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旅融合背景下川藏公路沿线景区风貌评价体系研究

毛颖 邱萍

四川旅游学院艺术学院 四川旅游学院西部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摘 要:在自然人文资源高质量聚集的川藏地区,贯穿其间的公路系统成为交旅融合背景下重要的旅游廊道,承担了交通、物流、游憩、休闲等任务。沿着川藏公路自驾旅游,能让游客获取廊道的景观效果和整体风貌印象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沿着公路分布的川藏景区容易出现诸如人工和自然融合度不高、景观风貌不协调、主题特色不鲜明、缺乏缓冲区域等问题。出于对旅游廊道风貌整体性和地域性的考虑,梳理了景区风貌的3层含义,并构建了川藏公路沿线景区风貌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得出影响景区风貌质量的关键指标集中在色彩材质和谐度、建筑构筑物和谐度、建筑特色匹配度以及主题明确度上,以期为川藏公路旅游廊道风貌评价和整体升级提出导向性建议。

关键词:旅游廊道;川藏公路;景区风貌;人工景观;自然景观;评价指标;

基金:川藏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协同创新中心项目,项目编号19CZZX08;

2017年,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以及国家铁路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倡导兴建满足旅游体验的“慢游”型交通网络。主张结合道路沿线景观风貌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及文化等复合功能的主题风景道[1]。川藏地区内,不同规模、类型、等级的景区呈“点”状分布着,又被川藏公路系统串联成“线”,进一步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跨省域“面”状旅游目的地集群。基于此,国家及地方政府给予了诸如交通系统完善升级、自驾旅游设施配套、区域旅游合作、旅游产业链培育的强力支持。随着成雅、雅康、林拉高速公路全线运营和其他高速公路路段的在建,以及2018年川藏铁路成雅段的开通运营,“快行”系统初见雏形,将承担大部分过境交通和货运交通,而318和317国道及省道则形成“漫游”系统。“快慢结合”的川藏公路将成为交旅融合的重要示范项目,其间的风貌打造亦成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良好着力点。

在交旅融合方面,众多学者一方面就具体路段的交旅融合开发模式进行了探索。例如张帆等对江西祁婺高速公路工程提出了构建“快进慢游”相融合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做好服务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建成智能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的目标,开展了服务区“一体三区”功能研究和旅游设施布局、慢行系统规划和沿线旅游服务设施布设研究[2]。王福和等以广西浦北至北流高速公路为例,落实“服务区+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对那林、博白、陆川、北流等4个服务区开展了服务区选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业态布局和营销模式创新等设计工作[3]。苏兴矩等在厦蓉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建设和改造了以世遗、红色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的综合体,以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区设施的总体水平[4]。另一方面则是对旅游公路的建设方法进行讨论。例如何进基于旅游公路的娱乐休闲、信息传递、特色推介等功能考虑提出的干线公路和景区连接线建设方法[5]。黄湛军基于旅游公路沿线特色小镇、特色民宿、绿道系统等考虑提出的公路景观观赏控制点方案等[6]。道路景观、服务区景观上研究更多,从景区风貌入手的几乎没有。

如何在交旅融合时代,大量人工设施的冲击下,维持住川藏秘地中人工自然和谐的、民族风情特色明显的整体风貌成为关键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的地区进行了风貌的研究和分析,但目前针对川藏地区的研究成果较少。部分学者主要从概念解析角度阐释了风貌研究的概念、范围。张颖等从风景园林学科角度,解释了“形胜”意境是对地景学中环境协调的高度概括,可理解为“形像”与“胜美”的有机结合,即景观实体——山水、地形地貌、建筑、植物、道路等,具体包含亭、台、楼、阁、树、山、石、草、木、水等,与空间胜美的格局对立统一[7],认为所有景观应该达到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中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霍晓卫等从城市规划角度,认为风貌是感知城乡地域特色的直接对象,论证了历史城镇中风貌对历史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并对风貌、风貌协调、风貌保护对象、风貌形成机制、风貌整治等概念逐一进行思辨性论述[8]。

另一部分学者主要从乡镇角度来研究如何做好整体风貌。马聃以西藏自治区林芝为例,研究了空间尺度对高原河谷城市风貌特色控制方法,制定了控制引导导则[9]。定艳秋在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解析的基础上,以川主寺镇风貌控制为例,从聚落整体形态控制、公共空间塑造、建筑特色保护与延续、公共设施小品上提出了建议[10]。陈易等突破了原有的风貌研究集中于建筑的做法,以浙江省传统村落风貌控制中的非建筑核心要素为重点,总结了非建筑要素的构成和类型,探讨了要素与村落价值的关系,并且提出核心要素的筛选方法,为4种传统村落风貌建设及保护提出了建议[11]。

还有学者从具体案例来解析风貌提升的策略,主要是历史文物、景区与城镇化风貌之间的关系研究,也证明了风貌研究的必要性。陈严武等从空间研究角度,用空间数量关系和空间质量关系双模型去定量分析广西特色村镇与A级景区的空间关系,认为两者关系耦合,可以从交通通达度、旅游经济发展要素点和参与主体三个指标上研究村镇与景区的协同发展[12]。李敏稚从建筑营造角度,以楚雄民族地区传统城镇为例,引入形态类型学方法,通过划分点—线—面—区、重点+一般区域的控制层级,制定出文字+控规图+图表、通则+地方性导则的城市设计导则体系[13]。综合来看,就交旅融合背景下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探讨景区和周围环境风貌的评价要素和体系方面的总结研究尚属空白。

1 景区风貌概念解析及含义体系

字面上理解,风是指人文精神,貌指形态。风貌,则泛指一个地方的人文特征和地质环境特征。在城乡规划建设领域,风貌被界定为是“反映历史文化特征的城镇景观和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面貌”[8]。

本文站在旅游廊道整体建设以及传承川藏公路沿线独特资源的角度,认为景区风貌是指景区和周围整体上展示出的当地自然人文特征,并且在川藏地区具有3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景区内部自然和人工景观的配合效果;第二层是景区和外围环境在地、产、景方面的融合情况;第三层是景区整体在旅游廊道上给游客形成的节点印象和反馈。3个层次按照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现象到体验的逻辑顺序展开。前2个层次是第3个层次的基础,景区风貌评价将从3个层次展开,是景区内部加外部评价的综合结果(见图1)。

图1 景区风貌三层含义 下载原图

其中,大部分景区能在规划设计阶段达到第一层含义的风貌协调,第二和第三层次由于涉及视域范围更广、人文活动体验更多,容易受到忽视,并且存在景区独立发展、廊道整体发展观念差、场地利用不当、产业发展落后等历史原因,成为川藏公路沿线景区风貌提升的痛点。作为旅游廊道建设的“点”状要素,景区应首先完成第一层次的风貌建设。其次,景区应配合外缘的地理环境、产业配套、公路景观进行人文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第二层次。最后,景区内部环境和外围一起形成在旅游廊道“线”上和川藏地区“面”上的节点印象。内外环境各司其职,共同组成整体风貌。

2 研究意义

传统的城市风貌研究主要是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角度展开,自上而下从宏观管控中观乃至微观。但针对特殊的旅游目的地型案例则可以采用逆向思维,从核心的旅游资源出发去影响景区整体建设乃至城镇风貌建设。例如浙江省东钱湖、南北湖景区打造强调了景区的发展应遵循并强化延续已有资源的空间序列。空间布局与重点项目的选址应契合空间特质,建立建设空间与山水空间的联系,营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融合风貌[14]14]。川藏地区各旅游景区均是沿川藏公路展开,所以应从作为旅游触媒点的景区出发,向更广的乡、镇、城风貌去延伸,从而进行更具完整性、地方性、特质性的形象塑造,共同构建旅游廊道丰富饱满的风貌,达成“以景促城乡,以廊道护景”的双向效果。

传统的景区规划只局限于景区边界范围内,对其外围环境的考虑较为缺失。川藏地区的景区散布在公路沿线,本身资源禀赋较高,民族地域特色浓厚,但容易被外围自发形成的配套设施或现代人工设施破坏旅游体验。例如,泸定桥景区入口和公路之间缺乏足够缓冲区域。同时,川藏地区也出现世界遗产地等知名景区、拳头产品对周边旅游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的问题[15]15]。加之自驾旅游的特殊性,使游客对公路景观的整体感受更明显,所以研究公路沿线景区在不同本底上与周边环境的风貌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形成完整的形象,丰富自驾旅游的体验感。

3研究方法

国内外对于旅游廊道上的景区风貌评价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原因主要在于对景区质量评判的因素较综合,风貌评价是其中一个环节,且评价除了基于环境特征外,还有游客的主观感受。因此,本文综合确定了川藏线景区的风貌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将反映旅游景区风貌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目标、准则、方案3个层次结构,对每个层次的指标进行相对重要性的两两比较判断,用数值形式表示出来,构成判断矩阵。采用归一化求和方法,进行层次单排序,即同一层次之间的指标对上一层次的影响力大小进行重要性排序[16]16]。进行一致性检验,并通过权重值计算,得出风貌评价体系、评分标准,以供川藏线沿线景区的风貌评分和比较。

4川藏地区G318沿线景区风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指标结构确立

按照景区风貌的3层含义,川藏线上的景区风貌组成要素亦可分为3类,即景区内部、景区和外围、景区整体等3个指标类型。景区内部主要是考虑景区内部的规划设计中是否出现破坏自然和人文环境不协调的问题;景区和外围主要是考虑景区出入口及边界和周边视域范围的和谐程度;景区整体则是考虑游客对景区及其周边一起留下的好评度(见图2)。

图2 景区风貌组成要素 下载原图

景区内部一级指标中,主要参考了2016版国家标准《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内容,在评定因子中根据景区负责人的指导意见,选择了4个二级指标来进行考量,分别是:自然环境破坏情况、文物古迹保护度、建筑构筑物和谐度、导视系统整体度。主要从原生景观资源和景区新建人工设施两个方面的情况去考量景区内部是否协调。

景区外围一级指标中,主要统计了城乡规划和建筑界对于风貌要素研究的频率高低,咨询相关学者意见,确定了4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建筑特色匹配度、地理形态嵌合度、色彩材质和谐度、缓冲距离适合度。主要是考虑到川藏段的景区多是沿公路系统分布在城镇或乡村。前者更多的外围环境是城镇肌理,景区与城镇风貌易出现新与旧、传统与现代、游赏功能与基础功能的碰撞;后者更多的是景区出入口建筑群形态跟周围公路及山水地形的融合度。

景区整体一级指标中,主要是基于游客的感知和心理反应的调查得出。游客对景区都会留下或明确或模糊的整体印象,这个印象来源于对景区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质量以及主题文化特色的感知,既包含硬件环境又包含人文活动,既包含自然景观又包含人工景观。因此,通过游客问卷调查,考虑的二级指标有3个,分别是:印象深刻度、主题明确度、整体满意度。这3个指标引导公路沿线景区务必有特有的主题形象,留下公路沿线景区的丰富感受。

4.2指标层次体系构建

结合川藏地区景区建设特点,采取野外调查、文献统计、资料参考、专家咨询等方法,本次研究秉着层次性、科学性、代表性的原则,构建1个3层次指标分析模型。其中,第一目标层为景区风貌评价,设为A;第二准则层为景区风貌评价的3个方面:景区内部、景区和外围、景区整体,设为B;第三指标层包含筛选确定后的11个指标因子,设为C(见表1)。

表1 G318沿线景区风貌评价指标体系 导出到EXCEL

目标层

准则层

要素层

评价描述

景区
风貌
评价
A


景区
内部
风貌
B1

自然环境破坏情况C1

景区的自然景色被破坏程度


文物古迹保护度C2

景区的文物古迹的保护情况


建筑构筑物和谐度C3

建筑构筑物与自然环境组合情况


导视系统整体度C4

景区特色的整套导视系统情况


景区
外围
风貌
B2


建筑特色匹配度C5

出入口建筑与周围建设的融合情况


地理形态嵌合度C6

景区与山水地形格局的契合情况


色彩材质和谐度C7

材料色彩与背景环境匹配情况


缓冲距离适合度C8

景区入口与公路、配套的距离远近


景区
整体
风貌
B3


印象深刻度C9

景区品牌的形象定位明确情况


主题明确度C10

游客对景区在廊道中的印象情况


整体满意度C11

游客对景区的反馈情况

5 景区风貌评价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及检验

5.1构造判断矩阵

评价体系构建好后,向景区工作人员、旅游业内专家、高校旅游研究者发放调查卷。专家打分按照1 9的标度方法,用两两比较重要性打分方法,根据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逐层构建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中数字1表示某一因子对于另一因子就某一属性具有同样重性;数字9表示前一因子比后一因子极端重要,中间数字表示的重要性以此类推,最终得到 1 个准则层和3个要素层的判别矩阵[17]。共发放30份,收回有效评分表24份,对收回的问卷数据取算术平均值得到最终的判断矩阵。

景区风貌评价的B1 B3准则层通过比较打分评价得到的构造判断矩阵为:

A= 121/21/211/3231 A=[11/222131/21/31]

第一个B1准则层景区内部的C1 C4要素层通过比较打分评价得到的构造判断矩阵为:

B1= 11/231/32141/21/31/411/53251 B1=[121/331/211/4234151/31/21/51]

第二个B2准则层景区外围的C5 C8要素层通过比较打分评价得到的构造判断矩阵为:

B2= 11/531/251731/31/711/421/341 B2=[151/321/511/71/337141/231/41]

第三个B3准则层景区整体的C9 C11要素层通过比较打分评价得到的构造判断矩阵为:

B3= 121/31/211/4341 B3=[11/232141/31/41]

5.2计算单一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对以上专家打分的4个判断矩阵分别进行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以得到3个准则层及其准则层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顺序的权值。利用MATLAB软件首先计算出每个矩阵C的最大特征根λmax。然后求解最大特征根方程:C·W=λmax·W,并对特征向量w进行归一化处理,处理后的特征向量即为权重。

由此得出景区风貌评价的准则层一级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特征向量:

w=(0.297 0,0.539 6,0.163 4)Τ,λmax=3.00 92

根据同样的方法,可以依次得出景区内部风貌、景区外围风貌、景区整体风貌等3个准则层内各个要素二级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特征向量:

w1=(0.232 3,0.137 7,0.546 2,0.083 8)Τ,λmax=4.051 1

w2=(0.245 9,0.057 3,0.555 5,0.141 4)Τ,λmax=4.067 4

w3=(0.319 6,0.558 4,0.122 0)Τ,λmax=3.018 3

5.3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由于不同专家对于景区风貌的评价必然存在个人见解,用专家咨询法评分容易出现偏差,会导致判断矩阵计算出现误差,因此需要对以上判断矩阵的结果进行随机一致性比率CR值检验,公式为CR=CI/RI。其中CI=(λmax-n)·(n-1),为一致性指标,其值越低,说明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大。另外,一致性偏离还有随机因素,因此要将CI值和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相比较(具体值见表2)。

表2 随机一致性RI的取值 导出到EXCEL

n

1

2

3

4

5

6

7

8

9

10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8

CR<0.1,满足一致性检验的要求,说明权重计算合理;若CR 0.1时,说明不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就需要对原判断矩阵进行修正,直到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

依据以上的方法,计算出本文4个判断矩阵的结果(见表3),所求的CR值均小于0.1,可见准则层和要素层的比较矩阵都满足一致性要求,即算出的权重值有效。

表3 判断矩阵检验结果 导出到EXCEL

项目

λmax

CI

CR

一次性检验


A

3.009 2

0.004 6

0.007 9

通过


B1

4.051 1

0.017 0

0.018 9

通过


B2

4.067 4

0.022 5

0.025 0

通过


B3

3.018 3

0.009 1

0.015 8

通过

5.4构建层次总排序权重

根据上述步骤中验证有效的单一矩阵的权重结果,可以计算出要素层C对准则层B对评价层A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值,即层次的总排序。由此从上到下可以逐层得出川藏地区G318沿线景区风貌评价指标层次的总排序(见表4)。

5.5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G318沿线景区风貌评价指标总排序构建好后,再次为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公式:

CR= i=1nwiCIi i=1nwiRIiCR= i=1nwiCΙi i=1nwiRΙi

式中:wi是上一层次权重值;CIi为下一层次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指标值;RIi为下一层次判断矩阵对应的随机一致性检验指标值。

通过计算,总排序的CI=0.018 6,RI=0.847 7,CR=0.021 9<0.1,说明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总排序权重结果满意,所求的权重有效。

表4 G318沿线景区风貌评价指标权重值 导出到EXCEL

目标层

准则层
(一级指标)

权重

要素层
(二级指标)

权重

权重总
排序

景区
风貌
评价
A


景区内
部风貌
B1

0.297 0

自然环境破坏情况C1

0.232 3

0.069 0


文物古迹保护度C2

0.137 7

0.040 9


建筑构筑物和谐度C3

0.546 2

0.162 2


导视系统整体度C4

0.083 8

0.024 9


景区外
围风貌
B2

0.539 6


建筑特色匹配度C5

0.245 9

0.132 7


地理形态嵌合度C6

0.057 3

0.030 9


色彩材质和谐度C7

0.555 5

0.299 7


缓冲距离适合度C8

0.141 4

0.076 3


景区整
体风貌
B3

0.163 4


印象深刻度C9

0.319 6

0.052 2


主题明确度C10

0.558 4

0.091 2


整体满意度C11

0.122 0

0.019 9

6 数据分析结果

川藏公路沿线景区风貌评价指标体系算出来的权重大小,代表游客、旅游业者及专家对于旅游廊道上景区风貌感知要素的强度区别,可以视为川藏公路整体风貌质量的提升依据。

从评价结果可以得出,准则层方面,即风貌评价的3个大层面上,游览者对于景区外围风貌的感知效果是最突出的,主要原因是景区出入口处作为游客集散地,停留等候休息时间较长,景区和周围公路的衔接和过渡感知比较明确,对游客进入景区前的第一印象影响较大。并且对于部分不进入景区的自驾游客也能形成直接的车游印象。对于景区内部风貌的感知效果紧随其后,表现了游览者在游览过程中对景区内部主要旅游景点和细节的关注程度较高。前2个层面主要是从有形的要素上进行评价,因而重要性靠前。而对于景区内部加外围的整体风貌感知效果是排在最后的,因为它主要从无形的、宽泛的感知层面出发,属于体验后评价,产生于游览者结束景区游览,甚至到达下一个目的地时对该景区的整体印象回忆评价,产生阶段较晚,也会受到其他景区的横向比较影响,故感知效果不如前2个层次明显,权重值最低。

同时,在计算结果的总排序中发现,想从旅游廊道的整体视角考虑川藏公路沿线景区的风貌升级优化,需要依次重视外观上的色彩材质和谐度、建筑构筑物和谐度、建筑特色匹配度、主题明确度、缓冲距离适合度、自然环境破坏情况、印象深刻度和文物古迹保护度。以上要素均能从视觉观察、体验感受上直观得到,尤其是大部分普通游客能明确看出景区内采用的材料和色彩是否与背景环境协调,还有人工建筑或构筑物和自然景观是否冲突以及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风格上是否统一,所以排在前三。另外,景区是否有明确的主题定位也很重要,例如高原上有众多海子,如何能够有差异化定位来明确游客对不同海子景区产生不同风貌印象。接着,游客在下车进入景区途中,能够感受到景区入口是否有足够的缓冲停留空间和视线廊道。随着景区深入,游客能看到景区内部原生环境是否被大程度破坏、文物古迹是否保存良好,以及游览后印象是否深刻。最后,地理形态嵌合度、导视系统整体度、整体好评度等3个的权重值排到最后。原因在于前2个要素的感知需要相关专业背景获得。例如地理形态嵌合要通过山水格局以及景区布局形态分析获得、导视系统则需要视觉设计角度的考虑。而整体好评度则是因为影响景区好评的缘由实在宽泛,有可能是服务、卫生、安全等方面出现问题,不易具体而论。

整体而言,所有风貌评价体系中,景区风貌打造应重点从有形的风貌展示例如建筑、景区出入口、停车场、公路衔接、景区设施、自然环境协调要素入手,因为是游客最能感知的要素;当然景区主题也需要明确界定,以此形成在廊道旅游中特色鲜明的节点风貌。而无形的、专业的要素居于次要位置。有形加无形的风貌要素综合打造将对川藏公路沿线景区的高质量发展和游览体验感产生正面影响。完整的景区风貌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点”状景区和“线”状廊道以及“面”状区域形成更有主题性、特色性和整体性的川藏旅游的品牌,从而实现旅游廊道品牌的升级。

参考文献

[1] 张俊杰,牟鹏,艾乔,温泉,罗融融.交旅融合背景下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设计[J].公路,2021,66(8):262-267.

[2] 张帆,杨柳,衷平,周玉松.江西祁婺高速公路交旅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J].公路,2020,65(5):198-202.

[3] 王福和,闫承凯,赵国虎,衷平,张帆,张琛琛.基于交旅融合发展新需求的广西浦北至北流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探讨[J].公路,2020,65(10):237-244.

[4] 苏兴矩,丘礼球,丘仁科,饶敏君,曾祥锦,孔祥永.高速公路交旅融合主题服务区建设研究[J].公路,2021,66(2):244-249.

[5] 何进.旅游公路设计理念创新与实践初探[J].公路,2018,63 ( 11) :220 - 223.

[6] 黄湛军.美澳旅游景观公路对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设计的启示[J].公路,2018,63 ( 7) :265 - 269.

[7] 张颖,刘晖.风景园林的形胜释义与辨析[J].中国园林,2018,34(S1):85-87.

[8] 霍晓卫,李硕阳.历史城镇的风貌保护与相关概念辨析[J].城市住宅,2017,(12).

[9] 马聃.高原河谷城市风貌特色控制引导方法——以西藏林芝为例[J].规划师,2018,34(3):119-124.

[10] 定艳秋.对少数民族地区城镇景观风貌控制的思考——以川主寺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为例[J].装饰,2011,(5):131-132.

[11] 陈易,梁勇.浙江省传统村落风貌控制的非建筑核心要素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6,(4):29-34.

[12] 陈严武,韦福安.特色村镇与 A 级景区的空间关系及协同发展——以广西为例[J].旅游学刊,2020,35(3):113-126.

[13] 李敏稚.传统城镇特色营造下的建筑风貌控制规划研究[J].南方建筑,2016,(5).

[14] 张赛,赵璇.立足山水格局的湖泊型风景区景观风貌控制方法——以南北湖,东钱湖为例[J].中国园林,36,(S02):5.

[15] 唐建兵.甘青川毗邻藏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浅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8):140-143.

[16] 屈正庚.层次分析法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6,26( 7) :170-171.

[17] 罗培,张磊,吴勇,等.基于多景区的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景观资源旅游价值评价[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另本头条号推送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头条号运营方无关,内容真伪请读者自行鉴别,本头条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景区   风貌   廊道   川藏   公路   权重   矩阵   沿线   要素   评价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