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家电研究报告:边际改善信号显现,多元布局成长可期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曾婵)

一、公司概况:边际改善信号显现,多元布局成长可期

家电主业稳扎稳打,外延并购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深耕白电业务三十余载,现已发 展成全球性综合白电龙头。近年来先后收购欧洲高端家电品牌古洛尼(2018)、收 购约克多联机中国区业务(2018)、并表海信日立(2019)、收购日本三电(2021), 已初步实现传统白电+中央空调+新能源车热管理三大业务布局,其中优势家电主业 稳扎稳打作为基本盘,汽车热管理业务则有望实现第二增长曲线。

混改落地,有助于公司治理提效、形成产业协同。混改前海信家电实控人为青岛国 资委,2020年混改以海信控股为主体引入战略投资者青岛新丰,完成混改后海信家 电变更为非国有控股企业,且无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市场化,一方 面有助于改善国资阶段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战投新丰(股东海丰国际为亚洲区领 先的航运物流企业)的引入有望形成产业协同。

收入保持稳健增长,盈利短期承压。收入端,公司总营收由2017年335亿元提升至 2021年676亿元,CAGR为19%。2020、2021年营收高增主要为海信日立、日本三 电相继并表贡献,若剔除并表影响则2020、2021年营收分别同比+5%、+29%,整 体保持稳健增长。盈利端,波动相对较大且主要由海信日立贡献。公司2020、2021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12%、-38%,主要为原材料价格高企、三电并表拖累(2021 年表内亏损1.6亿元)。近期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内部降本提效,盈利修复弹性显 现,后续有望持续改善。

分业务看,公司已实现三大业务版图、八大品牌布局。经过历年发展以及外延并购, 公司现已拥有海信、科龙、容声、日立、约克(中国区域)、gorenje古洛尼、ASkO、 三电SANDEN八大品牌,产品涵盖了冰洗、家空、央空、厨房电器、环境电器、汽 车空调压缩机等。具体拆分来看,2021年公司空调、冰洗、其他主营、其他业务收 入占比分别为45%、34%、11%、10%,其中空调业务包括家空(18%)、央空(27%), 其他主营业务主要包含日本三电。空调业务作为成长性更强、盈利能力较优的板块, 收入占比稳步提升,冰洗业务规模保持增长但占比有所下滑。

分地区看,公司积极出海,外销占比逐步提升。伴随国内大家电市场接近饱和,家 电龙头均积极布局出海寻求增量。海信家电一方面进行海外并购(古洛尼),实现 国际份额快速提升;另一方面持续加码体育营销进行品牌建设,赞助世界杯等世界 顶级体育赛事,大幅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从收入拆分来看,公司外销收入占 比逐年提升,由2017年29%提升至2022上半年37%(并购三电也有一定影响)。从 盈利能力角度看,外销业务代工占比较高导致毛利率偏低,但需要说明的是,公司 的外销均是通过集团以关联交易的形式完成,2017年以来公司外销毛利率下滑至大 个位数,主要原因在于结算方式的改变,以往外销还要分摊约8%左右的销售费用, 而2017年起外销无需分摊销售费用,毛利率几乎约等于净利率,故实际外销盈利能 力基本维持平稳且没有特别低。

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有助于促进核心人才队伍建设和稳定。2023年1月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共计596人,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2961.80万股,约占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2.17%授予价格为每股6.64元。考核指标为归母净利润增长率,目标值为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较2021年增长62%、86%、109%,对应当年归母净利润规模分别15.8、18.1、20.3亿元;触发值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较2021年增长50%、69%、87%对应当年归母净利润规模分别14.6、16.4、18.2亿元。公司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将促进核心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稳定,从而有助于公司长远发展。

二、家空&冰洗:内销聚焦细分市场,外销份额提升

传统白电业务为基本盘,短期存在波动,长期有望保持稳健增长。考虑公司报表端 空调业务收入包含了家空、央空业务,此处我们剔除央空部分,则2021年公司家空 业务、冰洗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20亿元(占比18%)、230亿元(占比34%),合计 占比过半仍为公司核心基本盘。具体来看,家空业务规模有所下滑,主要为2019年、 2020年受价格战、疫情影响,但近两年已恢复良好增长。冰洗业务增长势头较好, 主要受益产品结构升级、出口高景气,今年上半年高基数影响下出现一定下滑,但 长期看白电业务仍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1.内销方面,份额较为稳定,公司聚焦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下价升驱动增长。 家空业务:细分赛道高成长性,海信引领新风市场。 从国内空调市场大盘来看,一方面行业增速趋缓,另一方面龙头份额稳固,多年来 集中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海信系整体处于第二梯队,份额基本保持稳定,虽在价格 战中出现一定下滑,但2022年以来有所回升,尤其零售端恢复较好。 公司家用空调业务主要聚焦新风产品,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1 年新风空调线上、线下渠道零售额规模分别8.2亿元(+493%)、19.1亿元(+57%); 2022H1线上、线下渠道零售额规模分别12.2亿元(+249%)、11.1亿元(+18%), 在空调行业整体景气度偏低的情况下,新风空调赛道实现了逆势高增,预计伴随消 费者对空气健康重视度的不断提升,行业仍将有较大发展潜力。从市场格局看,新 风空调市场一家独大,美的线上、线下销售额市占率均在60%以上,海信线上销售 额市占率11%位居第三,线下销售额市占率24%位居第二,整体竞争力仅次于美的。

冰洗业务:地位稳固,高端升级驱动增长。公司冰洗业务主要由容声、海信双品牌 运作,为优势起家业务。由于国内冰洗市场接近成熟,消费需求转向以更新需求为 主,销量维度看或难以出现量级突破,行业扩容主要由结构升级驱动。公司积极推 进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围绕“真空”、“保鲜”、“超薄”等卖点打造产品,竞 争策略成效显著,零售端份额稳步提升,并成功推动均价上行,但目前来看品牌均 价仍略低于行业平均,长期看有较大提升空间。

2.外销方面,海外市场扩张顺利,份额提升显著。 公司积极出海寻求增量,一方面通过加码体育营销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 通过海外并购更快切入海外市场,实现本土份额快速提升以及渠道资源协同。相较 四平八稳的内销市场,近年来海信出口份额提升显著,根据产业在线数据,海信系 空调、冰箱出口份额分别由2010年4%、12%提升至2022年9%、19%。虽然外销短期面临高基数压力,但仍看好长期份额提升。

展望后续,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关注成本端边际改善带来的盈利弹性。海信家电 白电业务占比较高,而白电品类生产成本中钢、铝、铜等大宗占比较高,因而本轮 原材料上涨周期中海信盈利能力较其他白电龙头受损更为严重。今年二季度以来, 不论是原材料价格,还是汇率、海运因素均出现边际向好,报表端也已出现积极变 化,毛利率、净利率水平逐季提升,三季度净利率已高于去年同期,后续建议持续 关注公司盈利改善,预计修复弹性将强于行业。

三、中央空调:强者恒强,成长性依旧

内销步入千亿市场,景气度依然较好。2021年我国中央空调市场规模达1120亿元, 2012-2021年CAGR为9%;2022H1市场规模570亿元,同比+4%。今年在疫情、地 产等外部因素干扰下,主要大家电品类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中央空调依然逆势实 现增长,景气度较好。分产品来看,多联机占主导地位。中央空调可分为多联机、单元机、离心机、风冷 螺杆机、水冷螺杆机、模块机、溴化锂机、末端以及热泵两联供机组(含户式水机) 共九大类产品。2021年我国中央空调市场规模1120亿元,其中多联机市场规模680 亿元,同比+32%、占比61%,增速、占比均为各子品类第一,且有逐年提升趋势。

分渠道结构看,工程项目渠道占比过半。中央空调主要渠道可分为工程项目市场、 家装零售市场、以及精装修市场,其中工程项目市场是中央空调市场出货的主要方 向,应用场景主要为基建、工商业等。据统计,2021年中国工程项目市场、家装零 售市场、精装修市场的占比分别为61%、28%和11%。

地产复苏+精装配套率提升推动行业增长。 首先,央空后周期属性强,近期地产政策边际放松,行业基本面有望向好。从数据 拟合来看,央空行业的地产后周期属性较强,大约滞后销售一年左右,与竣工变动 较为同步但增速要更快。虽然短期地产数据仍在底部波动,但近期政策边际放松有 望形成托底,地产复苏将带动行业基本面向好。 其次,精装修渗透率及央空配套率逐年提升,亦将推动行业增长。虽然地产行业景 气度较差,但精装修渗透率(39%)、精装房中央空调配套率(37%)均在逐年提 升,且相距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持续提升的过程将推动行业良好增长。 此外,央空渠道结构中工程占比较高,基建需求也将形成长期支撑作用。

海信日立旗下共有“日立中央空调”、“海信中央空调”、“约克多联机”三大品牌矩阵。 日立是中国中央空调市场(尤其是多联机市场)的龙头品牌。日立牌是海信日立旗 下的最核心的中央空调品牌,品牌主打产品为变频多联式商用空调系统和变频家用 中央空调系统。 海信是国内多联机市场中唯一一个由合资平台出品的国产品牌。2012年,海信日立 正式成立“海信事业部”,全面推出“海信中央空调”自主品牌。“海信牌”在技术上整合 海信集团、日立空调的领先技术,在价格上相比“日立牌”的高端定位则更具性价比。 约克是国内冷水机组市场的老牌龙头,其多联机业务属于海信日立旗下。2018年2 月1日,江森自控发布公告,将约克多联机中国区业务转移至海信日立旗下,此次业 务转移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海信日立在多联机领域的影响力与份额。

海信日立增速优于行业,盈利能力较强。2010-2021年期间,海信日立 收入规模由16亿元提升至184亿元,CAGR为25%;净利润规模由2亿元提升至24亿 元,CAGR为26%,整体增速表现要优于中央空调行业表现。此外,海信日立盈利 能力较强,2013-2020年期间净利率水平维持在15%以上,近两年受原材料的影响 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在13%以上,远高于公司整体净利率水平。近期原材料价格 回落,海信日立盈利能力有望修复至过往水平,且随着海信日立营收规模逐步提升, 对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拉动作用也将更为明显。

央空龙头地位稳固,海信日立份额领先。公司为国内中央空调行业龙头,通过三大 品牌的技术互补、渠道协同,市场份额保持领先优势。根据机电信息、艾肯制冷数 据,海信系在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多联机细分市场市占率分别 为15%、23%,均位列第一。

产品力强、渠道布局广为海信日立核心竞争力。 1.产品优势 “硬实力”方面:日立在压缩机、噪音、制冷制热能力等参数上多项优于其他品牌。 对各品牌一拖五多联机(6HP)产品进行性能对比: (1)压缩机:日立是唯一在小匹数多联机中采用涡旋式压缩机的品牌。压缩机是中 央空调的心脏,其主要类型包括涡旋式、摆动式与转子式,其中涡旋式压缩机结构 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更高。从大匹数(7HP及以上)多联机来看,各主 要品牌均已采用涡旋式压缩机;而从小匹数(7HP以下)多联机来看,日立是唯一 采用涡旋式压缩机的品牌,大金、格力、美的则均采用转子式/摆动式等。

(2)噪音:日立噪音分贝小于大金、格力、美的。噪音量直接影响中央空调的使用 体验,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比各品牌一拖五多联机(6HP), 日立的噪音分贝为50/52dB, 小于大金(53 dB)、格力(56 dB)、美的(56 dB)。


(3)制冷与制热范围:日立制冷能力优于大金、格力,制热能力优于美的。制冷与 制热范围代表中央空调在极端温度下运行的能力,最高可制冷温度越高/最低可制热 温度越低,能力越强。对比各品牌一拖五多联机(6HP),日立最高制冷温度达52 , 高于大金(50 )、格力(50 );最低制热温度达-20 ,低于美的(-15 )。 (制冷范围指在外部高温环境下仍可制冷,故而指标对应温度越高,制冷能力越好, 制热范围同理)。 (4)能效:日立能效表现优于格力。IPLV(C) 即制冷综合性能系数,用来衡量多联 式空调在制冷季节的部分负荷效率,该比值越大,能效越高。日立的IPLV(C)值为 6.6,高于格力(6),低于大金(7.1)。

“软实力”方面:在地产项目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地域、气候、环境的不同,会有 因地制宜的产品需求。日立中央空调依托日立总部强大的技术研发资源,持续为合 作地产企业定制个性化的产品:如超低温自动除湿室内机、防雾霾的新风机、零下 15 制热不衰减的寒冷地变频多联机以及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等产品,多项均为业内 唯一。

2.渠道优势。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往往存在销售通路无法下沉的共性特征,而日立可以借助海信 多年来在中国本土的渠道资源打通下沉市场。对比大金及日立的网点数量,日立2200 余家销售网点,而大金仅有1500家左右。强大的销售网络和售后体系,一方面有助 于建立更强的获客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中央空调这样安装属性较强的品类,及时响 应、方便触达的售后网络也是消费者重要考量因素。

四、汽车热管理:行业扩容,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下游需求旺盛,新能源车加速渗透。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达352 万台,同比增长158%,新能源车渗透率达13%,同比增长8pct。2022年前11个月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07万辆,全年可望超过660万辆,比上一年的352万辆增 长近一倍,渗透率也将达到25%。电动化趋势带动上游零部件量价齐升。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在热管理系统构造、 动力驱动原理方面变化较大,对相关零部件种类、数量、性能的要求均有提升。以 热管理系统为例,新能源车需改用电动压缩机,同时新增电池、电机电控回路,使 得阀泵类产品用量显著增加,换热类零部件也有不同程度增配。整体来看关键零部 件实现量价齐升,汽零行业快速扩容。

热管理市场空间广阔,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300亿元。据中汽协、Canalys数 据,2021年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352万台、650万台,我们保守假设一 套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约6000元,测算得中国、全球新能源车热管理市场空间分别 为211亿元、402亿元。假设2025年中国、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7%、25%,则 对应市场规模715亿元、1300亿元。

三电为汽车压缩机/空调系统龙头,业务遍布全球。三电控股成立于1943年,为全球 领先的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系统一级制造供应商,相关业务提供产品主要有 空调压缩机、换热器、电子冷却液加热器、空调管、HVAC总成、热泵系统等。2021 年5月海信家电以214亿日元(约13亿人民币)认购三电控股定增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从业务分布来看,三电欧洲收入占比最高为38%,中国地区收入增速较快,占比已 提升至26%。车企客户方面,2020年三电前二大客户分别为大众(占比14%)、戴 姆勒(占比12%)。

汽车空调压缩机领域,三电份额仅次于电装。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约 6000~8000元,其中车用电动压缩机单价约1500~2000元,价值量占比较高,对应 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60亿元左右。多数车企在选择压缩机供应商上具有地域性,因 此目前车用压缩机市场仍为外资主导,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外资汽配企业电 装、三电、翰昂居中国车用电动压缩机市场份额前列,占比分别为55%、15%、14%。

三电近年经营状况不佳,营收下滑并出现亏损。2018年以来全球汽车市场销量低迷 (中美贸易摩擦、欧洲环保政策趋紧、疫情冲击等因素),公司业务与汽车行业景 气度高度相关,叠加自身经营不善(管理效率较低、费用管控欠佳),营收规模逐 年下滑、并连续三年出现亏损。海信于2021年并表三电,当年报表口径三电营收51.1 亿元、净利润-1.6亿元。

海信入主整合协同,三电有望扭亏。伴随海信入主三电,我们认为其大概率顺利走 出经营困境:(1)海信拥有较丰富的海外并购经验,2018年并购Gorenje后15个月 实现扭亏为盈;(2)股权结构、组织架构上的优化调整将有效提升三电管理效率; (3)形成产业协同,包括供应链资源、物流渠道资源的共享,都有利于三电实现成 本优化。根据三电振兴计划预测,三电将于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2025年营收、营 业利润有望达到1705亿日元、102亿日元,对应人民币大约89.2亿元、5.3亿元。长 期维度,若对标可比公司如压缩机龙头日本电装,近几年同样受行业景气度影响出 现收入规模下滑,但营业利润率也能维持在5%以上、净利率4%左右,若是2018年 以前则可以实现营业利润率7%以上、净利率6%左右。

考虑汽车热管理行业较好发展前景,三电将为海信提供新的增长动能。根据我们上 述测算,新能源车热管理将是千亿以上的朝阳行业,三电在电动压缩机、汽车空调 系统领域深耕多年,在技术实力、客户资源方面具备先发优势,短期困境更多集中 于管理层面,若得到良好解决,那么三电将为海信贡献重要增长动能。

五、盈利预测

1.家用空调&冰洗业务:传统白电业务作为公司基本盘,行业接近成熟,内销主要依 靠高端化、差异化战略下的价升驱动,外销份额提升贡献增量,预计整体保持稳健 增长,预计家空业务2022-24年收入增速分别为7%、7%、6%,冰洗业务2022-24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2%、6%、5%。 2.中央空调业务:虽然地产大盘景气度较低,但后续政策托底有望缓慢复苏,同时 精装修渗透率、精装房央空配套率的提升也将有效拉动行业增长,当前时点看央空 行业成长性依然较优,公司作为央空龙头有望享受行业成长红利,预计中央空调业 务2022-24年收入增速分别为8%、12%、10%。

3.其他主营业务:包含日本三电,2021年三电并表收入51亿元(仅并表2021年后7 个月收入),2022年经营平稳预计恢复增长,预计其他主营业务2022-24年收入增 速分别为57%、22%、14%。 4.毛利率&费用率:2020年以来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费用、汇率波动等因素 影响,导致公司毛利率受损,近期成本端已有边际改善,预计公司2023年修复弹性 较大、2024年在产品结构升级带动下实现小幅提升。费用率方面,预计保持平稳, 其中销售费用率略低于往年(财务统计调整、主动控费),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 率小幅提升但总体稳定(三电并表影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海信   日立   家电   边际   新能源   压缩机   中央空调   份额   布局   信号   业务   行业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