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吃了这些千万别喝酒,严重可致命!

小酌怡情,节日的气氛确实可以因为酒而被烘托得更有味儿,但是喝酒之后的不适感也是实实在在的。


民间关于解酒饮料一直流传着多种说法:


茶水、蜂蜜水、海带汤、绿豆汤……究竟哪一个才真正能起到解酒的作用呢?



喝酒带给身体的不适

主要有哪些方面?


大量研究表明,过量饮酒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其中,某些人在喝完酒后会面部通红,俗称“上脸”。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酒类中的酒精产生的作用。


喝酒上脸的人,一般其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无法及时将酒精代谢后产生的毒性较大的乙醛及时转化为毒性相对较低的乙酸。


乙醛可以引起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导致面部皮肤发红。


此外,酒精还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这也就解释了很多人喝酒时从口若悬河到东倒西歪的过程。



而最为常见的一种不适是“上头”,表现为喝酒后产生的头痛、恶心、口渴等症状。






这是由于市面上销售的各种酒类,不论是只有几度的啤酒、果酒,还是高达九十几度的烈性酒,都是成分十分复杂的混合物。


除了含量最多的酒精和水之外,还含有各种醇类物质、醛类物质等,这些物质同时扮演了天使与魔鬼的角色。


一方面,它们本身以及它们的代谢产物是酒类香气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它们是导致喝酒上头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喝酒时的环境、心情等因素也可能会加剧或减弱上头的情况。


那些盛传的解酒方法

真的有效果吗?


前文提到过,酒精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所以有些人会使用茶、咖啡等饮料解酒,希望利用这些饮料中的咖啡因的兴奋作用解酒或醒酒,但这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而且,咖啡因还有利尿的作用,加速了将乙醛引入肾脏的过程,从而给肾脏带来负担。所以,饮茶解酒并不靠谱。


对于绿豆汤、海带汤的解酒效果,目前尚没有太多可参考的研究证据,推测其作用主要来自其中的水分,而这与大量饮水的作用可能并无区别。




来源:科普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绿豆汤   乙醛   抑制剂   中枢神经   咖啡因   酒类   不适   酒精   物质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