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刚刚跑出一个超级独角兽

花朵财经原创


它一路高歌猛进。

成立仅4年,估值就达到了200亿,甚至已经和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IPO进程。

估值势如破竹

进入2022年以来,高景太阳能已经接连完成两轮融资,而且每一次融资胃口都很大,估值更是势如破竹。

2022年4月,高景太阳能宣布完成16亿元A轮融资。紧接着9月,高景太阳能又宣布完成超25亿元B轮融资。

两轮融资过后,高景太阳能的估值也从110亿元直接蹿升到了200亿元。

不到半年时间,高景太阳能几乎实现估值翻倍,成为光伏行业炙手可热的投资标的。神奇的是,这家公司仅成立四年,于2019年7月在珠海成立。

而在高景太阳能的投资团队中,还不乏IDG资本、中金资本、粤财基金、金石投资等这样的知名投资机构。

一家成立不足四年的公司,何以获得如此关照?

高景太阳能的亮点在于,主要聚焦高效大尺寸光伏硅片研发制造,而在创立后的三年里,每年都有200亿元左右的投资、签约落地。

时间回到2020年12月,在2020澳珠企业家峰会上,珠海市国资委与高景太阳能共同签署了总投资约170亿元的光伏新能源项目投资落地合作协议,该协议涉及50GW光伏大硅片项目。

3个月后,高景太阳能再次出圈。

次年3月,子公司青海高景太阳能与新特能源及其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买卖协议书》,未来四年,青海高景太阳能将向新特能源购买原生多晶硅15.24万吨,涉及总金额约219.44亿元。

到今年5月,高景太阳能又与宜宾市人民政府、叙州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投建年产50GW直拉单晶硅棒和30GW单晶硅拉棒切片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20亿元。

才刚成立不久,高景太阳能就能如此豪横,接连抛出百亿投资,站在高景太阳能背后的是珠海市政府。

保姆式服务

高景太阳能前身为珠海华发实体平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2020年12月才更改为现名。

而若深究高景太阳能的前身,当时该公司的控股股东与当下高景太阳能的创立者之一是同一机构,即珠海华发集团。

据了解,珠海华发集团是珠海最大的综合型国有企业集团。背靠珠海国企,高景太阳能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据《珠海市金湾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全方位描绘了金湾区新能源产业从2013年10亿元产值迈向2020年500亿元产值目标的路径。

直至今日,珠海市还在紧紧抓住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爆发期加速发展。2020年,珠海市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总产值达616.47亿元。

在珠海锚定“产业第一”发展方向,并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集群之一的大背景下,高景太阳能是珠海重点推进的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也是近年来珠海“以投促引”、产业招商的成功典范。

高景太阳能副总经理孙彬曾表示,“公司创建初期,珠海市政府把公司土地、厂房、水电等问题快速解决,其间各个环节,各政府部门、华发集团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这里是光伏企业能够扎根成长的沃土。”

截至2021年,高景金湾项目营收27.83亿元,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目标,硅片产量位居行业第7名。到2022年一季度,硅片产量行业排名又上升到了第5名。

得益于良好的发展势头,高景太阳能预计,2023年产值将达到280亿元,为地方纳税8亿元;2024年产值预计350亿元,纳税12亿元。

截至2021年底,我国硅片产能主要厂家排名前五位分别为隆基股份(105GW)、中环股份(55GW)、晶科能源(28GW)、双良节能(20GW)、上机数控(20GW)。

也就是说,如果高景太阳能50GW硅片产能全数投产,将成为仅次于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的硅片龙头。如此一来,硅片领域将再出一个“巨无霸”。

聚集一批资深专家

企业发展能够势如破竹,除了坐拥雄厚资本和地方政府资源做盾外,还有着资深CEO的加持。

回顾2008年,当时徐志群进入到了光伏公司晶科能源任职。在晶科能源,徐志群一心致力技术攻关。

期间,他成功研发的浆料回收方法优于行业水平,被晶科能源采用后,将浆料的回收成本从5000万元降至1000万元,降幅达80%。

此外,徐志群还带领团队获得了近50项发明专利,斩获了无数荣誉。超凡的工作能力,在2019年徐志群也被升任晶科能源首席运营官。

不过到2020年11月,在晶科能源首席运营官位置仅近两年后,徐志群便选择了离开。并于12月,成为高景太阳能CEO,正式投身光伏行业创业浪潮。

据媒体报道,徐志群的离职对晶科影响很大,一方面是他从晶科能源带走了至少十几个人的团队,从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另外,在徐志群离职后,晶科能源和晶科科技两家公司又有十余位高层管理人员频繁异动离职。

高景太阳能聚集了一批资深专家,成立之初,生产的182mm、210mm大尺寸硅片也都是业内领先的。

目前,高景太阳能自主研发的N型大尺寸硅片具有低功耗、高产出、高效率等明显优势;在硅片切割方面,厚度110μm工艺也达到成熟水平,在行业名列前茅。

值得注意的是,硅片大尺寸化进程正在加快。其中,166mm及以下尺寸占比在不断降低,182mm、210mm市场占比则在快速提升,2021年182mm和210mm硅片尺寸合计占比由2020年的4.5%迅速增长至45%。

据CPIA预测,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230GW以上,按照1:1.2的容配比计算,对应硅片需求为276GW。

而根据财联社信息,2022年底的全球硅片预计产能达到500GW,硅片或将成为光伏产业链中首先超配的环节。也就是说,行业将面临供给过剩问题。

除此之外,在高景太阳能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其他硅片玩家们也没有坐以待毙。

公开资料显示,至2022年末,隆基绿能的规划产能为150GW,TCL中环为140GW,协鑫科技、双良节能则分别为50GW。

毫无疑问,在此背景下,高景太阳能唯有继续下深功夫,继续加大对技术层面的攻坚,保持自身产品的技术领先水平,或才是最好的出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珠海   华发   珠海市   硅片   独角兽   广东   新能源   太阳能   融资   尺寸   产业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