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让我们去重庆铜梁看龙灯吧!

今年春节,让我们去看“铜梁龙灯”吧!

17世纪的明清时代,四川盆地已经流行着这样的民谚:大足朝佛(石刻)、铜梁观灯(龙灯)、合川看春(春会)。渝西腹地的重庆市铜梁区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龙灯龙舞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和旅游部命名)。“铜梁龙灯”传说唐代就有,依据相关史料记载,一般认为起于明、盛于清、 繁荣于当代。铜梁在明代对发生在当地的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与龙文化活动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了,但未见有龙灯祭祀、龙灯舞蹈或龙灯集会的记载。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版的《铜梁县志·艺文志·风俗篇》明确记载了铜梁龙灯会的盛况。人们通常称呼的“铜梁龙”,大多指“铜梁龙舞”。

铜梁位于重庆西北,因“山梁横亘,其色如铜”而得名。“铜梁”二字,最早见于公元三世纪西晋陈寿的《益部耆旧传》。唐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建县,2014年撤县设区。幅员面积1340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3个镇,总人口85万。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上。是明代名臣张佳胤、红色将军郭汝瑰、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著名音乐家刘雪庵、金砂等名人故里。距重庆中心城区40公里,到成都2小时车程,至渝新欧国际班列始发站25公里、重庆第二机场46公里、中国西部地区最大深水港寸滩港60公里。境内有渝遂、渝蓉、三环等6条高速公路17个互通口,城轨快线璧铜线、渝遂复线高速、铜安高速全线动工,成渝中线高铁在铜设站,铜梁正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

1976年春,铜梁在城北张二塘修建西郭水库。清理水库坝基时,在距地表 8 米以下的湖相地层中,出土了 300 余件旧石器,多种动、植物化石和数立方米乌木,通过碳 14 测定,其年代为距今 21550 310 年,这一发现确认这里的人类活动比著名的北京山顶洞人的活动时间还早, 被列为全国第八处旧石器文化遗址,经中国科学院科学鉴定和充分论证,被命名为“铜梁文化”。由此,史学界找到了巴蜀文化新的上源,把巴渝文明史上推至两万多年前,并进一步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为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

据传,伏羲、女娲制人时,奔波于天下,累毙于山野,所弃之杖受日月精华与天地灵气,变而成龙,降伏了深以为害的鬼怪和瘟疫,使人类解脱了险遭灭绝的磨难。

此后,人们在灾害来临或年关喜庆之时,总要缚草成龙,以杖高举进行祭祀和玩舞,祈求神龙保佑,祈望消灾祛病,五谷丰登。

端午节举办龙舟会祭江,天早时玩黄荆龙求雨,秋收时玩稻草龙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按铜梁的民俗习惯,生活中处处见龙,庙宇要塑龙,桥梁要刻龙,院门要有龙饰,堂屋要贴龙画,饰物常有龙纹。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

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屡见不鲜。直至现在,龙舞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

根据龙形道具的扎制材料的不同,分为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等;北方龙舞的制作一般高大粗重,风格古朴刚劲;南方龙舞则精巧细致,活泼敏捷。

龙舞从色彩上可分为黄、白、青、红、黑等,以黄龙最为尊贵。龙舞的构图和动作一般具有“圆曲”、“翻滚”、“绞缠”、“穿插”、“窜跃”等特征。龙舞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为:“请龙”、“出龙”、“舞龙”和“送龙”。民间有“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耍小龙,青壮年舞大龙”的说法。舞龙人数少则一人舞双龙,多则百人舞一大龙。

铜梁“人多秀异,喜读诗书,男耕女织,尤工艺术,创造了民间艺术之花--铜梁龙灯”,是当地传承多年的民俗文化。

1917年美国摄影家甘博拍摄的安居城隍庙会街头龙灯游乐

古往今来,铜梁的龙文化由笃信演化为娱乐,相沿成习,形成了铜梁民间传统的龙灯盛会,孕育、滋生了铜梁龙舞这一巴渝民间的艺术之花。

特别是在清代,铜梁龙灯进入了它的兴盛时期,据光绪年间的《铜梁县志.风俗篇》 记载的盛况为: “上元张灯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辉煌达旦、并扮演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

但到20世纪60年代的“文革”期间,铜梁龙灯这一民间艺术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厄运,它被视为彰显帝威的代表,被扫地出门,被视为封建糟粕从而销声匿迹。

直到1980年,北京吹来了抢救民间文化的暖风,铜梁龙舞从垫伏中惊醒过来,重新显示了它的威风。

1983 年铜梁龙舞在解放碑前举办的重庆市首次龙灯汇演上震动山城。

1984 年铜梁扎制的24栋龙身(代表一年24个农事节令)的大龙首次在北京国庆三十五周年盛典上亮相。

1988年9月铜梁舞龙队参加在北京举办“1988年北京国际旅游年全国龙舞大赛”一举多得桂冠后,铜梁龙舞便开始腾飞五洲,享誉海内外。

1999年国庆50周年九条铜梁龙象征九州中华在天安门前翻腾起舞

2009年6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上两条铜梁巨龙在天安门广场将东方巨龙的神韵与灵性舞得淋漓尽致

2019年国庆70周年庆典上9条铜梁龙在天安门广场上形成巨大的龙形同心圆

在中国龙舞中,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和动作套路是三个最基本的条件。而铜梁龙舞的主要特色是以大龙具、大场面、大套路、大变化来营造他的大气势。

铜梁龙舞之所以享誉中外,原因虽然很老,但根本还是龙体美、玩的活。龙体美是铜梁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而玩的活则是现代铜梁人集体智慧和审美情趣的结品。如果玩舞时没有腾、跃、翻滚、盘、绞、缠、绕等技法的运用,就很难使一条人工扎制的彩龙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快慢结合、前后呼应、刚柔相济的动作组合就难以表现龙的威猛轻健和神力无边的雄姿,铜梁龙舞之所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龙体美、玩的活是其关键所在。

龙的种类

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龙灯舞主要包括大蠕龙、火龙、稻草龙、笋壳龙、黄荆龙、板凳龙、正龙、小彩龙、竹梆龙、荷花龙十个品种,其中以大蠕龙最有特色。彩灯舞主要包括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三条、十八学士、亮狮、开山虎、蚌壳精、犀牛望月、猪啃南瓜、高台龙狮舞、雁塔题名、南瓜棚十二个品种。

铜梁龙舞的音乐

龙舞的音乐为巴蜀民间打击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主要乐器有大锣、大鼓、大钵、二鼓、小号及喷呐等,其曲牌多用“长锤、“和牌、“赶眼’、“陕锣’、“水龙吟”“朝天子”、“霸王鞭”、“伴灯鼓”、“双竹马”“将军令”等等。由于铜梁龙舞注重形声结合现场套打,并且根据情 节或急或徐、或扬或抑,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优美抒情,所以,不但对渲染现场气氛十分有利,而且协调了动作,统一了节奏。

当大蠕龙出场时,有雷鸣电闪般的前泰锣鼓先声夺人,首先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接着龙舞队才在惊涛拍岸中亮相,当舞至灯舞“天花”时,打击乐用“扮灯鼓”加喷呐“朝天子”伴奏,使大蠕龙有天子排朝坐殿的神韵;当表演完“宝塔叠翠”时,锣鼓奏“尾煞”曲牌,凭听觉就能判断大蠕龙将在波涛声中返回龙宫。

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中华第一龙”。铜梁龙舞不仅参加了新中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60周年、70周年庆典,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庆典活动,并远赴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300余场文化交流,向全世界观众展现了铜梁龙舞独特的艺术魅力。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登上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倒计时盛典舞台。连续二年赴台展演,推动两岸文化交流。还多次前往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参加商演,进一步加强了铜梁龙舞文化的国际传播。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铜梁   龙灯   重庆   天安门广场   龙体   舞龙   北京   今年春节   民间   周年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