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补冬有差异!冬季进补要跟着地域来

冬藏精养肾,来年根基稳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冬天要保持精神安静,封闭身体所有开泄的气机,这样才能保护好肝肾,身体好的来年依旧倍儿棒,身体偏寒的也能借机调整。

1.早睡晚起多运动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更要睡好“子午觉”:早睡晚起,不要过分熬夜,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再起床活动;条件允许的话中午眯一会,以20-30分钟为宜。如果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放弃这个光明正大的赖床机会,那更要来杯热粥、穿暖一点。冬天人的阳气都藏在丹田处,四肢阳气不足,做好全身特别是后背的保暖工作才不会容易手脚冰凉。此外,冬藏也要动起来,白天有空就晒晒太阳、加强锻炼,从中医角度看冬季运动能促进阳气生长,西医也认为它有助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2.养胃牢记3个“早晚”

冬季还要注意脾胃的保养,参考三个“早晚”:早饭早点吃、晚饭早点吃,早上喝水、晚上喝蜜,早上吃“硬”、晚上喝稀。如果脾胃不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调养。

3.保持心情舒畅

情志的陶冶也是非常重要,冬天要注意保持精神的安静、心情舒畅。情绪不佳时可以考虑通过运动、美食、朋友聚会等方法缓解。

不同体质调理方法各不同

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冬至以后“阴极阳生”,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吃得多脾胃也能跟着吸收外来的营养,发挥滋补功效。但不可一到冬天就盲目进补,要知道即使是“万能”的人参、鹿茸也有很多人是不合适的。

中医养生要结合体质辩证,以“阳虚体质、血虚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为例,不同体质的人秋冬进补需求是不一样的。

阳虚者:可以多吃温补食物,如羊肉、狗肉、兔肉等补血壮阳之品;

血虚者:应该在温补食物中添加当归、红枣、首乌、枸杞等;

气虚者:应该在温补食物中适当加入北芪、党参、五爪龙等;

阴虚者:建议选用乌龟、水鱼、水鸭、雪蛤等食品,并适当添加玉竹、麦冬、生地、天冬等药材。

南方要滋补,北方要进补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在秋冬进补的过程中也有南北之别。

众所周知,北方的冬天是寒冷的,空气干燥;而南方温暖许多,湿气却较重。北方人可以大口吃狗肉,大把放姜等“热气”的食材,但南方人就不行,很容易上火,所以冬季进补北方以温补为主,南方以滋补为主。

最后提醒大家,冬季养生切不可盲目,以免犯了禁忌,必要时可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乳腺结节# #乳腺专家宋庆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冬季   日光   血虚   阳气   脾胃   狗肉   来年   体质   差异   冬天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