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走婚桥

第五章、环游东方女儿国


  离开末代王妃府,我们来到泸沽湖东端的草海,这里湖底地势高,湖水浅,长年泥沙淤积,长有茂密的芦苇。

  万亩草海是镶嵌在泸沽湖东面的翡翠,数十种水生植物、奇珍异鸟、鱼虾螺蛙构成罕见的生物大观园。草海内芦苇如墙,水路错综,白衣红裙的摩梭姑娘划着猪槽船出没其中,歌声悠扬、蛙声轻鸣、风起苇响。走婚桥像一条长龙飞架南北,翠绿的山峦映衬碧绿的湖水,构成一幅难以言尽、美不胜收的山水画。

  摩梭人以其母系社会和走婚闻名于世,被称为最后的神密东方女儿国,人口约五万,有语言但没有文字。至今为止,摩梭人还是一个未识别的民族,也就是说其不在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之中。

  早在汉代摩梭人的祖先古代羌人就来到云南,住在泸沽湖西的湖边及永宁坝子一带,由于丽江木府强盛而归附,解放初民族识别划归为纳西族。住在四川泸沽湖一带的摩梭人因是元代蒙古军队南征留下的军人后裔而被划成蒙古族。近年来,重新识别的呼声不断,但似乎因分居两省,相互挚肘,无法形成合力而吿终。可怜摩梭人在泸沽湖边生活至今,却因居住地不同,而被划为两个不同的民族!

  有着“天下第一鹊桥”之称的走婚桥是从草海芦苇之中延伸出来的一座长达三百米的木桥。原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桥已经腐坏损毁,消失在草海之中。现在这座与老桥紧邻,是近年重建的。微风一吹,扬起纷飞花絮,像仙女撒下的雪白花瓣。走婚桥横跨草海,穿过芦丛,直达两岸村落,为两岸村民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走婚是摩梭人流传至今的一种婚姻风俗,也是摩梭人母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因。虽然岁月漫长如流水缓缓逝去,母系社会也渐渐被取代,但遗留的习俗依然存在,摩梭儿女仍然乐此不疲地行走在那条古老的走婚路上。

  走婚这种习俗,摩梭人称为“翻木楞子”,指的是男子在夜间翻越木楞房的窗户进入钟爱女子花楼的行为。家中的男子每到夜间就到爱人家过夜,第二天黎明时分又回到自己的母亲家,实行着暮合晨离的婚姻。所生育的子女归女方抚养。在摩梭人的家庭中,父亲被淡化,所有的子女都是由妈妈和舅舅抚养长大的。男女之间,没有经济联系,没有共同的财产,也没有自己的家庭,他们之间只有情感的联系,一旦双方感情破裂,男的不再上门夜访,或女子不再开门接待,情缘就此了结。

  连接走婚桥的是一条只供行人通行的狭窄的水泥路面,道路两摆滿了摊位,各式各样,吃的、用的、穿的、样样都有,似乎很方便,但商业味道太浓,肯定影响游客的审美情趣。我们上桥时正巧碰到一对摩梭男女,划着一条满载青草的猪糟船,在茂密的芦苇丛中,艰辛地向前划行。

“这是什么草?”划过桥洞时我问。

“苇草”,

“干什么用?”我又问。

“喂猪。”

我知道芦苇几乎是个宝,有多种用途,但喂猪还是第一次听说。可见知识之渊博,而自已孤陋之寡闻。

  这一对男女是否夫妻,没有问所以不得而知。但我曾问过一位摩梭青年,他告诉我,现在走婚已经少至又少了,绝大多数婚后就住在一起。其一是受国家推行的一夫一妻和婚姻登记制度的影响。其二是民族融合、文化发展和风俗变异。

  历史车轮有如江水滾滾,大浪淘沙。其实女儿国在清代初期,男子夺得土司官职时就寿终正寝,其后走婚风俗虽然又延续了几百年,但在更加先进的婚姻制度影响下也日渐式微。

  过了走婚桥,对面有一座山,山不高像馒头,十余分钟即可登顶。站在山顶,无形之中就会产生一点点临绝顶的气势。俯视全景,你一定会有新发现,草海周边还有草地,戏水的鸭群旁是悠闲吃草的牛羊和骏马,还有阡陌纵横的水道以及色彩艳丽的游船,构成一幅安逸祥和的画幅,这是你在北方的草原上绝对看不到的。

日光已经西斜,还有更多更美的景色在等待,我们匆匆离开美丽的草海。

读万本书,行万里路,学无止境,旅游也是。要想通过旅游学到更多知识,请关注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神密   纳西族   母系   茂密   芦苇   风俗   女儿国   男子   婚姻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