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独自带女求医,两年才盼得女儿喊“妈妈”,她喜极而泣


“对不起,嫁给我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现在还要把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你身上。我就盼着,我这身子能多撑一段时间,女儿病情刚刚有所好转,实在不甘心啊。”图为妈妈陪小锦做治疗。

听到丈夫突然间说出这样的话,小锦的妈妈心里突然间感觉好疼,所有的委屈、酸楚一股脑涌上心头,一直忍着的眼泪奔涌而出。但她还是很快平复了自己的情绪,故作坚强,用沙哑的声音安慰丈夫:“别丧气,撑过这个坎儿,咱家一切都会好起的。”图为小锦在做治疗。

2020年1月,小锦出生在云南昭通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然而在小锦1岁之后,一直都没有学会说话和走路,身体反应上也明显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经过医院检查,小锦被诊断为发育迟缓,甚至医生还给出了“可能以后都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也难以自理,需要人照顾一辈子”的诊断结果。图为妈妈教小锦锻炼走路。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小锦妈妈和爸爸的心跌入谷底,他们不敢相信自己可爱乖巧的女儿竟然会是脑瘫儿。更令妈妈崩溃的是,小锦只能通过做康复治疗来缓解,一个月的费用就要万余元,而且以小锦的情况,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治疗,也可能需要3年甚至5年,甚至更久,才能有明显的好转。图为小锦。

这些年小锦爸爸为了养家糊口,一直拼命努力干活,因为过度劳累,落下了严重的肝病和肺病,再也干不了重活。一家人的生活一直过得捉襟见肘,如今他们连小锦一个月的治疗费用都拿不出来,更何况还要长久地坚持下去。无奈之下,妈妈只能带着小锦回了家。图为哥哥抱着妹妹做治疗。

妈妈知道只有去医院做专业的治疗,才是小锦唯一的出路,否则小锦这辈子就完了。妈妈将家里能卖的东西都换成了钱,又说尽好话四处求人借钱,带着小锦来到了宜宾的一家医院。两个月的治疗,让1岁多的小锦终于学会了坐,这也让妈妈看到了希望。

因为手中的钱有限,为了能让小锦多做一段时间的治疗,母女俩在医院过得十分节俭。吃饭只买食堂最便宜的饭菜,妈妈还会特意过了饭点再去打饭,这样可以免费泡一点菜汤,省了菜钱。但是哪怕妈妈对自己极尽苛刻了,很快还是交不出治疗费了,只能失魂落魄地带着小锦再次回了家。图为小锦在做康复训练。

直到2022年的2月份,因为有政策减免,小锦才在昭通一家医院得到了继续做康复治疗的机会。妈妈带着小锦来到昭通的医院后,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治疗机会,每天都是早早地带着小锦到康复室外等候开门,每天也是晚晚地离开康复室。除了每天针灸、言语、PT等治疗课程外,妈妈还听从医生建议,只要有点空闲,就会带着小锦靠墙锻炼站立的能力。图为一家三口在乘电梯。

除了每天教她站立之外,妈妈还花了很多时间来教小锦说话。她每天都正对着小锦的眼睛,大声地说“妈妈”“爸爸”“吃饭”“喝水”这些简单的日用词,希望女儿能在听到自己的话后,跟着自己说出来。当妈妈亲耳听见小锦喊出“妈妈”的时候,她抱着女儿失声痛哭。等了2年盼了2年,她终于听到女儿说话,听到女儿喊她妈妈了,这是这么多年来她最开心的时刻。图为小锦在哭泣。

医生说只要坚持治疗下去,小锦会恢复得越来越好。然而,治疗费依旧是一家人迈不过去的坎。为了留住女儿这来之不易的治疗机会,丈夫一直拖着病体四处打零工,因为过度劳累,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身体随时都会倒下,这让小锦妈妈慌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已经再也经不起任何一点风浪了。图为小锦。

可是丈夫却执意不肯休息,不肯治疗。“女儿正是治疗的关键时刻,错过这次机会,以后再想恢复就难了,因为就算拼了我这条命,也要留住女儿的希望。”丈夫坚定的话语一直在耳边回响,妈妈在无数个夜晚偷偷地流泪,他们本就是普通的家庭,走到现在实在是走不下去了。图为妈妈抱着小锦。

“我只是希望我的女儿能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希望她以后能自理,可是这么简单的目标,我这个当妈的却无法为她实现。”妈妈自责又无助,她不知道该去哪里为女儿寻找希望。

进入下面的小程序,可以帮助孩子

(此处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赠需求,请到今日头条 APP 查看)

自2022年2月以后您在今日头条看见都是集体项目,同类孩子共同一个捐款项目,款项会根据该篇稿件数据拨给相应孩子。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头条公益# #图片故事# #摄影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昭通   女儿   妈妈   喜极而泣   病情   丈夫   爸爸   说话   孩子   机会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