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时青春年华,回来时英魂未灭,烈士未婚妻守家35年从未动摇

当大家在寒冷的冬夜喝上一杯热茶时,当严酷的太阳肆虐,钻进凉风习习的屋子里一解暑热时,这些平常的幸福一定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也没有人会思考这些习以为常的生活是怎么来的。

在网上,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的意义何在呢?就是告诉大家,不要以为阳光雨露是轻易就可得到的,事实往往不是这样,若没有牺牲,哪里有如今的幸福。

2014年云南屏边的烈士墓旁,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女人落下了眼泪,她叫周用菊,来到这里,是为了祭奠一位故人,这位故人名叫石庆才,假如不是战争,他与她早就结为了夫妻。

周用菊在石庆才的坟墓前一声声的呼唤,可是再也唤不回故人来,唯有泪流如奔,35载,光阴似箭般飞逝,逝去的是年华,更是青春,是他用尽力量守护的那份真诚。

当周用菊来到部队时,对越自卫反击战原50军149师的3500多名老兵向她致以了最崇高的敬礼,这份荣誉,她担得起。她虽然识字不多,也没有念过什么书,可是道义二字永记心头,她用半生践行了这两个字的意义。

周用菊和石庆才都是一个村的人,均生于重庆的大足县,石庆才从小就是一个忠厚善良的人,而周用菊也是一个勤劳端庄的姑娘。

两个人一起长大,一起劳动,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别样的情愫,石庆才在当兵之前就向周家提了亲。

石家的家境并不好,上有老父、老母身有残疾,下有弟弟体弱多病,可是周家并没有嫌弃这些,觉得石庆才是个好人,女儿嫁过去也很放心,1978年,石庆才利用回家探亲的空闲时间与周用菊订了婚。

夏夜微凉,乡村里蛙鸣一片,石庆才拉着周用菊的手说,“你等我回来,我一定带你过上好日子。”

周用菊微红着脸,对石庆才说,“你放心去部队吧,我等你回来。”

两个热恋中的人都把这份回来的誓言放在了心上,可是战争无情,谁也不知道,这一去竟然会是永别。

回部队后,石庆才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递交了退伍申请,可此时正值南疆战事吃紧,石庆才不得不放弃退伍的念头,毅然的上了战场。

石庆才的心里有愧,他觉得对不起家中年迈的父母,未过门的妻子,可他又不能放弃民族的大义,忠孝真的很难两全啊。

他给周用菊写了一封信,让她再等一年,可任谁也猜不到,这一年竟然是一生。

无论等几年,周用菊都愿意,她在给石庆才的信上说,无论让她等几年都可以,虽然自己未过门,但是已经是石家的媳妇了,家里的一切她都会照料的。

周用菊的信像一贴安慰剂,让石庆才的心像被太阳照耀过一般,那样温暖而踏实,他一直把信揣在身边,时不时的拿出来看一下,这样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他也能云淡风轻。

后来,石庆才牺牲在了战场上,当战友们给他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周用菊给他写的信,信已经被鲜血浸染,还带着石庆才的体温,可以想象,周用菊的信对于石庆才的意义,那些残酷的战争怎么能磨灭亲情的慰藉呢?

战争是什么?就是生命的博弈,石庆才在战场中英勇杀敌,最终马革裹尸,英雄的魂永远留在了中越边境。

石庆才的遗体被埋在了云南屏边,周用菊听到这个消息后痛不欲生,几次都要追随石庆才而去,可当她看到石家破败的境况后,心又软了下来,石庆才的父母年迈,弟弟尚未成家,她答应过石庆才要替他照顾家中亲人,自己怎么能反悔呢?

周用菊擦干眼泪,毅然的对父母说,“女儿已经是石家的人了,我答应过庆才要替他照顾家的,我不能做背信弃义的人。”

石庆才

周家父母一听女儿要去石家受苦,一下子就瘫软了,“女儿啊,你们还没有正式结婚,你过去受那个苦干啥,石庆才虽然能干,但是他已经死了,再也回不来了。”

亲友们也一起开导周用菊,“你还年轻,干嘛要去接下石家那个烂摊子,往前走一步了,别总想着之前的事情了。”

父母、亲友的劝说不无道理,可一想起石家老的老,小的小,没有一个当家主事的人,周用菊就泪流满面,她不能食言,哪怕前路充满了荆棘。

倔强的周用菊还是去了石家,从此后她把自己当成了石家的媳妇,晨昏劳作,伺候石庆才的父母,长嫂如母,照顾体弱的弟弟,这一切都是自愿而为,因为她从来没有享受过烈士家属的一点好处。

周用菊虽然与石庆才订了婚,但是他们没有拿结婚证,在法律层面上来说,她不是准军属,所以她无法享受烈士家属的待遇,即使如此周用菊依然无怨无悔。

石庆才的父亲因常年身体不好去世了,周用菊又里里外外的操持了葬礼,邻里都夸周用菊是一个难得的好媳妇。

光阴一天天的过去,周用菊又嫁给了石庆才的弟弟,生育了两个孩子,这一次周用菊才真正成为了石家人。

老天并没有眷顾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1998年,石庆才的母亲去世,未过几年,石庆才的弟弟也因病去世。

石家除了周用菊留下的两个孩子,几乎再无亲人,周用菊发誓无论怎样,她都会把两个孩子带大,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周用菊用实际行动做到了,她的两个孩子在她的照料下如约成长。为了践行承诺,周用菊只好背井离乡出去打工,用打工的钱养活两个孩子。

如果不是149师的老战友们还记挂着曾经的朋友,也许谁也不知道石家的境况,当他们踏入石家的大门时,泪流满面,破败的院子,布满蜘蛛网的家具,这一切都告诉大家,这个地方很久没有人住过了。

而石庆才父母的坟墓更是荒凉,孤零零的不见墓碑,于是149师的战友们一起给他们立了一个碑,碑上书写149师446团2连全体兄弟代立。

当战友们打听到周用菊的状况后,立刻集资让她来到云南屏边,他们知道,这个“军嫂”过得太苦了。

在对越纪念大会上,周用菊走上了讲台,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3500名将士向她致以崇高的军礼,这份荣耀她受得起。

当祖国需要时,无数战士抛家舍业来到战场,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了和平,我们不应该忘记。

而那些在战士们身后支撑起家的军嫂们,更是值得钦佩的人,滔滔红河水绵绵不绝,那份为国而奉献的情怀更是永世不熄,长存于天地之间。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英魂   军嫂   云南   境况   未婚妻   烈士   媳妇   战场   部队   弟弟   女儿   父母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