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传来消息,拟将激光雷达列入禁止限制出口目录

智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许多厂商正在布局自动驾驶技术。其中大部分的厂商开始探究激光雷达,用于更精准的路面识别,监测分析。而商务部传来消息,拟将激光雷达列入禁止限制出口目录。这意味着什么?激光雷达有何发展前景?

激光雷达限制出口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集中在智能汽车行业,传统的汽车工业已经在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将促使大量的科技巨头针对汽车产品开发技术应用,从智能座舱到车载操作系统,再到汽车SOC芯片以及各类传感器,探测器等等。

可以说智能汽车会成为科技行业的延伸场景,集成各类的高科技产品。

而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在这几年备受瞩目,做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华为发布过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其拥有150米的测距能力,在停车场、高速公路、拐角等交通路面都有很好的车辆检测能力,大大提升汽车自动驾驶的应用水平。

除此之外,激光雷达将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到2026年,汽车工业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7亿美元,2020年到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

如此大的上升趋势,势必会引起众多的厂商参与布局。事实上许多车企已经在加装激光雷达产品了,上游的供应商同样在积极开发激光雷达技术。随着智能汽车行业以及激光雷达技术的快速发展,这项技术也引起了官方层面的重视。

根据商务部传来消息,拟将激光雷达列入禁止/限制出口目录。被列入目录后,国内有关激光雷达的技术将不能被转让和授权。当然,这不影响激光雷达产品的正常销售。禁止/限制激光雷达出口,也意味着这项技术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作为智能汽车行业高级别的核心科技,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相关的技术积累都有关键作用。

现在大部分车企开始涉猎电动汽车,若只是普通的电车,很难有升值空间。本身车企采购电池就要花费一大笔钱,走低端车型路线不符合车企长期的探索。肯定会尽力加持各种高科技技术产品,自动驾驶是最普遍,也是最实际的。

激光雷达有何发展前景?

国外的特斯拉坚持走低成本,采用的是视觉识别技术。用算法来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这对于芯片制程工艺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特斯拉的辅助驾驶芯片已经升级到了4nm,就是想通过芯片来提高算法的扩展性。

虽然能完成精密的运算,可技术迭代缓慢,芯片工艺性能越来越有限,特斯拉靠视觉识别技术很难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反观激光雷达,加持的是硬件技术,固态激光雷达有更高的性价比优势,可靠性也更强。通过更精准的点阵激光完成路面信息的探测、识别、分析,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馈。

一个是算法,另一个是基础硬件,哪一个更适用于智能汽车行业,答案已经一目了然。激光雷达应运而生,因为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阔。

2021年,国内车企小鹏将旗下的P5车型搭载了两颗激光雷达,正式开启了国产厂商加持激光雷达的浪潮。到了2022年,中国已经量产或计划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就有16款。

需求增长让供应商们因此受益,激光雷达生产商禾赛科技在2022年底宣布完成了10万台激光雷达的交付,成为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最大的供应商。

另一大激光雷达巨头速腾聚创同样有不错的表现,在全球市场仅次于禾赛科技。营收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二,可见依靠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为上下游厂商建立起了蓬勃向上的市场空间。

当然,对于车企以及激光雷达供应商来说,挑战依然存在。开发高精度,远距离的固态激光雷达需要花费不少钱。以速腾聚创的125 线固态激光雷达 RS-LiDAR-M1 Simple产品为例,首发价格达到了19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800左右。

这已经比国外产品更实惠了,但还是有不小的成本。所以能用上高品质的固态激光雷达,厂商一般将将汽车定较高的价格,二三十万恐怕只是起步。如果能控制激光雷达的成本,相信对于激光雷达行业的发展会更加迅猛。

不过初期的研发费用就摆在那里,参与的人少,可选择的零部件自然有限。厂商为了节约开发成本,价格肯定不便宜。

所以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参与其中,共建行业生态,把激光雷达价格打下来,普惠民众。

总结

市面上应用于汽车行业的雷达产品有不少,包括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等。相比之下,激光雷达的作用和价值会更明显,未来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期待激光雷达能成为中国汽车厂商弯道超车的一个路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特斯拉   激光   商务部   固态   汽车行业   芯片   厂商   消息   智能   目录   汽车   产品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