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情感文明素养协同孕育5-6岁周记(十三)

第275周: 小糯米身体运动智能发展·元旦骑新车到商业中心

《道德经》与家庭教育之十二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讲守道宾物。守道管理天下,就如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江海,使万物自然宾服。质朴的道看似小且无名,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但守道的君主可以使百姓归顺。如自然规律冷暖气团相会普降雨水,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管理制度师出有名,规范制约范围,适可而止就不会出现问题。

小糯米的成长之道是什么?德智体美劳心,幼儿阶段体应该放在首位。幼儿健壮身体是质朴的道。情感文明和智力发展等都宾服于健壮的身体。小糯米妈妈对小糯米和小风车的饮食营养很讲究,都是为她们专门配置,营养丰富,合理搭配。

小糯米爸爸喜欢运动,打篮球、游泳等,影响到小糯米喜欢运动,小糯米在荷兰的滑板车没有带回新加坡,回新加坡又买了一辆,同时还买了一辆上海永久牌的儿童自行车。元旦过后,小糯米升幼儿园k2了,原来的自行车嫌小了,又买了一新辆,元旦假期就骑着上淡滨尼玩去了。喜爱运动,个头长高了,身体也是棒棒的。

小糯米妈妈也关心小糯米的拼图、建构、美工、运用餐具等的动手技巧运动,促进身体运动智能的全面自然均衡发展。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讲死而不亡。始终不离本份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肉体虽死但精神永存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是智慧的,能了解、认识自己才是高明的。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够克服自身弱点的人才是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志气的。

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发展,小糯米的体育是自然成长之道,小糯米的心育就是人文成长之道。心育即心理教育。因为各种原因中小学校心理教育归于道德教育之中,但从人的素质要素来说,心理教育是独立的一门学科。心理教育是其它各育的基础,如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心理的支持,小糯米喜欢尝试新鲜的运动,滑轮学得也快,但是深入学下去,有难度,摔跤多,就坚持不下去。这就是心理问题了,这个年龄学滑轮,如何符合幼儿心理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很重要。

元旦假期,带小糯米去人工溜冰场溜冰,与滑轮运动差不多,小糯米感到既熟悉又新鲜,换了溜冰鞋进场了,但冰面与滑轮的场地不一样,冰面太滑了,小糯米摔了几下,就向妈妈求援了。幼儿阶段的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可以同归为情感文明素养的孕育。情感文明素养是一种精神,是高明的人、刚强的人、有志气的人必备的。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讲终不自大。正因为它不自认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大道广博无际,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靠它生长发展而不推辞,成就了功业而不占有名誉。它养育万物而并不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向它归附而并不自认为是主宰,可以称它为“大”。

假日里小糯米到淡滨尼玩,注意防疫戴口罩。但新加坡放开后,现在儿童乐园、商业区、演出娱乐活动人流很密集,很多人已经不戴口罩了。中国比新加坡晚半年放开,所以疫情传播速度一下子陡增,社会上到处是“羊”,小糯米爷爷奶奶都足不出户了,防止碰到“羊”。人对病毒不能自认为伟大,可以控制它,可以用药抑制它,可以消杀它。可是这波奥密克戎的肆掠,很多很多老年人直接被“羊”带到阴间去了。许多专家发表了许多高见,自我感到伟大,最终被“羊”打脸了。也有很多老年人顺利赶走了“羊”,这些老年人一般都是身体比较好的人,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情感文明程度较高的人。

因此,小糯米在身体运动智能·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发展中孕育情感文明素养,这很重要,对一生都重要!“六小”要做到:

小身体非移动性运动(原地运动),屈体、转体、扭动、晃胳膊等;跑、跳、踏步、爬等;携物运动;在运动中发展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

小手精细动作不限形式手工作品、折纸、简笔画,用黏土、积木和其他材料造型;自理性生活行为穿脱衣袜鞋、运用筷勺碗、熟练洗搓扫、协调移动性动(非原地近动)。

小嘴巴用语言描述运动状,配合手势或其它肢体语言、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小耳朵运动中听清指令,随音乐舞蹈。

小眼睛看清运动示范、示意图。

小脑袋在舞蹈表演、手工劳动、小制作、杂技等游戏活动中表现创造力,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小糯米姐姐的影响下,妹妹小风车也好运动。爸爸带姐妹俩玩户外大型玩具,小糯米熟练的登高爬下,小风车眼瞪着看,也手舞足蹈要蹬爬,爸爸主要就关注小风车了,帮她学着姐姐的玩法。小糯米不时还来给妹妹教练一番。


附:素质协同教育角度解读《道德经》视频文案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

分享《道德经》老子的教育思想第三十二讲:教育的不均衡都是人为造成的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解读《道德经》32章老子的教育思想,“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得师道的教师不会把师道挂在嘴边,师道是融于他自然的行动中的。“道”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师道虽然小至无形无名,但能改变教师的行为,却没有一个教师是可以改变师道的。就像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

教师如果能够依照师道的原则施行教育,所有的教育资源得到发挥作用,所有的学生都将受到教育。教育均衡,好比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教育的不均衡,都是人为造成的。

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教育之所以不均衡,就是因为各级管教育的长官不知道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不会出现超大超一流的学校,人为制造不均衡。

“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教育失“道”,人为制造教育不公平,老百姓怎么能宾服呢?有些官员为了政绩与拉动低价,新建学校投资巨大,所谓集团办学,人为确定优质学校为集团总校,还把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认为确定为科级、副科级、股级,把校长名分行政化,把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总校,这样如何实现教育均衡?

我曾经提出一个建议,几个学校集团办学,集团的领导班子办公地点,要放到最薄弱的学校。


分享《道德经》老子的教育思想。第三十三讲:符合师道才是真聪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解读《道德经》33章老子的教育思想,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一般的教师都具有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的智慧,但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教育行为符合师道才是真聪明。教学中取得超过他人的成绩显示了自己的实力,但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有长进才算刚强。

教师虽不能发财致富,但知道精神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就能坚持力行、努力不懈地追求教育的梦想,这就是有志。教师不离失教育本分,就能长久不衰,他的精神可以永垂不朽,身虽死而“师道”仍存,长期影响当代及后代的人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完全可以做到“死而不亡”,才算真正的长寿。

真正做到真正的长寿做到真正的聪明,其实真正是非常难的,上海传染病领域的顶级专家、教授,国际上也是著名的专家,在中国抗疫成为网红,他自信自己的智慧,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了本应市委书记回答的问题,这就很不聪明了,被网暴了。

教师追求精神的满足,都是很智慧的,但认识自己,摆正与学生的关系,摆正与学生家长的关系,需要真正的聪明。


分享《道德经》老子的教育思想第三十四讲:伟大的师道成就了他们的伟大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 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 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 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解读《道德经》34章老子的教育思想,大道四通八达,左右上下无所不到。就像泛滥的河水,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占有名誉。师道也一样啊,凡是有人群的地方,教育无所不在。

一代一代人的成长是教育不容推辞的使命。有教无类而不 自以为主,没有功名的欲望,可以称它为“渺小”,而师道 使受教育者无一不归附 做人正道 而不自以为主,这又可以称它为 “伟大”。

正因为师道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伟大不是建立名师工作室培养出来的,人民教育家也不是名师工程造就出来的。主张培养与造就伟大,其实是自己不愿渺小,为了自己的政绩与功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他们成就了师道的伟大。陶先生创立行知教育,拜学生为小先生,李老师创立情境教育,终生当甘当小学教师,他们不自认为是伟大的人物,但行知合一是伟大的师道,情境相融是伟大的师道,是伟大的师道成就了他们是伟大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道德经   适可而止   糯米   素养   万物   老子   身体   传统   自然   思想   教师   情感   天下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