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生命

大漠单骑/文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前些年我国一部挺火的小说和电影的名子,只是这告别青春意味着走向成熟,不说可喜可贺吧,也不至于搞得伤感,尽管这名子有点矫情,可小词整得挺好,姑且借用一下白话白话自己这个“50后”终将逝去的生命。这不是学矫情,也不是复制伤感的套路,而是人生必经的末路现实,告别生命才是实实在在的逝去。说句玩笑,自己到了这个年纪,即使还没有看到阎王殿的大门,也是眼见着鬼门关前巡逻的小鬼在瞎晃荡了,这恐怕是中青年人难以体会的岁月沧桑感。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尽管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已达到77岁,但这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听听周边的老年人总是在感叹: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老了。如今对老年人来说,温饱已不是主要问题,如何活得幸福些,活得潇洒些,活得健康些(包括心理健康),活得长久些,才是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因此,要格外珍惜退休之后二、三十年的晚年生活,落日余晖虽短,同样可以绚丽多彩。那自己剩下的“小半截”日子将怎样度过?彷徨中该走哪条路?捋一捋罗列了八条暮年的“过关秘笈”,若能做到大半,生命的最后一段路也许能走得从容些。

01不要苦自己,该享受就享受,该花钱就花钱

“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这句话有些道理,但对老一代的影响基本是负面的,该拨乱反正了!因为这句话也常常成为老年人不愿或不敢享受的借口和理由。比如“50后”这代人,需要长身体时碰上三年自然灾害挨饿,需要学知识时赶上“文革”停课、停(高)考,需要上班挣钱时遇到上山下乡运动,需要上顾老、下养小时又来了企改下岗潮……这一路走过了,曲曲折折,磕磕绊绊,真是吃了不少苦。由于过惯了清贫日子,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即使儿女都挣钱了,即使家里经济条件好多了,还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似乎总在“自讨苦吃”,而“40后”老哥老姐们恐怕更甚。

所以,有些老年人舍不得享受的现象,主要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受到观念的制约或惯性使然,这必须要改变,核心是建立与时俱进的老年消费观念。毕竟时代不同了,国家强大了,百姓小康了,老年人不仅要吃好穿好,还要争取住好(买房)、行好(买车)、玩好(旅游等)。这些消费或享受,也可以说是对老年人大半生辛苦的补偿;学会享受还要有紧迫感,已经垂垂老矣,再不享受更待何时?一直以来,国家要求以扩大消费带动经济发展和拉动GDP,老一代不是最听党的话么?就算不带头也不能拖后腿吧。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人最能存钱,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父母要给儿女留一笔钱,可见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可这真的对后代好么?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因为富二代、富三代含着金汤匙长大,往往崽卖爷田不心疼,最终守不住家业。所以,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父母爱孩子,就应培养孩子的生存本领,而不是让孩子去坐吃山空。父母给儿女存些钱不是不行,但千万不要以苦自己为代价,老年人更是如此。老年人挣的钱主要应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这是应当应份的,孝顺的晚辈应当理解和支持。

02不要留遗憾,该弥补就弥补,能实现就实现

所谓遗憾,无非是实现不了的念想或愿望。人退休后,原来忙忙叨叨的节奏瞬间慢了下来,充斥着工作元素的脑瓜子一下清空,自然就会产生一些平时忽略的念想,或是想去哪儿看看,或是想见见什么人,或是重拾自己的爱好或专长,或是想实现儿时的某个梦想……老年人有念想是好事,有念想就有追求,生活就有色彩,念想一个个实现,也算此生无憾了。现在各地的老年大学设有书法、绘画、摄影、乐器、声乐等多种专业,社会上也有老年人乐队、戏剧团、歌舞团、合唱团等公益或业余演出团体,有钱有闲有念想的老年人,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以选择,实现自己这方面的愿望。这次疫情之前,各地的老年旅游已如火如荼,正是无数老年人要实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愿望。所以,作为老年人,实现愿望重在行动,不可今天推明天,明天又推后天,因为时不我待啊。

然而,人生难如意,但求半称心。人的愿望或多或少总有些是难以实现的,遗憾就总是存在。实际上,有遗憾的人生,才是真实和普遍的人生。就算弥补了老的遗憾,还会产生新的遗憾。所以,对人生留有的遗憾,也不必过于在意,只要我们能做到尽量减少遗憾,尤其是不要留下大的遗憾即可。何况有些遗憾纯是自添烦恼,比如某个升官或发财的小目标没有实现,就怨天尤人,耿耿于怀。名利不是不重要,可追求起来永远没有头,既然退休前都达不到,老了就把这遗憾抛到九霄云外吧,此时一切虚头巴脑都没有生命和健康实在,放下就好,活着就好。

03不要轻信传言或小道消息,越老越要有主心骨

这些年有两种社会现象与老年人关联非常多,一是电信诈骗,二是传销或高价推销保健品。这些瘪犊子为何专找老年人下套?无非是老年人有存款,耳朵根软,又与社会有所隔绝,好骗。老年人一旦中招还很难醒悟,真清醒了后悔不已,自责不断,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有主心骨,不要被忽悠了,更不要被带到沟里。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便宜后面有大坑。老年人要保持抵抗力,就不要与社会形成脱节,适当关注电信诈骗与传销的案例和套路,学习点科学的保健知识,提高分辨能力。但注意不要过多看自媒体的养生保健类节目,因为现在自媒体上假冒专家遍地走,制作的节目粗糙且不靠谱,只是借热门话题刷流量或做软广告,最终是为一个“钱”字。

说到养生保健,是老年人绕不过去的一个梗。对此,一是尊重科学,凡事适当适量。人体衰老是一个不可逆的自然规律,世上哪有什么返老还童甚至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养生的秘方、偏方或保健品不是不能用,但不可过度过量。我认识的一位朋友,不知听谁说生山楂干泡水喝有保健作用,就天天喝大把喝,结果喝出胃溃疡,要再喝下去就是胃穿孔。二是要讲辩证法,不要太绝对。比如喝酒,有专家说老年人喝酒不好,有“三高”等病一点不要喝;又有专家说喝酒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防癌。可这些专家都没有讲辩证法,酒这个东西贪杯是祸,小酌是宝,这就是两面性。人逢佳节喜事、亲朋相聚,举杯相庆、把酒言欢,酒带来的心情愉悦和情感交流,总体还是利大于弊。当然,老年人一定要防止乐极生悲,更不能得意忘形而过线,越是高兴的时候情绪越要收。

04不要恐惧疾病,保持从容和乐观的情绪

老年人对疾病的恐惧,其实是对死亡的恐惧,因为说不定一场大病、急病就能带走老年人的性命。我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这些年常有一种莫名的焦虑感或紧张感,其实就是来自对身体的不自信和对疾病的恐惧,之前在各个年龄段都没有如此的心理压力。再就是自己在得了感冒发烧、阑尾炎等病时,心情也会很沮丧,看天空都是灰色的。如果这些负面情绪不能及时化解,就会活得很累,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不恐惧疾病首先要尊重自然规律,客观坦然面对疾病。有研究机构认为,人的寿命由五大因素决定:父母遗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医疗保障和生活方式,其中生活方式的比重占到60%。生活方式主要包括睡眠、饮食、情绪,运动等,情绪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90%以上的疾病以及病情发展都与情绪有关系。简单说,心情好,病就少,有病也好得快;成天心情压抑,没病易生病,有病会加重,又有多少人是被病吓死的?因为,人的情绪与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密切相关,这是许多人忽视了的。也因此,有的老年人为了不背心理负担,索性不参加例行的健康查体,美其名曰:不知情就不害怕。可人不能学鸵鸟只顾头不顾腚,如此自欺欺人可能会耽误病情及治疗,也许终归弊大于利,并不值得效仿。

所以,既然病来了,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不开开心心每一天,还有利于病情好转。如果实在开心不起来,不妨学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强装大条,倒驴不倒架,扛过一阵子说不定病就好转了。退一步说,万物的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每个人有生就有死,黄泉路上无贵贱,那些大人物、大富豪也绕不过去,我们普通人有啥可怕的?

人其实就像一辆汽车,开的年头多,零部件磨损就大,这响那响、跑冒滴漏很正常,而人老了这病那病找上门,一样也是正常现象。现在世界多国有“老爷车协会”,有那么多漂亮的老爷车仍能行驶如风,为啥?车零件保养得好啊!能修就修,不能修就换。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医学治疗同样如此,许多你认为很严重的病,在医生看来可能不算啥。所以,不妨把常见老年病当“伙伴”,搞一把“战略合作”,化恐惧为包容,不求双赢,但求稳定,能尽量长久合作就是赚了。

05不要太敏感和太较真,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并非真糊涂,难得的是人生智慧和交际艺术。人到老年,与世无争,生活的重点落在了家庭,交际的范围通常限于亲朋好友和老同事、老同学,圈子虽越来越小,但人际关系的处理反而更难了。因为人老了容易固执,或者说长脾气,而一些新的矛盾又显现了,处理不好就会一地鸡毛,心情不爽。

人退休后,人走茶凉是正常现象,有点职权的人更加如此。比如某些原本见了你热情打招呼甚至点头哈腰的人,再见了你会装作没看见或不认识。这就是社会现实,不必太敏感,也不必太在意,要学会适应,更要有自知之明。你在职时别人敬着你,敬的是你手上的职权而不是你本人,不要自视甚高。所以,退休后没事尽量不要回原工作单位,更不要与忙工作的同事啦起来没完,那样只会自讨没趣遭人烦。

人从单位退下来的失落感,可在家庭中找回一些平衡,比如更加关心关爱家庭的每一位成员,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在家庭中待的时间多了,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一定切记不要较真,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感情的地方,清官都难断家务事,何况庸人。再说了,水至清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天下哪有完人?谁都有本性难移的毛病,纠缠于此,没完没了,矛盾只会激化。所以,看破不说破,通达不通透,遇冲突难得糊涂,当卖萌的老小孩就好。

06不要害怕孤独,也不要封闭自己,一切顺其自然

许多老年人害怕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总希望有人陪着他(她)说说话,以致让那些搞高价推销或传销的人有机可乘,“爷爷”、“奶奶”甜甜地叫着,真金白银就哄到手了。其实,有些老年人明知道买那么多保健品自己用不了,可他们何不是在花钱买“陪聊”?

从人的生理属性看,以单胞胎为绝大多数的人类,本来就是孤零零来到这个世界,也必然是孤零零离开这个世界,即使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配偶,最终也是一方先走,另一方独处。所以,孤独是与生俱来的,必然也是命中注定的,根本不必惧怕。人之所以害怕孤独,主要是习惯了人的社会属性。人类为了生存、生产、战争等需要,群聚在一起相互配合,以产生更大的力量和更好的结果,习惯渐成自然。而作为已经退休的老年人,这方面的社会属性自然不存在了,正是这个转变,使有些老年人感到不适应。所以,老年人要学着适应孤独,将孤独当成沉默的“朋友”。而人要有所专长,或要修身养性,还就需要耐得住寂寞,如读书、写作、研究、习书画等总不能大呼隆吧,只要心有寄托、行有追求,就不怕孤独。

人老了有时也会刻意封闭自己,几乎不主动与同学、同事、朋友联系和交流,个中原因有些复杂,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比如事业不顺,或是婚姻受挫,或是家庭不和等等,自尊心太强的人不想成为别人议论的对象,就会极力淡出人们的视线。可大千世界“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我们活着不是为别人活的,不必太在意别人怎么想怎么说,心大自然天地宽。老了家门可少出,心门不可关,独处也好,交往也罢,一切顺其自然。

07不要让身体和脑子彻底闲下来,要有益地打发时间

老年人没有工作的义务和责任了,故有大把的时间要重新安排,如能发挥余热继续给社会做贡献,当然乐见其成,但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老年人的重心还是放在晚年生活上,说白了就是自行打发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但有益还是无益地打发时间,差别甚大,区别就是看否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老年人身心健康,自然是给儿女少添麻烦,也是变相为社会多做贡献。

身体尚好的老年人,应坚持每天花一些时间在户外活动,融入自然心情会放松和愉悦,或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热闹热闹,少要稳重老要狂,开心快乐是第一要务;当身体不便外出时,在家里也要坚持适当的活动,包括喂鱼、养花、做健身操、做简单器械锻炼等;即使身体不便活动了,看看电视、报纸、移动终端,听听广播新闻、朗诵、音乐等,始终保持接收外界的信息,以防止阿尔兹海默症过早来临,这些都是在有益地打发时间。老年人切忌钻牛角尖而误入歧途,比如不是被骗就是在被骗的路上,或让身体和脑子完全闲下来,呆坐躺平,混吃等死,这自然是无益地打发时间,只会让孤独带来的不适感更加放大,实在不利于身心健康。

08不要排斥进养老院,有质量、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中国讲究孝道文化,有“百善孝为先”之说,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并非孤寡的老人要进养老院去养老,不免会遭到方方面面的非议,来自子女的压力和反对或许更强烈,因为他们也不愿背负不孝之子的骂名。正由于这一传统观念,同样是托管托养,小孩子进幼儿园普遍都能接受,甚至高价的双语全托幼儿园备受推崇,而有子女的老年人要进养老院,就不那么顺当了。

可老年人一旦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后,就需要有人照料,开始还可以老伴照顾老伴,但等老两口都不能活动了,在家庭里还能得到精心细致的照料么?难!天下有多少不孝之子暂且不说,就算是孝顺子女,也不一定能24小时围着父母转。现在的社会工作压力大、节奏快、挣钱不容易,子女总不能扔了工作职位吧。可是如果对排泄失禁的老年人照料不及时,老年人的身上和居住房间会是什么味道?那样老年人会生活的极无质量和尊严。所以,儿女必须先转变固有观念,能花钱买服务同样是孝顺,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也是对父母好。而从专业角度看,与其去请居家保姆,不如去养老院,何况养老院还有其他老年人相伴,精神生活会更丰富。

当然,对于养老院要认真考察,不要迷信公办的、公益的养老院,收费低的养老院可能条件、服务跟不上,选择的范围要扩大到经营性养老院,既看“硬件”,也看“软件”,更要看重口碑,再根据家庭的经济能力确定不同价位的养老院,千万别舍不得花钱。如今,养老事业得到国家和公益组织的大力扶持,养老院将来必然会有更大发展,使老年人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我的以上拙作不属“鸡汤”,因为我实在不喜欢“鸡汤”。每个人的出身不同,经历不同,秉性不同,三观不同,“鸡汤”不可能对任何人都有“营养”,有时甚至还有毒。阅历丰富的老年人,自己走过的道路南北自明,自己经历的风雨甘苦自知,晚年需要的不是糊脑子的“鸡汤”,而是养肠胃的淡汤。我写的这几条,无非是自己给自己支的招,因为上述的困惑和问题我已经或将要遇到,所以这些所谓的“过关秘笈”,也只适合与我情况差不多的朋友随意看看。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生命就如同舞台,这个舞台上演出着五花八门的戏码,生旦净末丑轮番上场,唱得好的当主角,唱得逊的跑龙套,舞台在,戏就在,心就在。而当生命最终逝去,等于最后一出戏演完了,在舞台的帷幕徐徐拉上时,但愿自己的告别演出和谢幕亮相,面子上还能说得过去,没办法,这辈子脸皮薄的毛病就是改不掉,真应了那句“死要面子”的话。


本文为大漠单骑原创独家首发,各网站、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如转载,请务必取得本人同意,个人自媒体、论坛等如转发,请务必保留作者署名,违者或抄袭者追究其侵权责任,勿谓言之不预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养老院   老年人   老年   遗憾   情绪   孤独   父母   生命   时间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