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长大后仍然“跟妈亲”的男孩,主要是妈妈做对了这3点

过年没回家,几个关系好的同事约好了串门拜年。去李姐家时,她13岁的儿子正在打游戏,看我们进来礼貌的喊了声“叔叔阿姨好”,便头也不抬地继续玩了。

我们几个同事凑在一起聊天,李姐隔三差五指挥儿子拿点饮料、水果。当李姐第3i指挥儿子去拿点干果时,小孩不耐烦地回复:你自己不会拿吗?看不见我忙着呢?

瞬间大伙都静音了,李姐尴尬地笑笑,冲着儿子喊道:回屋玩去,别在这碍事!

孩子气呼呼地抱着游戏机回屋,并狠狠地将门摔上。李姐尴尬地表示:这孩子这两年越来越不像话了,以前还能心平气和地跟人交流,这两年跟家人关系就像阶级敌人一样。过年这几天,她跟儿子几乎天天吵架。

儿子为何突然不跟妈妈亲了?

突然想起,4~5年前李姐和儿子的关系可没这么糟。记得之前李姐还在群里嘚瑟:儿子和我最亲了,连班上的小女生暗恋他,给他写的信,都会拿给我看

李姐的老公长期外派,家里就他和儿子两人,母子俩都视对方为自己最重要的人,但短短几年这母子俩已经开始针尖对麦芒了。李姐将这一切归功于“儿大不随娘”。她说,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心事了。

但我观察了她和儿子的相处模式,发现其实并非如此:李姐在公司以敢拼敢干出名,她也经常自我调侃,家里老公不在自己活得像个男人。这种环境下李姐对儿子的态度有些强势,无论是命令儿子拿东西,还是孩子反抗时的训斥,很显然这是她的常态。

她忘了那个14岁的孩子已经长大,他更愿意对自己要做的事有掌控感,哪怕那件事只是无聊的打游戏,也不愿频繁地被人打断。

经常有人在后台抱怨:我儿子以前特别乖,跟我很亲,实在搞不懂为啥长大了却不懂事了?现在总感觉跟儿子隔着一道槛,他什么都不跟我说,有时觉得我俩像陌生人!

妈妈们很困扰,以前那个黏着妈妈说东说西的孩子,怎么突然一夜之间就变得面目可憎了呢?

其实,这是妈妈们没掌握男孩的正确养育方式。特别是在出生到6岁,6岁到12岁,12岁到成年这3个阶段,妈妈们忽视了男孩内心的变化。

妈妈做对3点,男孩长大仍然“跟妈亲”

男孩通常比女孩更独立,教育方式自然也不相同。家庭关系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妈妈和儿子关系和睦的家庭,发现那些儿子长大后仍然“跟妈亲”的家庭中,通常是妈妈都做到了以下3点:

首先,6岁之前,爱和陪伴是母子关系的基石

《养育男孩》中说道:从出生到6岁,这个年龄段的男孩是属于母亲的。

大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孩子在6岁之前这个阶段,是和父母建立依赖关系的最关键时期,尤其低幼龄宝宝(3岁之前),妈妈的哺乳、拥抱、爱抚和亲吻都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6岁之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黄金期,若此时妈妈没有对孩子的正向情感及时满足,就会奠定孩子一生不安的基础。

6岁前妈妈的及时反馈,在早期亲子关系的建立中无可替代,是男孩的心灵食粮,不可或缺。若在这阶段,妈妈由于种种原因缺失了孩子的成长和陪伴,那么将来无论如何努力,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除此以外,脑科学研究还发现,6岁之前妈妈的正反馈,会促进孩子的大脑边缘系统发育,边缘系统正是孩子自控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这部分发育好的孩子,长大以后更沉着冷静,也更善于处理亲密关系。

前面提到的李姐,在刚生孩子的那几年,由于工作处于上升期,不得不让老人将孩子带回老家。等项目结束,儿子已经3岁了,再接回北京时明显感觉孩子和自己没有那么亲了。虽然后来她一直在尽力弥补,但孩子始终不像走之前那么依恋她。

所以,建议男孩在6岁之前,妈妈一定要在儿子寻求回应时及时给予关注,儿子不安是,请张开双臂并告诉他'“妈妈爱你”。

其次,6~12岁,妈妈要支持和肯定儿子

男孩一旦开始上学,就进入了另一个阶段。相比女孩而言,他们精力更旺盛,隔三差五冒出一些奇怪的念头,像个永动机,管也管不住。

这个时期的男孩顽皮、好动、精力无限,分分钟能让老母亲暴跳如雷,于是不少妈妈会在这个时期表现出雷霆手段,于是打压、控制、怒吼就成了家里的常态,母子关系也开始在这个阶段慢慢走向僵硬。

心理学认为,6~12岁是男孩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男孩正在感受来自内心世界的召唤,开始尝试着成为男人。

6岁前,妈妈是男孩的全世界,他们会非常依赖,但6岁之后他们步入小学,见识到了更广阔的知识,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他会逐渐发现,妈妈不是万能的,老师懂得比妈妈多,和同学玩起来比妈妈有意思。

此时男孩的独立人格逐渐形成,他们开始迫切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再把父母当作全世界,自然就会和家里的冲突增加。

若此时,妈妈面对分歧,成天的指责、批评,就会给孩子带来强大挫败感,让他觉得“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只有妈妈懂得支持和肯定儿子,才会激起他不断挑战的底气。

纪录片《小小少年》里的殷然,喜欢虫子到了狂热的地步。普通妈妈可能会觉得孩子不务正业,整天研究没用的。但殷然的妈妈从没有嫌弃或否定过儿子,反而陪儿子一起研究了解虫子。

妈妈的支持和理解,让殷然坚持爱好,并对各种虫子的习性如数家珍,成了同学眼中的小能人。

最后,12岁到成年,妈妈要适时退出,远远引领

12岁以后,孩子们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让男孩子更加渴望“独立自主”“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

青春期的男孩,思想独立有主见,情绪容易失控不好管。作家麦家就曾形容青春期的儿子:就像陪伴一头老虎,得小心翼翼

发展心理学认为: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急速发育和心理上的半成熟,导致他们渴望在精神上摆脱父母的羁绊,但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又让他们格外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所以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妈妈能做的就是适时退出,并远远引领。这就要求妈妈不能用批评、打压、针尖对麦芒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密不透风的管教,会让男孩越听越烦,恨不得赶紧逃离现场。

说到底,当男孩进入青春期后,他们更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一个男人一样尊重,权威者的姿态注定赢不了男孩已经进化的心

所以,心理医生中村恒子曾建议: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就要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分离出来。

有人说,青春期男孩就像孙猴子,念紧箍咒不能太频繁,否则就容易激发猴性。这个时期的孩子比任何阶段都更需要自己的空间,所以建议各位妈妈在大方向上引导,具体事情能放手就尽量放手。

你看,男孩的养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同时期妈妈就得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

今日话题:你家儿子现在还跟你无话不谈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说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发展心理学   男孩   妈妈   青春期   对了   儿子   时期   父母   阶段   关系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