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 之 弟不必贤于兄!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就算是手足兄弟之间,也不例外。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每个人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弟不必贤达于兄,兄也不必敏于弟。兄弟之间产生一点矛盾、隔阂也是难免的事。要想让家庭和睦,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有一次,曾国荃与曾国藩谈心,谈话中大有不平之气。曾国荃一下子给曾国藩提了很多意见。最大的意见是说他在兄弟之间,不能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不能使他们心情舒畅。曾国藩虽然稍稍劝止,但还是让曾国荃把话说完,一直说到夜至二更。在此期间,他还给曾国藩提了许多别的意见,这些意见大都切中事理,曾国藩在一边倾耳细听。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是人,就会有缺点,有错误,曾国藩也不例外。他最大的毛病或许还不是曾国荃说的那一条,而是喜欢教训人,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好为人师。这一点是曾国藩自己也承认的。

曾国藩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对兄弟子女要求也十分严格。要求一严,就难免提意见的时候多,表扬的时候少。

曾国藩还是一个责任心和道德感十分强的人,凡看不惯的,有违家法的,他都会直言不讳地给予批评。曾国荃给他提的意见,实际上是说哥哥太严肃了。

曾国藩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理论,也不辩解,而是让弟弟把话说完。既然人家有意见,你就让他把话说出来,说出来了心中就没有了不平之气;如果你把他的话卡回去,这只能使他的不平之气更添一分,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更何况曾国荃也说得在理。

曾国藩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就是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并不因为自己是兄长,是大官,就以势压人,老虎屁股摸不得。只要对方说得入情入理,就没有不能接受的道理。曾国藩这样做,无损于他做兄长的尊严,反而使曾国荃产生了一种亲切之感,在尊严和亲切之外,更有一种大度。

正是因为曾国藩有这样的胸怀与气度,曾氏家族才能老有所尊,幼有所爱,兄弟和睦,邻里相亲。

曾国藩做人有一条原则:兄弟之间应该互谦互让,互帮互助,彼此发展,共同进步。

他认为:作为人子,如果使父母觉得自己好,其他的兄弟都比不上自己,这便是不孝;如果使亲戚称赞自己好,其他的兄弟都不如自己,这便是不悌。

季四弟曾来信责备曾国藩,曾国藩读信后心中大震,不禁为之惊出一身冷汗。

曾国藩以为,兄弟之间都应德才兼备,不应彼高此低,就像陈氏的难兄难弟一样。

东汉时期,河南许昌有一个名叫陈寔(shí)的人,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陈元方,一个叫陈季方,兄弟两人都很有德才。一天,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在一起争论谁的父亲功德更高,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仍然相持不下。最后,他们决定请爷爷做评判。陈寔对自己两个儿子都很满意,听了孙子的问话后,笑着答道:“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此后,这对兄弟的故事被人传为佳话。

曾国藩表示,从今以后,愿我们兄弟五人,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彼此相互谅解。哥哥以弟弟得坏名声为忧,弟弟以哥哥得好名声为快。哥哥不能使弟弟得好名声,这便是哥哥的罪过;弟弟不能使哥哥得好名声,这便是弟弟的罪过。

兄弟之间应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有的兄弟,只能有福同享,不能有难同当。还不说有难,只要有一点点麻烦,就想方设法避开,生怕自己卷入其中。这样的兄弟不是真正的兄弟。

有一年,曾国藩所部军饷极少,这是很多年都没有的现象,加之流言外侮纷至沓来。曾国藩恐惧异常,似乎大祸即将临头。在这种紧急关头,他对弟弟说:就算是兄弟同心协力,抵御外侮,还担心墙倒众人推,事情办不好呢,哪里敢在心里生一点点芥蒂?哪里敢因弟弟语气稍直而心怀不满?外人的千万指责我都能承受,难道就不能容忍胞弟的一句过头话吗?请老弟千万放心,千万保重。

此时的兄弟实在是患难与共的兄弟,只能互相鼓励、互相劝诫、互相维护。

曾国藩就是这样,和弟弟一起度过了难关。

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作者 文真明,用简介的话语刻画了曾国藩的一生,值的大家好好拜读一番。喜欢 曾国藩的 读者,请动动您有爱的双手,帮助 评论、点赞、关注,谢谢您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外侮   患难与共   兄长   不平   名声   弟弟   哥哥   儿子   兄弟   意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