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不再“狂飙”

上一财季营收、利润双降的压力之下,苹果罕见“降价”了。

2月5日起,苹果部分线下经销商将iPhone14全系售价下调700元左右;在京东苹果自营店,iPhone14 Pro的起售价甚至被调低了整整800元,促销力度创下新纪录。

事实上,自去年iPhone14发布以来,苹果就一反常态,屡次在非节假日对部分机型实行降价促销处理。不少用户不禁疑惑,苹果真的不“香”了吗?

南方日报记者 许隽

苹果“跌跌不休”

苹果采取降价措施,背后的“无奈”不难洞察。根据上周苹果披露的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统计期内,企业净营收接近300亿美元,同比下滑13%,远低于华尔街预期;营收仅为1172亿元,同比下滑5%,这也是近6年苹果最大的单季营收降幅。

其中,iPhone、Mac该季度营收分别为657.8亿美元及77.4亿美元,同比下滑8.17%以及28.66%;其他终端产品收入为134.8亿美元,同比下滑8.3%。而分地域来看,苹果上季度在全球所有区域都出现了营收的同比下滑,其中在大中华区下滑7%以上。

可以说,这是iPhone有史以来遭遇的、涉及面最广的一次营收“滑铁卢”。而据苹果CEO库克解释,造成这一表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分别为美元强势、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不佳以及iPhone14 Pro/Pro Max的销量不及预期。

而iPhone14系列业绩下滑对苹果整体营收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虽然有因疫情导致的产能不足、缺货造成业绩下降的因素存在,但是本质原因还是iPhone14整体的升级幅度较小,对消费者吸引力下降。”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表示。

南方日报记者发现,相较于iPhone13系列,iPhone14 Pro及Pro Max产品除升级了芯片配置——搭载A16芯片外,其他性能均被指“挤牙膏”,市场竞争力本就备受质疑;再加上苹果在今年春节期间将iPhone13部分机型的官方售价下调了200元,这让iPhone14系列的定位更显尴尬。

存量市场求生存

除以上因素外,造成苹果营收整体下滑的核心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不景气的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手机市场已深陷创新乏力的低谷期,用户换机周期已从20个月延长至33个月以上。有分析师判断,现阶段大多数旗舰手机已经出现“性能过剩”的情况,正因如此,用户对于后续快充、屏幕、摄像等硬件性能的升级,很难再产生“共情”心理。

此外,5G推动作用不明显以及长达3年的疫情等因素,也让手机市场雪上加霜。据Canalys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手机总出货量不足12亿部,同比下滑12%。国内层面,2022年第四季度,我国手机市场出货量仅7292万台,同比下滑12.6%;2022年全年我国手机出货量2.86亿台,同比下滑13.2%,这也是近10年来出货量首次跌破3亿大盘。

受此影响,一众安卓厂商也陷入了增速低谷。在国内市场,2022年小米出货量同比下滑24%,OPPO、vivo则分别大跌27%左右。相比之下,苹果反而成了“受伤”最轻的一个:与其他厂商对比,苹果虽然同比增幅有所缩窄,但对比其他厂商,仍实现了国内出货量4%的逆势增长;从全球来看,在2022年第四季度,苹果以7110万台的手机出货量创下了全球24%市场份额的新纪录,击败三星、小米、OPPO等一众“友商”,排名首位。

而从经营活动现金流来看,苹果2022财年现金流超过1000亿美元,同样是“傲视群雄”的存在。对此,有专家指出,苹果选择将iPhone部分机型降价促销,一方面确实是为了降低iPhone14系列的库存水位,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战术性降价”。通过这种策略,苹果可以在市场总体下行的周期中,尽可能收割更多市场份额,以站稳存量市场。

郭天翔分析称,这种降价确实更偏向一种策略,不会长期出现。“这种主要通过给渠道让利来进行降价的措施,一般都比较灵活,会根据市场反应决定实施时间。”

寻找第二赛道

“用新产品、新技术来吸引消费者”是手机厂商的共同目标。那么,在现有消费电子市场创新已经见顶的局面下,“折叠”这一备受看好的新形态能帮助苹果进一步提振市场吗?

就目前而言,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无论是目前安卓厂商折叠屏产品所带动的市场销量数据,还是迟迟无法解决的有关“折叠屏”应用生态、使用场景等难题,都似乎印证了,如今仍然不是进场的好时机。正因如此,一直以来标榜“后发制人”的苹果,可能不会轻易商用。

此前,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也曾表达了相似看法。他认为,苹果可能会先将折叠屏技术应用于iPad产品线上,以提振iPad销量。至于可折叠手机,“短期内不会推出相关产品。”

那么,AR呢?据记者从供应链等多方了解到,苹果目前确实正在稳步推进AR眼镜的研发。除此之外,软件业务也将是公司发力的重点。仅从去年财报数据看,苹果的软件服务曾获得208亿美元的营收,占比17.7%,甚至一度高过Mac和iPad。

郭天翔指出,除以上这些措施外,“造车”及布局相应的车联网业务也是不错的选择。“以手机为核心,结合其它多终端形态,捆绑住自身品牌用户,形成品牌的护城河。最后是生态的发展,通过系统打通多种终端,建立完整的生态链,软件方面也可获得更多发展。”他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公认的下一个风口,手机供应链厂商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一定的竞争力。“特别是像苹果这类现金流丰富、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进入汽车行业本身就有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三星   苹果   出货量   现金流   销量   狂飙   厂商   美元   全球   手机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