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解读《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导语:本系列图文尝试以信息可视化的方式解读和展示《黄帝内经》原文,旨在学习了解古籍的内容,以及锻炼信息可视化的能力。本人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仅从个人的角度来探讨,所有图表尽量按照原文来制作,不做过多的解读,若有错误不当之处,敬请见谅与指正。

上一篇是图文解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这一片继续解读《黄帝内经》素问篇之《四气调神大论》,先来第一段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下面这一段原文是在后面,但是内容与上面一段紧密相关,我就提上来一起作图: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这几段在介绍四气循环的过程中的养生之道,很显然,可以用循环图表示,而这样的四气循环,有顺与逆的方向,所以,可用有向循环图来表示,中间加上分段圆图,把圆环分为四段来代表一年四季,一顺一逆的交替过程,可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这图也可以用办公软件中的基本形状拼成:

接下来的一段原文,主要讲了天气的性质,和不遵从天气藏德不止的规律来生活的话,会带来的后果,从“天明则日月不明”的起因开始,引发了后面一连串多米诺骨牌般的不良事件。

本段最后一句,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也就是圣人遵从天气的规律,就从根本上防止了那些不良事件的发生,这与本论后面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方向是一致的。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苛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这种情况,感觉可以用通用的流程图来表示,有分流,有抉择,有步奏,很多软件工具都可以画流程图,我用的diagram.net来画的:

本论最后一段,再次反复强调了顺应天气,也就是按照四时阴阳的规律来养生的好处,和违背这种规律的坏处,与前面提出的“圣人从之”的解决方案相呼应,而且用词很重,说是死生之本,可见这种规律多么的重要。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又是一段对比,从之与逆之的对比,圣人与愚者的对比,黑白分明,另人知其要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感觉用对比图和流程图都可以,就用简单的对比图表吧:

《四气调神大论》就画完了,空了继续下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黄帝内经   素问   流程图   圣人   图表   阴阳   万物   原文   规律   天气   图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