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环线游,揽道教名山秀色,济南长清五峰山还是有些吸引力

参加户外活动多了,有了和驴友同行的经验,也算是妥妥的驴友一员,进入景区,稍稍看到林中野径,那驴儿狂野的心也不时会咚咚乱跳,如果发现有小路通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就想蹦一蹦,不小心就走出了景区圈,当然,也能欣赏到更加另类狂野的自然风光。

昨日,和姐妹同游五峰山,因为免门票,怕去景区的游人太多,我们七点半就从济南出发,到了景区,还差一刻钟开门。

把车停在门口,徒步经过一天门、将军椅、生命之树、五股穿心柏、月明湖等景观,很快也到了景区售票口。不愿意走路的,也可以可以开车进入售票口边的景区停车场。景区入口有大门拦着。有工作人员已把景区入口的大门开了条缝,于是我们就跟着其他游人走了进去。




很早以前来过五峰山,但时隔多年,很多景观的记忆已经模糊。昨日再次深度游,发现五峰山道家文化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很是厚重浓郁。春节期间道观隆重装饰,让本就非常注重仪式的道场更见威仪。尤其是刻在高耸的山崖绝壁上那个大红色的道字,把五峰山道教文化氛围烘托到极致。

绿树浓荫环抱中的五峰山,属泰山山脉,与泰山、灵岩山并称“鲁中三山”,为山东省省级旅游度假区,座落在长清县城东南。景区群山绵延,山清水秀,翠柏与峻峰苍岩、宫观亭台相映相依,成就了、杏堤春晓、薛岭牧樵、明泉早照、凤山烟雨、滚栗朝霞、青崖积翠、润玉七峰、鱼台钓月等胜景。

“苍然万山色,忽拥岱宗来”。迎仙峰、望仙峰、会仙峰、志仙峰、群仙峰五座奇峰围拱出一方风水宝地。经过古柏森然的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书写着道法自然的砖红照壁。远处,苍山如青龙,围拢着景区核心建筑。一片翠色中那裸岩上巨型的“道”字,仿佛在向游人施展着魔力。

同其他大多数宗教建筑布局一样,洞真观也是坐北朝南,各殿依次建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逐阶抬升。这些建筑包括皇宫门牌坊、午朝门、三清殿遗址、玉皇殿、清冷亭、碧霄殿、真武殿、隆寿宫石坊、三元殿等。每座建筑前都竖立有多尊皇帝御碑,标榜着五峰山道教的至尊地位与悠久历史。

据资料记载,洞真观始建于金代泰和年间,即公元1201 1208年,系全真派道士修建。观名随着历史几多变化。金时被敕封为“洞真观”,到了元代,则被敕封为“护国神虚宫”。而到了明万历年间,更是被皇帝赐予“护国隆寿宫”,并敕建“保国隆寿宫石坊”,颁发《道藏》经一部480函。这也是洞真观最鼎盛的时期。修建过程中,充分利用山中水脉,凿池引泉,形成了卧龙池、玉漱泉、清冷泉等名泉。盛极而衰,到了明末清初因为战乱影响,道观逐渐进入衰败时期。

跨过皇宫门牌坊,但见古柏夹道,一直迎着我们来到了午朝门。跨过这道门,就进入了洞真观核心区。据碑文记载,上面刻有八个卧狮的皇宫门牌坊底座建于金元时期,而木制上顶则建于明万历年间。牌坊后面的古柏还有说头,数了数共十三株,难怪被称作“十三太保 ”。

跨越仙亭桥,就是修建于明代的玉皇殿。殿前有钟楼鼓楼相守。玉皇殿内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和左右天蓬元帅。已有零零散散的香客在玉皇殿焚香祷告。绣有道教几大天尊的五色领旗高扬空中,极富韵律的道教音乐从玉皇殿声声响起,回荡在山谷!在仙亭桥的桥面和桥下一共有28根石栏,这也是有讲究的,听说它们代表了“二十 八宿 ”。桥下是是驮碑神龟守护的卧龙池,泉池的水已结冰,泛着莹莹白光。



从东边小门出去,就是清泠泉和清泠亭。沿亭子边的台阶拾阶而上,能到鲁班祠。这儿自然风光雅静,清泠泉概因清泉激石,泠泠作琴筑声而得名。清泠泉水质亦清冽甘甜,常年滴嗒,如空谷妙音。

在玉皇殿后面,有一株古银杏树,为秋天的五峰山增色不少。这株生命力依然旺盛的古银杏树在清泠泉的滋润下活了二千余年,成为游人争相打卡的网红树。

在古银杏树东、清泠泉北的高台上,座落着碧霄殿。当地人称之奶奶殿。殿内供奉着五峰山奶奶。民间传说她与泰山碧霞元君和马山奶奶是三姐妹,都是东岳大帝的三个女儿。


经过碧霄殿向西有一石拱桥,可通往真武殿。当然,从古银杏树北拾阶而上,也可到达。真武殿内祀真武大帝-道教尊奉的执掌北方天界的天神。



再向上行,经过古朴厚重的隆寿宫石坊,有百丈阶一直将人引向位居高天的三元殿。

先说下这百丈阶吧。它一共有91阶,每阶东西长10米,而91则是道家“九九归一”的思想体现。细观之,还能发现,每级台阶的高度自下而上逐级增厚,正所谓“步步登高”纳祥瑞。

而这三元殿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洞真观地势最高的殿堂。殿堂内供奉着天、地、水三官大帝,也有说指称尧、舜、禹三帝。这三官诞生日分别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即是三元节。

我们心怀虔诚,沿着陡峭又漫长的登山台阶向上行,经过前面提及的一座座古建筑与泉池胜境,心怀如丝如缕的感慨。

回望我们登山前半程,抬头望,感觉仿佛在向遥驻苍穹的天宫进发,回头看,仿佛刚从大地之母赶来。即使一个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走这样一长串又一长串的台阶上来,也会油然而生那种顶礼膜拜的心绪。

谒拜过洞真观,我们沿着变得愈发陡峭的登山石阶,近距离欣赏那陡峭崖壁上鲜红的“道”字后,上行,经过云鹤桥,继续上行,左拐,经过登山盘道,前往迎仙峰和望仙峰。没敢盲目钻林子,在沿途有观景平台和观景台尽情俯视五峰山的洞真观全景后就返回到主道,直拔会仙峰山顶。这一段拔高挺猛,两边没有扶手,要注意安全。

山顶很平阔,柏树茂密,林中分布着很多废弃的石屋。有说是古代屯军用的,也有说土匪老巢。残坦断壁周围背阴处还有薄薄的积雪。看导游指示上显示山顶有真乙池和和圣佛莲花洞,很遗憾走得匆匆,没有找到。

我们是第一批到会仙峰顶的。在峰顶向东南望,有一高山状若睡佛,山上有信号塔一座。听说那山是青崖山。登顶能望群仙峰。

基于安全考虑,我们从会仙峰原路返回到半山腰,从岔路西行,前往向景区腹地环游。攀登志仙峰,又不小心拔到山顶。从志仙峰换个角度俯视五峰山,视野更加开阔。会当凌绝顶,一览五峰山全景,但见林木葱茏,宫观建筑平面布局尽收眼底,露头的建筑屋宇宏伟庄严,安居绿林深处,充分体现了道法自然理念下人与自然完美无瑕的大融合。



五峰姿态各异,或挺拔峻秀,或沉稳敦厚,每座山峰面向景区心脏的一面都峭壁壁立,险秀异常。尤其是那一座峭立崖头的石峰姿态万千,维妙维肖,有的状若大将军,有的状若猛虎,有的则像神龟探海,有的像飞来石......


我们从志仙峰顶上向右环行时,遇到了七八位游客,胆子也有点大起来。五峰山山顶树林十分茂密,像我这胆小的人,行走其间,还有些害怕呢。跟在他们身后,走走停停,一路欣赏景区内外的群山万壑,那种壮观景象让人慨叹。而北边的青龙峪群山万峰也跃入眼帘。



从志仙峰一路向东,山峦起起伏伏,时而登高峰顶,时而下探山垭。终于到达制高点,然后穿越茂密的林海,又经过一段小断崖,终于攀上南边立有铁塔的山峰。这儿据悉是道佛山。山上有多座石屋,还有石窝与石池,大概是存水生火做饭的地方。经过密林雪海穿越,终于从铁塔旁找到返回景区群仙峰的道路。



向下,一路台阶,虽然陡峭,但周围灌木众多,有抓手,很安全地下到景区腹地。一路全是密林,印象最深的是林中随处可见的奇石怪岩,最出彩的被标注为磐龙卧猛虎的自然景观。但见一长形巨石立在山路上,与旁边的山峰夹出一线天。石缝中盘根错节的古柏若龙踞于此。从这儿一直向下,钻过一个小型动物园的铁丝网,就到了五峰山宾馆,右拐下坡,就到了停车场。这一圈大环线走下来,真正见识了五峰山复杂的地质地貌奇观,尤其是沿途那茂密的植物藤蔓,让我们的思绪早已延伸到春暖花开的美好岁月。尽管浑身冒汗,仍觉不虚此行。





想避开人,就要第一批入园。看来,我们是很明智的。及至我们返回时,已是下午一点多,游人们纷纷赶来。停车场和景区门前的公路上早已停满了车。哈哈,林子的吸音效果不错,我们并没有听到人声,五峰山仍是十分安静的状态,想必此时,人们正在密林中默默上行。

这一圈穿越难度不大,但对于没有户外经验的人,还是建议不要尝试。其中的下陡坡、攀断崖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胆量的。分享一组沿途所拍照片,让不能前去的朋友饱个眼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道教   石屋   名山   登高望远   古柏   银杏树   峰顶   秀色   济南   陡峭   景区   环线   茂密   游人   台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