也是《中国奇谭》第一季在内容上的共通之处。

这种多元方式很“上美影”

《中国奇谭》播出后,迅速引起广泛关注,截至收官豆瓣评分9.2分,B站点击超过2.2亿次。很多观众感叹,“熟悉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回来了”。对他们而言,这种“熟悉”也许是一种故事形态或美术风格,勾起了童年时观看上美影经典影片时的回忆,而对于美影的创作者而言,这种“熟悉”还有另一层意义。

常光希、周克勤、凌纾等上美影老艺术家担任《中国奇谭》艺术顾问,他们历来对艺术短片情有独钟。常光希担任动画师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执导的《蝴蝶泉》《夹子救鹿》,周克勤导演的《猴子捞月》,凌纾担任编剧的《崂山道士》等,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艺术短片经典。“做多元艺术短片集的创意本身就很‘上美影’,《中国奇谭》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艺术短片的传统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上的传承。”李早记得从策划阶段开始,凌纾就非常支持和鼓励《中国奇谭》立足当下语境讲述中国故事,而不是停留在传统“奇谭”领域做文章,“老艺术家在艺术上并不保守,恰恰相反,他们更多鼓励创作者充分发挥,把这些风格做到极致。”

跟分集导演充分交流后,常光希、周克勤、凌纾等人在尊重创作的同时,结合自身专业提出具体建议。比如《鹅鹅鹅》中,让观众直呼“前方高能”的“吞吐”动作,就是上美影老艺术家建议之后打磨出来的成果。除了老艺术家担任顾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担任《中国奇谭》出品人、总监制,很多年轻人参与创作、宣发等各环节,形成老中青三代衔接的创作环境。

“上美影除了出品方的身份,起到的作用还很复杂。在创作中,我们经常去寻找外部的合作伙伴,了解每一个具体环节里有哪些比较好的人才或团队,可以很好地组合在一起。相比承接某个技术工种,从平衡艺术探索和商业回报的角度匹配创作需求,为整个项目保驾护航更重要。”李早介绍,《中国奇谭》的合作逻辑是基于具体环节的,8个团队导演的职业背景、整体制作能力都不尽相同,有些缺后期产能,上美影就协助其在制作上补足,有些制作能力强,但缺少前期美术和音乐资源,上美影就帮忙寻找优秀的美术或声音团队。

在《中国奇谭》之前,陈廖宇和上美影就有合作开发项目,其他参与《中国奇谭》的导演也将与上美影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李早坦言,合作未必会采取“签约入职”这种形式,而是针对不同项目形成不同的合作方式。《中国奇谭》如同一个平台,将有创意和热情的作者聚集起来,这同样是一个传统。过去上美影的经典作品就离不开外部艺术名家的加盟,比如《大闹天宫》里为孙悟空设计造型的张光宇。“一直以来,上美影都在‘跨界’,跨出去寻找合作对象,也邀请跨行业的人才加入创作。”

《中国奇谭》的热播还带来相关衍生品销售的火爆。基于《鹅鹅鹅》中“吞吐”场景设计的套娃系列一上架就售罄,第七集《小卖部》刚上线,朋友圈里就有人发布了与它相关的衍生品。“我们的衍生品开发计划是比较前置的,整个市场营销和商务团队从剧本阶段介入,和创作团队一起读剧本、看分镜,所以对项目的理解比较深。”在李早看来, “我们还有很多进步空间,比如‘上架就售罄’和一开始做的数量不多有关,因为要考虑一部新原创IP的市场风险。从目前来看,《中国奇谭》还不能靠衍生品售卖来回本。”

2022年,上影集团和上美影成立合资公司上影元,公司将集团内上美影、上海电影制片厂等厂牌的IP进行整合,展开全盘开发运营。主要业务涵盖IP、品牌的开发与管理、整合营销、商品新零售及沉浸式娱乐体验等,着力于开发IP价值与各产业链的结合。“无论是衍生品开发还是IP运营,我们将借鉴成熟模式并结合中国市场特点进行探索。《中国奇谭》迈出了很好的一步,未来希望形成长期IP开发战略,在相对稳定的内容产出和衍生品计划协同上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李早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中国   佳作   豆瓣   上海   电影制片厂   短片   导演   美术   风格   动画   项目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