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全世界都叫妈?这只是巧合吗?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在看一些外语片的时候。不管是英语,法语,韩语,印度语等等都把母亲叫做妈妈或是带有妈字音。

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另有缘故?

有一种说法是,与欧洲殖民有关。欧洲国家19世纪以后,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特别是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号称日不落帝国。除了经济殖民还有文化殖民,英语口语中称母亲为妈妈,世界上许多其它国家用妈妈这个称呼就是欧洲殖民和文化入侵的结果。

另一种说法是,与世界的军事和政治演变无关。语言学家认为,这与婴儿的自然发音和条件反射有关。婴儿还不会说话时,总会发出“mamama”这一系列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母亲却能通过这些简单的发音,听懂婴儿的需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大脑当中形成条件发射,当他有什么想法时,就自然而然发出“妈”的声音。可以说“ma”这个音是婴儿最早最容易发出的声音,包括爸爸也是一样。

那中国人称父母为“爸爸妈妈”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西方的文化入侵有关吗?

其实,对中国来说,“妈妈”这个词并非外来词汇,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公元227—232年)的《广雅•释亲》,其中记载:爸,父也;妈,母也。可见,2000年前,中国便有爸妈两字的记载,而这两个字的出现一定是在成书之前。《广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共收字18150个,对古汉语的研究有很高的权威性。

离我们更近的明清时期,当时的章回小说和文学作品关于妈妈一词的记载就更多了。比如:

(宋)洪迈:《夷坚志》卷七 :“大姐乃前来妈妈所生.二姐则今妈妈所生也”。

(元)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李妈妈问道:‘如今员外在哪里?’”。

(明)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一回:”真是哑子梦见妈——说不出来的苦“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爸妈叫喊,都听得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前日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还有:“把个宝钗气怔了,拉着薛姨妈哭道:‘妈妈你听,哥哥说的是什么话!’”。

(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一:“广州谓母曰嫁,亦曰妈。妈者,母之转声,即母也。”

为什么明清古籍中出现“妈妈”的频率更高,而中古以前的文学作品中很少出现呢?这是因为唐诗宋词面向的是士大夫阶层,文人阶层范围狭小,传世文献较少,用的都是文言文或是书面语,而明清时期活跃在文坛的是章回体小说,受众是底层百姓,反映的也是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所以内容就显得口语化。

虽然爸妈一词出现很早,但使用更广的似乎是爹和娘。而“妈妈”在古代还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宋朝就习惯将青楼的老鸨叫做妈妈,在水浒传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用法。之后也有将年长的女性称作妈妈的,比如清朝俞樾所写的《七侠五义》中就有记载“即是如此,妈妈引路。”

有一种说法是把妈妈口语化并普及开来,应该是在民国时期。民国的新文化运动,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大。西方的英语和法语,母亲的口语就是妈妈,新文化运动在全国开始推行白话文,妈妈这个词也就渐渐普及起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以前北方称爹娘,南方称爸妈。新文化运动中,早期的白话文泰斗鲁迅,林语堂,朱自清,梁实秋,徐志摩,戴望舒均是江浙人士。而江浙一带,很早以前就有爸爸妈妈这个叫法了。所以爸爸妈妈的叫法来源于中国南方传统。

以上就是这期《老温乱弹》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我是老温,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新文化运动   水浒传   法语   口语化   明清   巧合   婴儿   说法   全世界   爸爸   母亲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