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雨秋游天水花石崖

文(图)/尤九成




花石崖,位于清水县陇东镇土寨村与天水市麦积区元龙镇花石崖村(原称腰崖村)交界处,地处渭河北岸陇山支脉盘龙山中段的西北向支峰南坡,最高海拔1823米。因山体悬崖峭壁,山石花纹五颜六色而得名。又因峰峦叠嶂,翠柏掩映,清泉流水,春花秋实,万紫千红,亦称“万紫山”,是佛道教并存的名山胜地。相传是《西游记》里唐玄奘取经途中孙悟空大战奎木狼的碗子山所在地。1998年,天水书法家毛惠民取“女娲补天留下来的五彩神石”之意,在花石崖一高约30多米、宽约10多米的巨石南侧摩崖题刻“补天石”三字,每字9平方米,简古俊逸,气度恢弘,创秦地摩崖题刻之最,为花石崖增添了一处奇景,为天水旅游业新添一道人文景观,成为天水一张名片,毛惠民先生也由此被地方群众誉为“笔毫列景的书法家”。

天水花石崖旅游线路有三条,一条线路是由麦积区社棠镇经清水县城、陇东镇到花石崖。另一条是沿310国道到元龙镇,过渭河大桥到元龙镇花石崖村,再沿着涧沟河河谷逆流而上向北步行约3公里,在涧沟河西部支流沟口处顺中部山峦山腰小道到涧沟河另一支流山沟,走到沟垴沿林间小道爬山而上约2公里到花石崖。还有一条是沿310国道到元龙镇,由元龙镇上崖村向北翻过陇山支脉喇嘛山(在元龙镇北部)折向东北,经清水县陇东镇谢沟村、土寨村再到花石崖。

90年代,我在元龙乡人民政府工作期间,曾游历过天水花石崖景区。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物换星移。时隔多年,2022年10月29日我又随天水猫王户外活动群一行29人徒步天水花石崖,故地重游,不由得感慨万千。我们走的是从麦积区元龙镇花石崖村去花石崖的路线。早上8:30时在麦积区盘旋路区中医医院门前候车,上车前领队天珠群逐一查看了报名参加这次户外活动人员的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行程码,然后坐上所包大巴车向花石崖进发,9:26时过渭河大桥,9:31时到达元龙镇花石崖村。

穿过花石崖村,来到地处涧沟河下游的宝天铁路高架桥前。下车,天正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天地灰蒙蒙一片。我们一行人各自拿出随身带的雨伞,打上伞,在领队天珠群带领下,穿过宝天铁路高架桥洞,沿涧沟河谷逆流而上,顺河谷由南向北冒雨前行。眼前,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大山环抱的V字形河谷中流淌,这就是涧沟河。涧沟河即今腰崖沟水,是渭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清水县陇东镇朱家湾北,有两源,合流后南流,历花石崖,长15公里,从元龙镇东花石崖村汇入渭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称望松水:“渭水东南流,众水(一作川)泄(一作泻)浪,边(一作雁)次鸣注。左则伯阳东溪水注之,次东得望松水,次东得毛六溪水,次东得皮周谷水,次东得黄杜东溪水,(俱)出北山,南入渭水。”涧沟河河床西岸修筑有一段河堤,河堤处建有拦水坝,水流至此如珠帘垂挂而下,形成一处人工小瀑布。沿西岸河堤上的砂土路行走不远,路由河的西岸(左面)拐向河的东岸(右面),遂踩着河中趔石(河中用来踏脚过河的石头)紧步过河来到河的东岸。脚踩河中趔石过河要看准踩稳快速走过,稍有不慎就会掉入水中,故民间有谚云:紧过趔石慢过桥。河床上罗列着大大小小的不规则的石头,这里已基本上没有路,所谓的路只是与小溪并行的河岸沙滩。

继续前行,出现一段宽约1米多的砂土路,河谷中长着稀疏的乔木与灌木林,野草滋蔓丛生。走过砂土路,路消失于河谷,第二次踩着趔石过河由东岸又来到河的西岸。河岸上有一条行人走出来的小道,小道旁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形状、颜色各异。继续沿河岸小道前行,行走一段路,第三次踩着趔石过河由河西岸又来到河东岸。河岸上仍然长着低矮的灌木,野草丛生。河滩上横七竖八遍布巨石,如巨牛伏地,若乌龟爬行,错落叠压。有的一块块横在河床,有的卧在荒草丛中,与河谷融为一体。颜色有青、黑、红、白等,以青色居多。走在其中,仿佛走进了一个巨石阵。

走不多远,紧靠东面山麓的河流又在眼前,第四次踩着趔石过河由河东岸又来到河西岸。东面山麓处山体呈黑褐色,间有一道道白色花纹,甚为奇异。继续前行,透过雨幕,花石崖连绵起伏的山峰映入眼帘。河岸上一块巨石横在河滩上,状若鲸鱼浮出水面。尽管雨一直在下,但一些爱美的驴友依然爬上巨石,站在巨石上拍照留影。西面山坡上点缀着一片片被秋风染红的枫树林,与绿色、黄色的树木相间,甚为好看。

滴滴答答的雨声与淙淙的溪流声交织成一曲天籁之音,给空旷的山野增添了几分诗意。行不多远,第五次踩着趔石过河由河西岸又来到河东岸。这一段河谷被两侧山峦斜伸出的山崖挤成窄小的一隅,河谷中乱石遍布,巨石林立,溪流较为湍急。沿河流东侧石崖下的河滩第六次踩着趔石过河由河东岸又来到河西岸,河滩上出现一个隐于野草丛中的小道。站在河岸上远眺,Ⅴ字形山谷中间隐现一个圆锥形的峰峦,被两侧的山峦环抱。

从荒草丛生的河滩小道前行,蜿蜒曲折的河流又横在眼前,第七次踩着趔石过河由河西岸又来到河东岸。河流东岸是一片较为开阔的谷地,谷地中的灌木、野草长得十分茂盛,两面山峦上的树木被秋风染成五颜六色的色彩。走过谷地,两面的山峦向河床铺展而来,把河流环抱在山崖之下。东面山峦斜铺向河床的山脚出现几处裸露的青褐色岩石,石上还有不规则的白色花纹,与其上相连的黄色土崖形成鲜明的对比。踩着青褐色岩石缓慢而过,河谷愈发逼仄。雨越下越大,脚踩着河边湿漉漉的河石前行,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沿河边前行,西面突兀的山峦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数块巨石呈弧形排列在河床中间,溪水从两块巨石中间流过,形成一处小瀑布。由巨石旁而过,又是一处灌木丛生的谷地,草丛中有一条人行小道。抬头远眺,矗立在两座大山交会处的圆锥形山峦愈加清晰。由小道走出谷地,溪流又横在眼前,第八次踩着趔石过河由河东岸又来到河西岸。这里的河谷相对较为开阔,谷地中长着较为高大的落叶乔木。



走过谷地,沿着溪流西侧的河滩前行,便来到由西部注入涧沟河干流的一支流沟口处。山沟左侧陡崖台地上长着几株高大的柿子树,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山崖处有人工开凿的几眼窑洞。山沟右侧是一座山峦铺展向涧沟河河床的余脉,上有一条羊肠小道。领队天珠群是一个精干的小伙子,把前面已走上山峦小道的人呼唤过来,引领大家沿涧沟河支流的山沟行进。山沟也有一小股涓涓细流,沟里灌木丛与落叶乔木杂生。顺沟走了一段路后,领队天珠群觉得走错了路,便领着驴友原路返回到山沟的沟口处。他让大家待在沟口处,自己由山峦上的山腰小道而上先探了一下路。遂引领大伙由山沟右侧山峦余脉伸展出的山脚小道而上,上面也有一处小块台地,地上长着一株核桃树,树下铺着8块长方体状青石,其中5块青石垒成一个简易野炊灶,3块青石铺在地上供行人坐下歇息,显然是有人到此活动留下的。由台地而上,是山峦余脉伸展而来的一个斜面状山坡,坡地上灌木荒草丛生,山腰上有一条仅容一人通行的林间小道。站在山坡上,视野较为开阔,风景这边独好,四周的山峦被秋风染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连绵的大山簇拥着一座圆锥形的高山,峰峦高耸入云,峰头岚雾缭绕,恍若仙境。正如北宋王安石在散文名篇《游褒禅山记》中云:“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从荒草过膝的野径小道走过,陶醉于美景,全然不顾裤腿被露水淋湿,沾满泥巴的户外鞋也已湿透。走过斜坡,由山腰处的羊肠小道继续前行。小道在近山麓处,西面是密林覆盖的山坡,东面陡崖之下是幽深的河谷。因下雨路面湿滑,走得极为缓慢。大家走走停停,透过树枝观赏河谷对面的山峦秋景。走过山腰小道,便来到从西部注入涧沟河的另一条支流沟谷。这条沟谷中也有一条涓涓细流,但这条沟谷里的大部分石头却呈桔黄色,与其他地方的石头色彩迥然不同。沿V字形沟谷走了一段路,前方两山交会处溪水由黑褐色巨石之上流下,形成一个小瀑布。这里已属清水县境,距花石崖主景区还有约2公里的路程。要到花石崖必须爬坡从密林小道而上,但因雨一直在下,山陡路滑,上山、下山均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从湿滑的斜坡下山更为困难。领队天珠群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决定到此为止原路返回。这时已是中午,大家在此地或站或坐于坐垫之上,匆匆吃了随身带的午饭和水果。

吃过饭后,由原路返回。因天气原因未能到达花石崖主景区,心里多少有点遗憾,但冒雨而来,邂逅并欣赏了天水最美的秋色,也算值了。返回路上,因时间充裕,走得稍微悠闲一些。走到中途,雨渐渐停息。途中边走边观赏秋景,拍照、拣石,谈笑风生,不一而足。15:02时回到元龙镇花石崖村宝天铁路高架桥处,坐车返回。

秋游天水花石崖户外活动往返行程6.15公里,累计爬升168米,耗时5:22小时,强度中等。我虽多次参加户外徒步活动,用脚步丈量山水,但冒雨徒步前行,这还是第一次。路虽不长,但因下雨路滑且多次脚踩趔石过河,故走得较为缓慢。尽管沾满泥巴的户外鞋全已湿透,裤腿和背包也被雨淋湿,但乐在其中。人生旅途有晴有阴,还会遇到下雨天,但遇雨也要鼓足勇气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志〉校证》,北京:中华书局,2013.1.

潘守正释解•《〈水经注〉天水及周邻河流释解》,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5.9.


2022.10.3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天水   渭河   河西   谷地   山沟   河床   山峦   河谷   巨石   小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