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学患上抑郁症?了解一下阿伦森效应你就明白了

先讲一个案例,看看大家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

琪琪2岁就能数到一百,十以内的加减法张口就来,三岁能背诵唐诗,乘法口诀滚瓜烂熟。琪琪成了人见人爱的小才女。

琪琪只要一出门,邻居们就会围着她让她背唐诗或者唱歌,然后就是掌声不断,夸奖声不停。

云尔老师

上幼儿园的琪琪理所当然受到阿姨们和小朋友的喜爱,每周都是她获得小红花最多。

六年的小学琪琪被各种荣誉包围着。老师的赞美表扬,同学们的羡慕恭维,亲戚朋友邻居和爸妈的同事们人见人夸:小才女,女强人,科学家,哈佛的苗子,小居里。

上初中的琪琪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太差,但是没有了那么多的表扬恭维,每次考试任课老师也就是念一念成绩,然后就是老师们的试卷讲评分析。每学期的期末考试结束的家长会,班主任也只是平平淡淡地把每一位同学的在校表现平白直叙的讲一遍。琪琪虽然是前五名的成绩,但是,老师们从来也没有对她表现出多大的兴趣。有的时候她的同桌还向她炫耀自己比她多考了一分,或者说他们的名次越来越近了。

云尔老师

爸爸妈妈发现琪琪常常叹息,这个时候会问她:琪琪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琪琪自己也不知道,很茫然,每天去学校也不知道去干什么。因为琪琪上初中了,长大了,邻居们和亲戚们也不像之前那样见了她就夸奖一番。她觉得自己没有了存在感。

终于,有一天,琪琪给妈妈说不想去上学。妈妈有些不理解,然后就是一堆大道理。琪琪捂着耳朵不听,妈妈有些生气。不过,琪琪还是去上学了。

转眼初中三年就过去了。琪琪考上了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

第一次月考考试结束,同桌高涵迫不及待地问她考得怎么样?琪琪说:一般般吧!琪琪问高涵考得怎么样?高涵说,应该问题不大。结果,高涵考了全班第五名,琪琪考了全班第十名。

云尔老师

琪琪心里非常不是滋味,总觉得高涵高人一等。每次考试,从来没人关注自己,那种孤独感油然而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琪琪突然感觉每天上学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天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毫无意义。每天看见学校大门口感觉怪怪的,硬着头皮进教室也觉得和那些同学不在同一个世界,自己周围好像有一层玻璃把自己和其他人隔开,自己像空气一样毫无存在感。她天天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期中考试之前一天,她没起床,任凭爸爸妈妈在门外怎么叫她起床,她就是不起床,不出门吃饭。爸爸妈妈非常不理解,一个人见人爱的,从小聪明伶俐的女儿,为什么上了高中仅仅两个月就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父母劝说琪琪到医院做个检查吧,结果是琪琪患上了中度抑郁症,中度焦虑症。这个结果对琪琪父母犹如晴天霹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琪琪患上心理疾病呢?

当琪琪爸妈找到我的时候,已经是高一第二学期的六月份,琪琪已经七个月没上学。

琪琪这个案例就涉及到一个叫做阿伦森效应的心理学名词。

云尔老师

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著名美国心理学家,199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他是第一个在研究、教学和写作三个方面均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最高奖的心理学家

阿伦森效应是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

阿伦森效应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表扬、奖励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简单来说,阿伦森效应就是指当人们在已经受到高回报的前提下,后面出现低回报的时候,他会产生负面影响。

他曾经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志愿者分成四组,对不同的组给予实验者不同的评价,然后考察实验者对哪一组最具好感。

第一组始终对实验者表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实验者批评有加;第三组先表扬实验者,后批评实验者;第四组则先批评实验者,后表扬实验者。

对很多实验者进行实验之后,发现绝大部分实验者对第四组的志愿者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志愿者最具反感。

为什么会这样?

云尔老师

阿伦森认为这是因为对一个人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扬,最后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这个人的挫折心理。

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但是如果被褒奖后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容易被一般人所接受。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快乐以及心理反感的。

相反,先对某个人进行批评,使其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和自己的错误,再给他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就会使这个人看到希望,从而乐于接受意见和建议。

现在再来看看琪琪的问题,我们就能理解琪琪为什么会不愿意去上学了。因为琪琪从小获得的表扬赞美太多,随着年龄增长和年级的增加,这些表扬和赞美逐渐减少以至于消失。她内心是无法接受这种现状的。

没有一个人是常胜将军,也没有人永远生活在赞美声中。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一些失败,经受一些挫折,或者学习工作生活于平淡之中。所以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要过早过多地让孩子得到表扬和赞美,这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为每天私信我的人太多,我无法做到每一个人都详细回复。你一定要学会私信我。

用真爱读懂孩子,用智慧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具体到你的孩子,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用最容易听懂的语言,讲解深奥的心理学道理。

好了,今天的讲述就到这里。我是云尔,欢迎您继续收看“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感谢你对云尔老师的信任与支持,别忘了点个赞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阿伦   效应   实验者   孩子   美国   志愿者   批评   妈妈   老师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