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大肉后,这些方法能给胃肠减负

春节期间各种聚餐活动,饮食通常颇为丰盛,面对各色美食,大家难免会进食很多油腻食物。



然而,如果油腻食物吃得过多,会给胃肠道造成很大的负担。所以春节期间要特别注意健康的饮食,以免造成不适从而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那么要怎么吃才健康?记住以下几个原则:


一、清淡饮食,改善饮食结构


对于饮食过于油腻的人群,首先要注意改善饮食结构,选择食物时尽量避开如肥肉、炸鸡等高油高脂高盐的食物。


同时,应首选水产类、蛋奶、豆腐类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也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蔬菜水果中富含膳食纤维,可以起到解油腻、促进胃肠蠕动的功效,同时还可以预防便秘,改善人体代谢功能。食用青菜、瘦肉、鱼、蛋类为主,从源头切断油脂,可以让我们的身体进入良性循环。


二、饮食不宜过量,切勿暴饮暴食


中医认为“饱食过度,百病由生”“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多则脾胃的负担加重。因此要注意控制饮食总量,做到食不过量,细嚼慢咽,避免因进食过量或暴饮暴食而增加胃肠负担。


另外,不少人在过年期间熬夜通宵,第二天睡到很晚,这种不良的作息对饮食节律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新年的饮食要尽量按时按点,不要打乱正常的饮食规律,使胃肠不适应而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乱。


三、适量运动,放松心态


保持适量运动,放松心态也是帮助我们增加胃口、促进消化的关键。根据第五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应该加强运动。


除了日常身体活动如做家务、交通往来外,应加强主动性运动。运动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最好保持每天6000步以上,每周保持5天左右的中等强度的运动。


中等强度活动包括快速步行、跳舞、休闲游泳、做家务如擦窗、拖地板、手洗大件衣服等。


平时工作生活压力大,不妨在过节期间尝试放松心情,将重心转移到当前生活,享受假期的好时光,好的心情也能够帮助减轻饮食不当带来的不适。


四、自制解腻消滞茶,减轻胃肠负担


对于饮食过于油腻,已经感到不适的人群,可以试试以下茶饮解腻消滞、减轻胃肠负担。


1、苹果酸梅汤
材料:乌梅15克,茯苓15克,两个苹果,少许冰糖。

做法:先把药材放在清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然后放入锅中用小火煮30分钟。然后把苹果切成块放入锅中慢慢地炖煮,最后放上几块冰糖调味。


2、山楂陈皮茶
材料:焦山楂15克、党参10克、陈皮10克。

做法:先把药材洗净,然后一起放进锅里,用小火煮两个小时左右。


3、洛神花茉莉茶

材料:三朵洛神花,三朵茉莉花。

做法:将洛神花与茉莉花放进茶锅里煮上15分钟。如果没有条件,直接用沸水冲泡也是可以的。如果想要口味更甜,可以放上几块冰糖,这样煮出来的茶会更加可口。


4、荷叶山楂普洱茶
材料:干荷叶15g,焦山楂15克,普洱茶10克。

做法:一起用沸水冲泡15分钟左右,胃寒的人最好选熟普洱,胃热的人适宜喝生普洱。


5、三仙茶
材料:焦山楂15克、炒麦芽15克、炒谷芽15克。

做法:上述药材冷水清洗后过滤,用水泡煎15分钟可当茶饮。


6、糊米茶
材料:大米或大麦30克。

做法:大米在锅里炒糊后泡水喝;或用大麦炒香后泡水喝,都是很好的消食饮品。


五、膳食纤维丰富的美食——七宝羹


吃七宝羹始于晋代,由中原传至福建、广东、台湾及湖南、湖北等地。民间称初七这天为"人日""人胜节"或"七元日"。


农历正月初七日采七种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称“七宝羹”。清·黄景 仁 《人日集翁学士覃溪诗境斋》诗:“艳以三阳节,分来七宝羹。”



七宝羹的原材料,由于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


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


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客家人喜用鱼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


民间认为人日食用七宝羹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七宝羹食材富含膳食纤维,最解春节的大鱼大肉的油腻,减轻胃肠负担。


六、按摩穴位消食——下脘穴


下脘穴为任脉腧穴,具有和胃消食之功。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正常的饮食代谢先由胃来存纳、消化,再经脾的运化来吸收、输布全身。如果饮食过度、种类繁杂,胃中消化不及,则导致腹胀、呕吐;脾脏吸收不及,则营养物质下行而引起腹泻。


下脘穴为任脉与足太阴脾经交会之处,故其能和胃消食之外,还可促进食物营养吸收,让您放心品尝春节的美食。


取穴法: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中上2寸。



按摩法:行点揉法。手微握拳,拇指腹点按于穴位上,先顺时针点揉、再逆时针点揉,如此交替按摩3-5分钟,以穴位局部感觉轻微酸胀为度。每日可按摩多次。


七、导引——摩腹法


作用:助消化,消除腹胀。


方法:每次饭后,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0次左右。



摩腹养生亦为历代养生家所推崇。南北朝齐梁时期,达摩撰写的《易筋经》中记有摩腹三法,当时在民间广为流传。


隋代设有按摩博士,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了摩腹方法:“两手相摩令热,然后摩腹,以令气下”,“若摩脐上下并气海,不限次数,以多为佳。”


唐代时,按摩术发展为独立一科,《唐六典》记载,按摩可除“风、寒、暑、湿、饥、饱、劳、逸之疾。”并指出:“凡人肢节脏腑积而疾生,宜导而宣之,使内疾不留,外邪不入。”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他在《千金要方》中说:“摩腹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


明代高濂著的《遵生笺》中说:“食后徐徐行百步,两手摩胁及腹肚。”


清代方开所传《延年九转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摩腹的方法。


深谙养生之道的南宋诗人陆游,常年坚持按摩腹部,以亲身经验写下动人的诗句:“解衣摩腹西窗下,莫怪人嘲作饭囊”;“解衣许我闲摩腹,又作幽窗梦一回”,“摩挲便腹一欣然”;“摇齿徐自定,发脱却重生,意适簪花舞,身轻舍杖行。”摩腹养生使他受益匪浅,享以85岁高寿。


摩腹何以能却病延年?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寿夭与五脏六腑盛衰有着密切关系。《内经·灵枢·天年》篇说:“五脏坚固,血脉调和,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长,故能长久。”


中医极重视五脏,尤其是将脾胃誉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有“食谷者昌”,“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之名言。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肚脐下方至耻骨联合上方的区间为丹田,是调控经络气血运行的中心部位,其中的“关元”、“气海”两穴位为保健要穴,摩腹则能通和上下,去旧生新,调理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外除诸邪内安五脏,促进阴平阳秘,使之恢复阴阳气血的动态平衡,从而起到却病强身延年之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摩腹法在力度上一定要轻柔,力道太大揉痛肚子,可能事与愿违。


春节期间虽然各种美味会让人情不自禁,但要注意坚持正确健康的饮食原则才是对自己负责。最后,祝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节。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广东省中医院、养生中国、39健康网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胃肠   洛神   大鱼大肉   穴位   山楂   膳食   油腻   负担   做法   食物   饮食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