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图书馆|《非暴力沟通》④

倾听一本好书,感悟人生悲喜。

听bar——专属孩子们的阅听室。


推荐边听音频边看下面的内容哦!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DanGreenberg)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他给初学者介绍了几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根据当代媒体的标准,展示完美男人或完美女人真人尺寸的全身照。他建议读者先量好自己的身体尺寸,然后与照片上的美女或帅哥的尺寸做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

这个练习实现了它的承诺:在比较时,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活得很惨。此时,我们的心情极为低落。可是,翻到下一页,我们发现,第一个练习仅是热身运动。既然形体美不是特别重要,格林伯格现在请我们比较要紧的事情:成就。他从电话簿中随机挑出几个人让读者进行比较。他声称他看到的第一个名字是大音乐家莫扎特。格林伯格列出莫扎特能说的语言以及他在少年时期的主要作品。他接着建议读者想想他们现在的成就,然后和莫扎特十二岁时的成就做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

读者即使不做上述练习,很可能也会认为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另一短语,例如:"你让我伤透了心。”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中,作者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纪录了审判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Adolph Eichmann)的过程。

据她的记载,艾希曼及其同事借助“Amtssprachen”回避责任。“Amtssprachen”大意是“办公室语言”或“行政命令”。例如,如果问他为什么米取了某种行动?他也许会说:“我不得不做。”如果追问为什么“不得不做”,他就会答道,“长官命令”、“公司政策”或“法律规定”。

当我们根据以下理由行动时,我们也就试图回避责任。


1、受说不清的力量驱使。

为什么打扫房间?

因为我不得不做。


2、我们的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等。

为什么喝酒?

因为我是个酒鬼。


3、其他人的行为。

为什么我要打自己的小孩?

因为他跑到街上去。


4、上级的命令。

为什么欺骗顾客?

因为老板叫我这样做。


5、同伴的压力。

为什么要抽烟?

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抽烟。


6、机构的规章制度及政策。

为什么我要将你停职?

因为你违规了,根据学校规定,我必须这么做。


7、性别角色、社会角色或年龄角色。

为什么我必须做我讨厌的工作?

因为我不仅是一个丈夫,而且还是一个父亲。


8、无法控制的冲动。

为什么吃巧克力?

因为吃巧克力的冲动征服了我。

有一次,在与家长和老师讨论回避责任所带来的危险时,一位女士气愤地说:“但有些事,你确实不得不做,不管你是否喜欢!我认为,告诉孩子有些事他们也不得不做,并没有什么不对。”于是,我请她举例说明什么事她“不得不”做,她有点不屑地回答:“这太容易了!今晚离开这里后,我不得不做饭。我讨厌做饭!我早就受够了!但二十年来,每天我都不得不做饭。即使有时累得像一条狗。因为这是你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告诉她,听到她长期做自己讨厌的事情,我很难过。我希望非暴力沟通能帮她找到解决办法。

很快,她从学习中找到了灵感。研讨班一结束,她就告诉家人,她不想再做饭。三个星期后,她的两个儿子参加了一个研讨班,这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他们怎么看母亲的决定。大儿子叹道:“马歇尔,我刚和自己说,‘感谢上帝!’”看到我困惑的表情,他解释说:“也许她终于可以不在吃饭时发牢骚了!”

还有一次,我为一个学区的老师提供咨询服务。一位老师说道:“我讨厌评级。这样做不仅没用,而且学生会很紧张。但我不得不评级。因为这是学区的政策。”此前,我们刚刚练习如何以负责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建议这位老师历以下的方式来表达:“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她脱口而出:“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保住工作。”她赶紧补充了一句:“我不喜欢这样说。这让我觉得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回答说:“这正是我建议你这样表达的原因。”

法国作家乔治•贝尔纳诺斯(GeorgeBemanos)有段话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技术的进步最终被用来摧毁人类,那么,并非是暴行导致人类的灭亡,当然,更不能说是复仇行为使人类灭亡……人类的灭亡,却是因为现代人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各种命令。我们所看到的悲剧和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悲剧,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从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从的人、听话的人越来越多。”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小编说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很多时候,我们的一句无心之失,却是他人一生的阴影。在今后的沟通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客观描述观察、表达自身感受、清晰说出需求、正向表达请求,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且倾听他人。


张其凤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中国书协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教育部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理事,江苏省直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九届人大代表。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齐鲁美术馆学术顾问。


题字:张其凤

图片:邦乔彦

主播:陈浩然

编辑:黄晗右

审核:张祺雪

主编:侯一飞


同心绘·听bar 往期推荐

声音图书馆 《非暴力沟通》③

声音图书馆 《非暴力沟通》②:细嗅蔷薇,以爱之名

声音图书馆 《非暴力沟通》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非暴力   莫扎特   格林   研讨班   江苏省   命令   图书馆   声音   读者   老师   建议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