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十忌”听中医专家细说

冬日进补十忌

在我国,入冬进补,已成习俗,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人体代谢相应下降,精气封藏,服用补药补品,有利于吸收储存,对身体健康最为有利。许多人经过几个冬季的调补,确有良好的效果。由于各人的体质不同、年龄有别,在食补中也有宜有忌,应当灵活掌握。

一忌真假不分。

本来是虚证但有实证表现,如误认为实证而用了泻药,会使人虚脱,甚至丧生;如果是实证而有虚证表现,误用了补药,反增加病邪威力,使病情加重。

二忌补不对证。

如阴虚的人,用了人参、当归、鹿茸膏,反而更加消耗阴津;阳气不足的人,用了白芍、熟地、枸杞子等补阴血药,反而损伤脾肾阳气。

三忌药不对路。

如老年慢支气管炎,日久会出现肺阴不足现象,宜用西洋参、沙参益气养阴清热;若自服红参,偏于甘温,反而使邪气死灰复燃,病情加重。

四忌轻病重补。

各种补药,应从小量开始,不可骤然采用较大剂量,如鹿茸为著名补阳药,能够补精助阳,但服用过多就会有鼻子流血、眼红、头晕等上火症状。

五忌滋腻太过。

老年人多脾虚,消化能力弱,如用多了熟地黄、鹿角胶、阿胶、当归、龙眼肉等,由于过于滋腻,反而使脾胃消化能力更弱,饭量减少,甚至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六忌不知时间。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同自然四季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变化,有一定的有机联系,所以进补时间一般宜在冬季。因为这时人的皮肤肌腠比较致密,有利于体内精气的收敛与潜藏,从而使体质得到增强,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但在感冒、发热、腹泻、消化不良等情况下,应暂停进补,以防补药不分敌我,连带邪气一同资助,而延长病程。

七忌不懂方法。

要使补品发挥最大作用,方法十分重要。例如人参最好小量蒸服或嚼服;鹿茸应研末吞服或入丸散剂服;补肾丸应淡盐汤送下等。根据补品的特性,而采取不同的服药方法,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八忌无虚滥补。

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如果无虚滥补,不但白白消耗药品、浪费钱财,而且会扰乱人体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导致死亡。进补之前,必须明辨服药人的虚实,以免遭受无虚滥补的祸害。

九忌虚不受补。

中医根据虚证不同特点,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或气血同虚、阴阳两虚等不同类型。而虚不受补主要是指虚弱者进补之后,反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阴虚火旺,进补助火;脾胃虚弱,进补助滞等。

十忌守药待康。

身体虚弱有因先天不足,也有因后天失养,尤其是后者如饮食失调、情志不畅、房事过度等。因此,体虚除进补外,还须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不能仅仅依赖药物而完全忽视自身良好行为对虚证的调理作用。日常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胜过高级的补品补药。

(人卫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中医   补药   阳气   鹿茸   精气   脾胃   补品   当归   邪气   实证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