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来越沉默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生命力在流逝,我曾经思考过说话(此处的说话指广义的表达)这件事,我认为人们之所以去说话,其实有两个默认的前提,一个是我们相信别人能听懂我们,也就是我们相信自己是不孤独的,另一个是我们相信我们所说的一定与别人不一样,也就是我们相信我们的表达独一无二,这两个前提只要缺少一个,人就会失去表达的欲望。


你觉得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那么你就会觉得你想表达的无人能懂,你觉得你的表达和张三李四没有区别,那么你就会选择闭嘴。而当一个人不再相信自己与他人可以建立连接达成共识,同时也也觉得自己并不独一无二,那么他所体会到的就是一种近似于隔离和被抛弃的体验,最后的结果就是生命力流逝。


有句话叫沉默是金,西方也有我们要用一生学会闭嘴之类的谚语,鲁迅说一沉默就感到充实,王小波说在沉默中能学到人性。总而言之,沉默好像是世界上最棒的东西,但要注意的是,任何话都有语境,说沉默是金,是对应祸从口出和因言获罪,说在沉默中感到充实、在沉默中学到人性,是因为鲁迅和王小波都经历过言不由衷的时代,一旦在另外的时代,鲁迅也会写: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王小波也会写:他们都在沉默之中,因为他们都顾及自己清白,然而伦理问题太过重要,已经不容我顾及自身清白。他甚至还干脆写了本书,就叫《沉默的大多数》。


除了被当成了不得的智慧,沉默还被当成某种无声的抗争,因此这种沉默其实是作为一种表达而存在,是一种渴望被听到的沉默。在将沉默当成抗争的想象之中,一种大范围的沉默和寂静会比山呼海啸给人带来更大的冲击,但这样的想象很多时候可能是一种自我安慰,因为在一个习惯喧嚣和沸腾之地,寂静往往就代表无声,无声往往就意味着不曾存在。而且出于愤怒的沉默往往难以持续,因为它只是作为一种反应而存在,一旦施压的力量松弛,它会顷刻间化为乌有。


最后是有人将沉默当成人生的必经之路,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再到默不作声,所经历的大多是不可言说之事,或者不知道如何言说之事,这并不是说那些事情令人羞于启齿,而是那种独特的个人体悟,有时没法用言谈之类的交流方式完美表达,就算张嘴,也只能是简洁总结为命运人生之类的大词,更多的表达,会化为对后辈的教育、对自己生活的安排。人年轻时所能触及的范围和能掌控的事物有限,所以渴望以声音延伸自我,年龄渐长,身边尽是可以摆弄之物,于是就容易将自我缩回,安放于就近之物,获得一种表面的沉默。


来源:吕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山呼海啸   沉默   鲁迅   清白   闭嘴   生命力   寂静   前提   人性   说话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