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旧金山的一对夫妻J和R打算生子,但是二人均没有生育能力。因此,他们从提供者那里获得了精子和卵子,将结合后的受精卵成功送入代孕母亲M的子宫中,让M生下他们的“孩子”。
然而,在生产的一个月前,J和R离婚了,他们谁也不想领走与自己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孩子”。身为孕育母亲的M决定将“孩子”收养并抚养长大。但M的诉求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
那么,孩子法律上的“父母”究竟是谁?
答案是没有。孩子虽然拥有5个“父母”,却没有任何“法律上的父母”。也就是说,Ta是作为没有“父母”的孩子出生的。
这是《生育的选择:生育的自由与边界》一书中例举的一个极端特殊、但真实的案例。这其中经历了不孕不育、异源人工受精、代孕生产等多个有关生殖医学领域的过程。
但纵观全书,在生育方面会遇到的还远不止这样的极端情况,还有卵子/精子老化、供精者隐私、着床前诊断、基因筛选、LBGT群体生子意愿、医学伦理、法律上的父母认定、遗产继承资格等形形色色、但确实有可能发生的问题。
这本书由日本北里大学一般教育部教授小林亚津子女士所著,她曾是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文学博士,现在的专业是黑格尔哲学和生命伦理学。
对于无论已婚的或者未婚的,又或者是无法公开伴侣情况的男女来说,繁衍健康后代的愿望,始终是一种天性使然、基因本能。
然而,受自然的、社会的、个体的多重因素影响,现代人(尤其女性)面临着生育困境。于是,生殖技术成了生育受挫人群最后的机会。
但是,越来越成熟多样化的生殖技术是否真的给他们带去了幸福?甚至,如果考虑“被选择出生”的下一代来说,他们的福祉利益又被如何考量?书里提出了很多现实的、严峻的问题,我们迄今没有正确答案,但我们终有一日要做出回答!
为什么人们不能接受自然界对各种生物都会有的、一定比例的不孕不育这件事呢?这是当事人和非当事人存在的“温度差”,非当事人无权过度责问,甚至讥讽为“滥用科学”——因为事关生命的道德困境是多种多样的。
年轻的女性了解这些,有助于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早、更理性地计划,毕竟“每天大量产生的精子和不断减少的卵子”似乎在根本上决定了男女不平等。
存在生育障碍的家庭(或个人)了解这些,对于下一步的抉择可能会有更加全面的考量:且不管法律法规和财富背景,伴侣双方乃至未来孩子的幸福才是做出决定的初衷。如果不能满足或者无力保证这一初衷,那么没有开始反而是最优的选择。
当然还有更多更多已经实现了繁衍生息梦想的家庭和个人,请感恩选择了我们作为父母的孩子!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没有对比就不反衬幸福。自然既然给予了我们这份幸运,给了我们健康的、亲生的子女,我们就有责任保护他们、教导他们,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此外,书里提到了多部和生育技术相关的电影,也都是极其不错的参考,有的严肃、有的幽默,但无疑都发人深思!
比如,讲述大龄单身女青年决定借助精子库,生个孩子来改变自己生活的电影《后备计划》(2010),这是由艾伦·保尔导演,詹妮弗·洛佩兹主演的一部喜剧。
还有2011年由肯·斯科特执导、帕特里克·华德等主演的加拿大喜剧电影《星爸客》(又译《超级精爸》、《星爸克超有种》)。
该片讲述了一直过着废柴生活的大卫突然被律师询证,因为他凭空多出了533个亲生子女——都是他年轻时捐精惹的“祸”。大卫从开始的震惊与逃避,慢慢发展为接受现实并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
以及美国科幻电影《变种异煞》(1997,又译《千钧一发》),讲述了在基因决定命运的未来世界,具有基因缺陷的文森特和基因完美却遭遇意外残疾的杰罗姆交换身份,从而实现自己的宇航梦。文森特要应付太空中心严格的基因核查,但一起凶案使得升空计划延期了。
还有一部温情电影,来自丽莎·查罗登科执导的《孩子们都很好》。讲述了一对女同性恋伴侣用同一个来源的精子各生下一儿一女,一家和睦地过了十几年,突然某天,15岁的儿子想见见自己“遗传学上的父亲”,拜托刚刚成年的姐姐联系上了当年的供精者。当3位“父母”和两个孩子见面之后,这个平静而美满的家庭却出现了裂缝。
有兴趣的话,也可以都找来看一看哦!
关注余音坊城市书房,不会错过更多精彩!
更新时间:2024-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