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总结:我爱所有属于我的生活

每一条路都是弯道,每一次休整却又催生出新的渴望。——赫尔曼·黑塞

西藏阿里札达县霞义沟土林景区



从去年开始,每年的年终总结我希望在我这一年拍的所有的照片当中选一张作为封面照片,也最能代表我这一年的心态和变化。今年我翻阅了大概一万五千张照片,最后选了上面这一张,它没有任何拍摄技巧,也很普通,只不过将相机镜头对着我咔嚓,就完事了。

这张照片是今年四月底在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县霞义沟土林景区拍摄的,当时这偌大的景区内就我和我的伙伴两个人,我们就好像处于火星表面。

当时,我手里正拿着午餐肉,用老干妈伴着往嘴里送。那一刻,我觉得我很开心,觉得这个世界是属于我的,即使天气很冷,吃的也仅剩干冷的午餐肉。

开心是不用遮掩的,只有不开心的时候我们才会将自己用帘子蒙起来,生怕别人击碎脆弱又好胜的内心。

回顾这一年,如果论及本身,自己似乎依然没什么变化,依然保持120斤左右,依然热爱跑步和越野,虽然今年跑的赛事屈指可数。论及身外,终还是辞职了,有得有失,然后已经九个月没上班,读了些书,写了大概四十篇文章,阅读寥寥,其它一事无成。

我偶尔也会怀疑自己这些年的一些选择,可能的确符合内心,但或许并不是非常聪明,或者说符合长远。但我也懂得,无论怎样,也没什么可遗憾和后悔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格,兜兜转转,追寻自己的征途才是最终的目的。

三月底离职,就动身去拉萨,但因为疫情的原因,耽搁了半个月,四月中旬才终于到了西藏,到了拉萨。

拉萨布达拉宫

记得,18岁的时候说,等考上大学了就去想去的地方看看;等考上大学之后说,等工作了,真的有足够的钱就去;而等真正工作了,却突然发现,根本抽不开身;于是,又说,等过几年再说。最终,一直活在设想里。而这个遥不可及的设想也成为了日常生活里的抱怨。

艾丽丝·门罗说,我忘记了我们有多大年纪,忘了一切。以为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忍受,去抱怨。总有一天早晨你发觉所有的小鸟都飞走了。

我见到了真正的拉萨,我站在布达拉宫前,世界屋脊从课本当中走了出来。我从夜色的南山眺望它,它就像拉萨这座城市里镶嵌的一枚明珠。一早上,我看着街上手里拿着转经筒转经的人们,络绎不绝……我穿梭其间,明显是一个孤独的游人,但我觉得这种感受棒极了。

后来,进入阿里地区,这一地区本就人烟稀少,疫情期间,更是游人寥寥。我去冈仁波齐转山,五年前《冈仁波齐》电影里的画面就这么真实地显现于眼前,伸手即可触碰。大雪纷飞,雪中的冈仁波齐更显虔诚。

(从上至下:冈仁波齐峰、经幡、转山的藏民们)

之后,还去了林芝地区,结识了一群年轻的小伙伴。在他们20多岁的眸子里,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某些岁月一去不返,它们已经消失了,飞走了。我本以为我还和他们一样。

虽然二十五天的行程至今仍历历在目,但是我无法言说,单纯地用美丽、美好等词汇也不足以来形容。

(从上至下:西藏第一大湖—色林错、牧民小屋、藏羚羊、文布南村与当惹雍错、玛旁雍错)

五月份的时候,我去了新疆喀什地区,去了帕米尔高原,去了塔什库尔干。我看到了生活是多种多样的,我明白了生命不应该被简单定义,我意识到其实这些眼见为实的东西足以打开我的部分心智。

如果不曾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我们的大脑当中会依据看过的文字,见过的图像片面定义。

之后,还去了敦煌,当然主要是去看一眼莫高窟。曾经的历史早已掩埋于黄沙漫天。干涸的西北,似乎风一吹,沙就笑。

(从上至下:喀什古城、白沙湖、慕士塔格峰、敦煌莫高窟)

其实这一路走来,我的大脑一直犹如真空,可能由于对于这些地点或古迹只是略知一二,导致最后大多是走马观花。即使有时候有讲解,可能也会云里雾里。但,看一眼就已值得。

不管是去拉萨还是去新疆、敦煌,这段时间,国内疫情整体还比较稳定,除了去往敦煌的途中被集中隔离了三天之外,总体上还比较顺利,相安无事。对照这段时间之后这些地方的一些情况和变化,可能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吧。

去了这些地方之后,自身有什么变化吗?我只能说我部分了解了这些地方,仅此而已。我依旧是我,回到了我的家,开始期待再出发。

今年在公众号上写了四十三篇文章,十多万字(点击查看),主要还是自己的所思所想,与自己经历及切身相关的。这可能跟我的作文理念有关,我一直认为我们写不清楚别人的事情,我们只能尽可能写清楚自己的内心。因此,我希望从自身出发,可能有点日记、周记的形式和感觉。相较满意的几篇文章:

回到农村的第十天

我不工作,只是想

我们丧失了表达

我们处于同一片漩涡

冈仁波齐转山:一经轮回,山野平阔

记一段五年多匆匆且漫长的时光




今年相比于去年算多产了,但是阅读量层面并没有如何改观,这可能与多个方面的因素有关。王小波说,写作的意义,在于与人交流。但当没有人看时,显然我就无法与人进行交流。

每个人的文字写出来总是希望被别人看到,获得肯定或引发共鸣,这就好比做了一桌的菜,期待都合每个人的胃口,但这也是最难的。

记得双雪涛在他最近的新书里说,一个人不可能为所有人写作。因为对于文学来说,所有代表着没有。

我只能保持自己的写作风格,一条道走到黑,把黑走穷尽了,走穿孔了,总会有点光透过来,我不需要太多,这点微光就足够了,它足以让我为之沉浸一辈子了。

今年一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阅读当中度过,前一篇文章当中已经交代的十分清楚了(点击阅读)。能够安静的读书是一种美的愉悦和享受,着实难得。

正如伍尔夫所说,读这些书,就像给感官做一台奇妙的除障手术,让人变得更敏锐。就像揭去世界的遮罩,让生命变得更强烈。

在这个机器般的时代,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每每找点时间读点书就可以把自己从中抽离出来,即使只是短暂的片刻也好。

我从没有享受过每天都在读书的快感,读了九个月,不知疲倦,反而越读越有兴致,只是越读也越觉得自己的渺小及知识的匮乏。如果你以为时间还有很多,不经意间,你会发现,时间早已悄悄溜走。

有时候我觉得此前自己荒废了太多的时间,比如大学的时间,那时候时间一大把,似乎读的并不多。但是时间不可回溯,只能往前看,往后看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总是在后悔当中,反复后悔。时间就是这么有趣的家伙,你以为改过自新,实则依然如故。

八月底回到农村老家,一直待到现在,这也是我初中去县城读书以来,第一次在家里待了那么久。可能连我都无法想象,但最终的确这一切都存在了。

本想好好看看这个村子,与它再次朝夕共处。但却发现,它似乎并未有多少变化。乡土乡情,总是在朴质的背后包含一份不解。每一家每一户都是如常的平凡生活,农忙时在田地,农闲时没啥事,串串门,唠唠嗑,一天也过去了。

在农村,似乎没什么所谓的大风大浪。奥密克戎肆虐的当下,农村人还是“最听话”的那群人,没地方买药无处抱怨,家家户户突然间开始闭门不出。但终究还是传播开了,扛不住的人只能去医院打点滴。

(从上至下:农村的早晨、生长中的水稻)

有时候我真觉得,我们这一代真的已经走的太远的路了,而忘记了那个家在哪里。城市化的当下,一切资源快速聚集于城市,而乡村被疯狂抽血,年轻人走得一个不剩。当初农民引以为豪的土地,现在似乎一文不值。复旦大学教授兰小欢说,土地本身并不值钱,值钱的是土地之上的经济活动。

农村土地上唯一的经济活动就是卖粮食,而这样的经济体量显然蜻蜓点水,更何况现在的粮价是何其低廉。农民不仅卑微如土地,粮价更是卑微不如民。

所以,现在许多农民地种的越来越少,因为压根不挣钱,许多土地都被几百块钱一亩承包给大户耕种,所谓的农场主,这或也是未来的趋势。但当下,几百块钱又能做什么呢?农民没了土地,应该叫什么呢?又应该做什么?拿出毕生积蓄,在城市里买一户百平米左右的房子,然后坐在里面坐井观天?

不同时节的夕阳

放眼望去,这里似乎一切安定,农民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个世界的变化太快了,但对于他们而言,几乎没什么变化,再说变化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年轻人鱼贯而出,进入城市,被城市所同化,谁再有力气去帮农民争取一些同发展的权利呢?显然没有。最后,城市一年一发展,农村十年不重样。

我们可能已经忘记思考是什么东西了,因为被琐碎的工作已经整得焦头烂额。但人与动物本质的不同,不就是在思考这个层面吗?有时候我家的幼狗吃鱼翅卡喉了,它在那里焦躁不安,我很担心。我妈说,它就是一个畜生,待会会没事的。

畜生只知道吃,但我们不同,我们还会思考,千万不能忘记了这一根本。

在农村的这几个月,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要问我具体的感受,我大概也说不清楚,因为的确没什么太值得说的,它的变化真的太少了。五年前我回来大概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但无论如何,我很庆幸,我能够再次把这里当个“家”一样生活。

火烧云

还有一点啊,我发现我的父母更老了。不久前我为我妈染的黑发,突然间又白了,我在想,是否是我买的染发膏是假货,但想来想去也不可能是假的。

连染发膏都遮不住岁月了。

有时候我也会想啊,父母即使不太理解我的一些决策,但对我多少还是抱有些期望,只是到现在我也没能成为他们的骄傲,多少有点伤悲。

我也没能如他们所设想的那样,好好上班,好好谈恋爱,早点结婚,早点儿女膝下,好好过日子,这多少是我造成的,因为我的内心当中似乎还没有形成这幅宏大的图景,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程度还停留在自我阶段。

于是,我只能告诫自己,珍惜你拥有的就好,然后善待一切。这多少有点自欺欺人的意味。

其实2022年呢?总的来说,做了一些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没赚到什么钱,但明年我会试着努力出去赚点钱,毕竟生活还是需要点面包,有面包才能更好的看书、买书以及做其他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去年的年总总结当中,我说希望今年“多写文章,多看书,多思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点击阅读),现在看来,大部分算实现了。最重要的是,通过今年大概一整年的思考,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过怎样的生活,做怎样的努力……我不能说有十足的信心,但我有新的憧憬,这也足以让我重新出发,投入奔腾的河流。

不管如何,生活最终都是平凡的,都有烟花落幕的时候,如何经历这一生,一直为我们所思考,终不得解,大概这就是生命的魅力!我爱每一种属于我的生活。

可能活了101岁的英国作家黛安娜·阿西尔看得更为透彻,她一生未婚,76岁退休之后才开始从事写作,声名大噪。

她说:“生命是美丽的,如此美丽。而一个人越老,就越能察觉到这一点。当你老了,你思考,你记忆,你关切,你明了。你因为一切而深怀感激,为一切。”

夕阳落下,月亮升起,我们做梦,又是新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莫高窟   札达县   喀什   敦煌   拉萨   西藏   土地   农民   农村   年度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