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反映的官场问题,实则是对某种现象进行了揭露与批判

第三节官场众生相:对官场与官员的折射与抨击《私人订制》和《我不是潘金莲》是冯小刚2010年以后的作品,电影对官场和官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评,这在中国语境下是大胆的,算是迈出了不小的一步。

对官员腐败问题的戏谑揭示

《私人订制》通过圆一个司机当领导的“清官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干部受腐蚀和堕落的过程,让人看起来非常真切,显示了编导对这一问题较深入的了解。影片借这个顾客的口,说出了当今一些干部的隐秘心理。

比如他在接见外宾时,这两个外宾说听说领导“烦送礼的”,所以准备拿的礼物都没带来。

这个“领导”马上直接说出了他的强烈不满:“你们两个回回空着手来,打着各国的旗号拜访我,连起码的礼仪都不顾,你们什么意思?”、“不要封锁我,让社会的不良风气吹进来,我可以不收,但他们不可以不送!”,将一些干部讲排场、爱虚荣的心态展现得一览无遗。

“领导”觉得老家的人拿土特产“行贿”求他办事,太不够劲,质问“哪个干部经受不了这样的考验?”,于是“考验”升级。

工作人员假装成会所老板,吃饭席间把装满钱的“月饼”拿给“领导”,说出了想求他帮批一块地皮以建养老院。“领导”周旋到最后,出人意料地突然翻脸,骂着他们“以为有钱能使我推磨”、“我们的干部都被你这种人带坏了!”,愤怒地将钱都扔向了他们。

他在拒绝别人中获得了快感,也说出了干部与行贿者间的真理:“我不拿你们的钱,你们怕我;我拿了你们的钱,我就该怕你们了。”,还声泪俱下地说:“我想我的几个头了,他们要有一个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至于全进去。”几句话说的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现实中太多的干部就是这样经不起物质的诱惑,在它面前放弃了人格和职业的尊严,成为金钱的的奴隶。

他话锋一转,又说道:“我要是真是个官,真有权力,还真打不了保票不被你们拉下水。”这句话也深刻地说出官员腐败根源于人性的弱点——软弱和贪婪,又缺乏足够的监督和制约,是人都有可能经不起诱惑,都有犯错误的可能。

对官僚主义顽疾的针砭讽刺

如果说《私人订制》是通过一个“官员”的眼中和口中聚焦了官场的一个侧面,《我不是潘金莲》则通过一个事件呈现了各种官员行为的“官场众生相”。我们从影片中许多官员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影片较强烈的讽刺与批判意味。

法院的法官叫王公道,李雪莲最早拿着香油和腊肉,费力跟他攀亲戚,希望他能帮忙还她公道,可他不愿相认,并依然做出了令李雪莲感到“不公道”的判决,且没有对想不通的李雪莲做到足够的解释和安抚。

引发了后来一系列事件后,他为了阻止李雪莲上告,为了自己的仕途,又主动拿着腊肉去跟她攀起了亲戚。这种前后对比反差让王公道的形象十分可笑,颇具讽刺,他其实是“枉公道”。

法院庭长贾聪明指使李雪莲的高中同学李大头与李雪莲结婚以阻止她,得知这是一场骗局的李雪莲羞愤交加,促使她下决心要去北京上告。贾聪明用这种欺骗玩弄感情的方式达到目的,令人不齿,实在是“假聪明”。

前一任法院院长荀正一取名“寻正义”的谐音,却没能为李雪莲寻得正义,最后还丢了官职;前任县长史惟闵面对李雪莲伸冤时推诿塞责,后来劝说她不去北京上告时,还要求她写一份“如果上告要负法律责任”的保证书,再一次使李雪莲感到受到侮辱,引起极大反感,反而弄巧成拙。

他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初心,其实是“似为民”。这些都讽刺批判了这些干部的自作聪明,处理百姓问题的无能。故事以李雪莲的前夫突然去世告终,问题其实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这些官员没有真心为民解忧的意识,也自然没有尊重和平等的对待。他们对待上级温柔体贴,谄媚讨好,对待无权无势的百姓颐指气使,粗暴漠视,这些名字与“公道、正义、为民”等相悖的官员工作不到位,方法不正确,缺乏责任感和爱民情怀,德不配位。

这些名字都增强了整个故事的反讽效果,辛辣而不留情面地批判了官员的懒政、平庸、油腻和种种官僚主义陋习。

虽然影片以正面的首长形象和处理总结使官员形象得到一定程度的补救,依然给人以信心和希望,但影片总体较强的批判锋芒,鞭辟入里的勇气,用一个略带荒诞的故事努力带给人警示和反思,显得尤为难得。


#头条群星10月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官场   官僚主义   众生相   外宾   公道   正义   官员   现象   影片   干部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