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只说了一半,经络完全不通反而没有痛感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句话中医专业人士都很熟悉了,包括一些非专业和爱好者也是。很多人把它列为所有治疗的圣典,然而随着临床治疗经验的增加。笔者发现这句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或者很多人只理解了一半。

最早明确提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是明代李中梓,他在《医宗必读·心腹诸痛》中说:“近世治痛有以诸痛属实,痛无补法者;有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者。”后世之人对于这些话的解读也就一直认为是经络堵住后才引起疼痛,只有疏通它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延伸出了很多以“疏通经络”理念为主的治病方式。

其实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没错的,但是你只关注它会忽略其他问题。而且治疗思路也会受限,最终变成一个“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治疗者。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寒气客于经脉之中...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孔,故痛甚不可按也。”

根据这段话可以看出确实很多疼痛是因为寒邪留于经络当中引起的疼痛,通过局部痛点热敷或者针灸或手法“排寒”后症状即刻改善甚至痊愈。但临床中笔者发现很多时候患者疼痛的地方其实压痛并不明显,或者说它的局部疼痛并不是它的病灶点。这种情况你如果还在用“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方式处理就会显得很无力,甚至有些医生心急使用暴力治疗形成“医伤”而加重病情。

为什么会有疼痛处和病灶位置不一致的情况呢?在西方医学里有一个名词叫“放射痛”,在肌筋膜学里又称为“肌筋膜功能障碍”。如果你去认真研究这些书籍你会发现来治疗的患者很多都是放射痛,因为疼痛处是病灶的基本上很容易“自愈(身体自行适应疼痛引起的变化,但不一定都是好事)”。

当你去找到这些病灶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病灶上的肌肉或者软组织都是鼓鼓的。也就是按上去肌肉或者筋膜都很紧张且压上去疼痛,有些甚至压上去后患者/顾客会有症状再现(原来的放射痛或疼痛处再次出现的情况)。那这个位置很有可能就是真正的病灶了,当你把这些病灶真正处理好后放射痛也就消失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在西方的理解上面就是肌肉中的肌小结(肌肉中的基本结构)因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导致周边结构紧张而引起缺血最终引起整个肌肉和筋膜僵硬。肌肉和肌肉之间又因为筋膜联系在一起,当这种情况发生后局部的病灶并没有引起局部疼痛而是沿着肌肉之间的筋膜传播形成长链放射痛或局部疼痛。

以上是西方医学的理解,那东方医学又是怎么理解这个现象呢?中医的理解其实很简单,经络阻滞了呗。在西方的很多研究当中可以发现肌肉之间的筋膜链接和中医的经络方向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但又不能完全解释中医的经络方向和联系。

笔者随着临床的经验增多后觉得经络更像是那些肌筋膜或组织的间隙(经络,它是肌肉筋膜中的缝隙,我用这个理念来治病),应用这个理解后不仅很多疼痛病症都可以治疗,甚至一些胃肠问题,呼吸问题及产后问题都能解决。

如果你把经络理解为肌筋膜或组织的间隙后,当某处肌肉比较紧张后它会堵住局部的经络形成局部疼痛或者酸痛。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步的影响着整条经络或其他经络的流通,最终产生了放射痛或者一些不固定区域的疼痛。

那如何解决呢?很多人看完上面的理论后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解决的方式其实有很多,针灸、手法、热敷、汤药等其实都可以,只是在应用上各有优劣,但高手很多时候可以弥补这些缺点。例如针灸疼,但高手扎针很多时候却不会。笔者是一般这种情况使用更多的是针灸和手法,因为这个是笔者所比较擅长的。

针也好手也罢,笔者想强调的是要轻柔,不要过度的刺激否则有些情况反而会加重了患者的病情。现在外头有很多按摩推拿店,只要客户跟他们说哪里疼,他们就对着痛点使劲怼。客户痛的不行他们会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然后又继续怼痛点。有些顾客被怼完后觉得轻松,但是时间维持不久,或者说怼完后几天全身酸疼。

这种治疗方式对么?笔者认为是错的,这样的治疗方式很多时候没啥效果甚至会对身体造成健康隐患。如果经常去推拿按摩店怼肌肉的人会发现他们被怼的地方慢慢的变厚了,原来疼的地方没那么疼了,逐渐取而代之的是觉得酸或紧的感觉。疼很多时候只是一时间的,但是酸或者紧却会困扰他们很长时间得不到缓解。

这些紧张的肌肉/软组织不仅造成了酸、疼甚至放射痛,有些甚至导致了皮肤感觉功能障碍,也就是皮肤感觉减退,也就是说麻木了。这个在中医里面也就是被称为“痹症”,是一种气血完全阻滞的现象。

《黄帝内经 痹论》: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营,故为不仁。这段话说的就是那些经常去按摩,或者有些皮肤感觉减退的现象。当把那些紧张和组织恢复后可以发现患者感觉逐渐恢复了,甚至有些中风后手脚麻木的患者也是一样。他们很多人并不是脑子引起肢体感觉障碍,而是四肢末端的组织间隙卡死导致经络阻滞而形成痹症而已。

“不痛不就好了么?管它紧还是酸呢?”您是否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如果你亲身体验过会发现,其实酸还是紧是更难受的体验,因为疼痛很多时候很容易缓解,而然酸和紧却不是。它不仅仅造成了持续的体感不适,甚至牵涉到内脏,因为很多时候解开一些紧张的肌肉或者组织后有些人他们内脏不适也得到了改善。

如果长期任由这种肌肉或组织紧张其实对于身体是一种危害,因为它会降低自我对于身体疾病的感知能力。如果你认真去对比过男性和女性身体,你会发现女性一般比男性顾客身体柔软,而他们确实经常喊“疼”的人。为什么呢?因为男性身体就像一张厚实的蜘蛛网,它只能感受到大猎物。而女性的身体像是一张纤细的网,风吹草动他们就有感知,一点疼痛或者反应他们都会及时反馈。

男性身体虽然看似问题少,实则是因为感知能力弱,但是一出问题都是大问题。如果你比对一下男性和女性的死亡方式后会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些男性“走”的很突然,而女性很多都有“预见性”或缓慢。民间有时候也有一个现象是“药罐子获得更长久”的说法,这也是身体结构不同的影响。

综上所述,笔者对于“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句话的理解是它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是“不痛久则痹”。如果不信你可以去处理那些局部紧张的“痹”病患者,当你解开一半时再去按压或捏它局部时就变成了酸痛。随着你逐渐把组织处理到正常状态后,那些压货捏酸痛的感觉也随之消失了。有些客户总觉得为什么笔者做手法后症状会跑到别的地方去,但是活动又没之前那么疼。因为笔者解开一部分组织后它会顺带解开别的地方,新的地方处于半通不通的状态就有了痛感。有些人在当天反应出来,有些人则是第二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通则   经络   病灶   局部   肌肉   笔者   疼痛   紧张   身体   筋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