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三年①-从被迫营业到轻松拿捏,郑州老师眼中的网课AB面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牛洁

当我们谈起网课,我们在说什么?

总在关键处卡顿的网络?鸡飞狗跳的亲子关系?众多印象中,必然有一个最常见的评价——效果打折,甚至一部分人会给它打上 “鸡肋”的标签。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隔着屏幕的网课的确很难替代酣畅淋漓的线下教学。但是,回顾过去三年,郑州的老师们从怀疑到相信,从接受到创造,从“翻车”到熟练,一步步“升级打怪”,蹚出一条路子,化解了非常时期的教学难题。

光明与阴影同在。在老师们完成“18线主播”逆袭的同时,也必然会为新阶段的教育教学带来养分、沉淀与升华。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不同阶段的老师,年龄涉及70后、80后、90后,一起看看屏幕后面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全貌以及网课的AB面。

01

44岁幼师当“主播”,需要克服的不只是技术

人物:刘瑞君,44岁,从教24年,郑州市郑东新区实验幼儿园老师

克服技术与心结,进入“新战场”

刘瑞君和孩子在一起(资料图)

“说实话,起初我对线上教学是抵触的。”刘瑞君说。

刘瑞君,44岁,教龄24年,河南省幼儿园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优秀教师。

作为一枚资深幼教,刘瑞君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然而,最初的线上教学还是让她有些乱了手脚。

“年龄大了,不比年轻人,当时我就是个技术小白。” 刘瑞君说,起初,她主要通过微信群和家长、孩子沟通,就连“接龙”也是现学。后来,她主动向年轻同事学习钉钉视频、共享屏幕、剪视频、配音、录课。因为不熟悉,经常学了就忘,需要同事多遍演示。一次次的学习和琢磨,刘瑞君很快“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其实,最难过的还是心里的坎儿。”刘瑞君说,正因为从教多年,她更加明白面对面教学的重要性,“有时候拍拍、抱抱孩子,就能胜过千言万语,这些是网络交流无法替代的。”

其次,在线上,还要不定时接受家长“围观”,多少让她有些不适,“做过幼师的都知道,和孩子交流,表情、语气都会比较夸张,尤其我这么大年龄,起初真有些难为情。”

为了孩子,上!刘瑞君很快克服了心结,直面现实、整理心情,奔赴新的“战场”!

定规矩、给奖励,妙招“收服”小萌娃

然而,“战斗”才刚刚开始。

刘瑞君说,出于对孩子视力的保护,幼儿园阶段不要求上网课。该园的“网课”更像是一种“暖心连线”。“主要内容是3+N。” 刘瑞君说,对于孩子,一话题、一阅读、一运动、N种习惯;对于家长,一热线、一教育策略、一心理疏导、N种精准指导。通过一系列线上活动,促进孩子各项能力的持续提升,营造良好的家庭教氛围。

起初,很多家长对连线不重视,屏幕一打开,孩子们有的在被窝,有的被爷爷奶奶追在屁股后面,“热闹”得很。

线上教学,氛围越来越好

刘瑞君明白,脱离了熟悉的教室,需要重新定规矩。她分别找家长沟通,只有老师、孩子都在镜头前互动才会更加有效。此外,最小的孩子只有3岁,如何透过屏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是刘瑞君思考最多的问题。尤其初期,对于这种陌生的交流方式,小家伙儿们非常好奇,难免走神儿——老师怎么“住”进了电脑里?有些还会反复将视频框关闭、打开,乐此不疲。

对此,刘瑞君总会私下和孩子进行视频沟通:“你看,老师出现了,老师又消失了。”像做游戏一样,在屏幕的一开一关中“捉迷藏”。孩子们渐渐满足了好奇心,自然“安分”下来。

其次,刘瑞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小成绩和小进步——“真不错,今天鞋子是自己穿的!”“坐得真端正,奖励一朵小红花!”“表现好的可以奖励一朵小红花,集齐10朵可以兑换一个奖杯”……

【网课感悟】线下不可替代,线上也有其独特优势

三年来,刘瑞君对线上教学有了不同的认识。

“线下教学一定是不可替代的,但线上形式也有它独特的优势。” 刘瑞君说,首先,它倒逼老师们掌握了更多的技术和方法;其次,虽是居家办公,但面对线上教学这一新课题,老师们反而有了更多的交流,相互学习和进步;第三,老师和家长有了更多的沟通,有利于家校共育;第四,网络的开放性让家长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每个家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存在即合理,在今后的线下教学中,这些做法都可以成为日常手段和宝贵经验。” 刘瑞君说。

02

既是妈妈又是老师,她和女儿一起上网课

人物:刘金菊,39岁,从教21年,郑州市郑东新区艺术小学教导处主任、语文老师

女儿现场上“网课”,时不时接受“提问杀”

刘金菊和女儿

网课期间,刘金菊和女儿希希是“同桌”,别的孩子隔屏上课,希希现场学习,“氛围感”拉满。

刘金菊,39岁,从教21年,女儿希希今年6月小学毕业,4年级至6年级期间,她是女儿的语文老师。

“老师就在身边,她上网课比平时还要紧张。”刘金菊说。网课更需要提问、互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也方便老师及时了解课堂反馈。有时,难免遇到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的情况,刘金菊便会就近对女儿“下手”,来个提问突袭,“肉眼可见的紧张,闺女有时候脸一下子就红了。” 刘金菊笑着说。

居家上课,如何厘清妈妈和老师的双重角色,这对于刘金菊来似乎并不难。

入学第一天起,母女俩就达成口头协议——在校期间,不能叫“妈妈”,不能因为私事儿找妈妈。总之,没有任何“特权”。因此,希希也养成了习惯,在学校就喊“刘老师”,回到家才喊“妈妈”。

网课期间,母女俩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但这一规矩并没有打破,“我穿上围裙时就是‘妈妈’,穿上正装上课,她会自觉地喊我‘刘老师。’” 刘金菊笑着说。

因为“近水楼台”,每天都能观察到女儿的网课状态,刘金菊也获得了更多的教研依据。教研会上,她和老师们更加细化了网课纪律,比如,孩子们必须提前做好网课前准备,课前要给桌面环境拍照等,增加上课的仪式感,优化课堂效果。

团队教研热情爆棚,来自“双重身份”的成果亲测

“起初我也有顾虑,担心网课效果不好。”刘金菊说,课堂的输出、知识的传播,都可以靠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技术去优化,但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即便在课下,同学和同学的交流,学生和老师的交流,都是教育的契机。

但是,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刘金菊发现,很多难点正在被一一克服。

疫情期间,刘金菊(左一)参加省精品课录制

从课堂来看,为保护孩子们的视力,学校将课堂缩短到30分钟,这就对课堂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老师们备课更加用心,线上教研活动更加频繁高效,“教研热情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且,此前她所担心的网课缺乏“沉浸式氛围”这一问题,在老师、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很大的弥补。

比如,学校设置有心理、劳动、运动、阅读、德育等专题课程、活动,多姿多彩,丰富居家生活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居家期间,为实时掌握孩子们的动态,老师和孩子、家长的沟通更加频繁,增进了解与情感。

采访中,刘金菊还讲了一个故事。一天晚上,她正在工作,女儿突然送来一个水果拼盘,五颜六色的水果搭配在一起美好而温馨,原来是美术老师布置的一项特殊的作业。

“那一刻,身为人母和老师的双重身份,我非常感慨。”刘金菊说,作为母亲,她感受到来自女儿的爱;作为教师团队的一员,她感受到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并没有因为网课变得灰暗,依然对美好保有察觉,对爱保有敏感,对生活保有热爱。“‘生活教育,艺术人生’,就是如此了!” 刘金菊说。

【网课感悟】锻炼了老师们面对复杂环境、解决复杂问题的心态和能力

刘金菊说,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定位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三年网课锻炼了老师们面对复杂环境、解决复杂问题的心态和能力,那么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刘金菊总结,未来总是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疫情只是变量之一,这段特殊的经历,对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03

物理课堂开启“喊麦”模式,90年老师带着学生当rapper

人物:翟永阳,32岁,从教8年,郑州市第八十六中学物理老师兼班主任

细节控:物理实验一次次“彩排”

翟永阳和学生在一起(资料图)

“最早的网课只能语音,不能视频,很不方便。”翟永阳说,第一次网课是在2020年初,直播形式,学生能看见老师,老师看不见学生。“在学校上课,孩子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能释放很多信号,当时的网课,没办法直观看到孩子的反映,体验感不好。”

最让翟永阳感到不便的是,课堂提问时,需要老师发去申请,学生再打开自己的麦克风,回答完之后再关上,遇到网络不好,需要沟通N次,这让本就不多的课堂时间更加“雪上加霜”。

后来,随着技术的优化,老师们都用上了钉钉视频会议,加上手写板、手绘笔等各种装备的加持下,沟通效果明显提速。

作为物理老师,翟永阳是个“细节控”。为保证课堂效果,他除了要求大家上课必须穿校服外,还要求每个学生将摄像头调整到合适角度——保证上半身露出来,保证老师能看到书写过程,是否坐姿端正、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好好写作业、是否有人“偷懒”,一目了然。

为了保证物理实验的最佳视觉效果,每次上课前,翟永阳会一个人反复调整实验的角度和位置,远了近了、高了低了,一遍遍“彩排”、一次次抠细节。

“喊麦”大PK,物理知识成了原创歌词

正在上网课的翟永阳

如何让课堂更有趣?翟永阳带着孩子们开启“喊麦”模式,各个化身“原创rapper”。

“电能转化成内能,这是电流做了功”

“电压电流和时间,乘积就把电功算”

“功除时间做定义,就是快慢电功率”

“测量功率心要细,灯泡电压三次记”

……

伴随着节奏感十足的音乐,“单押王们”将物理知识总结成歌词,分组PK,《中国新说唱》的既视感。 “我平时就很喜欢音乐,也是突发奇想,希望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翟永阳说,孩子们原创力爆棚,积极性非常高。

他说,从课堂教学看,到了后期,网课和线下教学的效果几乎没有差别,虽然线下教学无法替代,但网课有其自身的优势。

比如,物理密度这一节课时,他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密度的知识并动手操作实验。孩子们结合生活,将水、酒精、蓖麻油等做成了鸡尾酒,脑洞大开。此外,学生还将一些物理实验做成视频,加上音乐、文字、特效、表情包,创意十足。

“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居家学习也让孩子多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知识和生活有了更好的融合;通过多媒体手段,又加深了对知识的梳理和理解。”翟永阳总结,网课期间,孩子们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网课感悟】用心教学+技术加持,网课效果不一定比线下差

相比之下,翟永阳对网课的态度更加乐观。他认为,只要用心教学,在技术的加持下,网课效果不一定比线下教学差。

网课让老师们收获了更多技能,进一步成长。此外,为师生搭建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老师们可以进入彼此的直播间听课,获得了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可以借助更多手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对知识的感受。

“回归本质,无论什么样的形式,最终考验的还是老师的专业能力,当然,前提是把每堂课上好的初心、信心和决心!”

04

幽默、会整活儿,93年老师点亮学生的居家生活

人物:霍凌宇,29岁,从教10年,郑州市第一0一中学物理老师兼班主任

事务性工作激增,学生“挂号式”排队咨询

孩子们很喜欢霍凌宇的课(资料图)

“当时怎么也想不到,网课能上三年。”霍凌宇感慨。

霍凌宇,93年出生,从教10年。第一次上网课是在2020年2月下旬,高一下学期。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教学节奏,当时,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师生都觉得,这只是一个过度,过个两三周就会恢复。没想到的是,这次网课持续了近3个月。“前几周,因为不能出门,孩子们的新书都没拿到手,只能打印电子教材,非常艰难。”

网课需要大量打卡、提交作业等事务性工作,有些孩子还经常打错卡,忘记提交作业等,零零碎碎、事无巨细,霍凌宇的工作量激增。

“最难的不是硬件上的适应,而是氛围感缺失。” 霍凌宇说,最早的网课还是直播形式,老师根本看不见学生,加上连最基本的上下课铃声都没有,很多孩子难免产生倦怠情绪。

为了增加仪式感,霍凌宇要求,每个学生从早读到晚自习结束必须穿校服,他还会经常和孩子以及家长沟通,确保了解每个孩子当下的情况。

辛苦工作的霍凌宇

为了打破阻碍,给学生们提供一对一“私人订制式”的咨询,无论是中午还是晚上,只要孩子们有问题,他就会第一时间文字或电话回复,一个接一个,屏幕上全是未读小红圈儿,犹如“挂号”排队。解答问题时,霍凌宇热情饱满,一天结束后,身心俱疲,一个字都不想说。

花式整活儿,让居家生活远离emo

有趣、幽默,会整活儿,是学生和家长对霍凌宇异口同声的评价。

课堂上,霍凌宇会尽量让知识输出更加有趣生动,“老铁们”“铁子们”的网红称呼能让偶尔走神的学生瞬间被击中笑点,打起精神。

作为班主任,为了让宝子们远离emo ,霍凌宇经常鼓励大家学习之余看看外面的风景、做运动、培养爱好、烹饪美食。每个周末,他还会给学生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拍下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会将素材收集并剪辑成短片,网红音乐、声音特效、片尾彩蛋,爆款元素应有尽有。

霍凌宇爱好广泛,也鼓励学生们热爱生活

起初,视频中大多是孩子们运动、做饭的身影,后来,孩子们主动拍摄风景、上传才艺展示,数量越来越多,题材越来越丰富,技术越来越专业,每周“上映”的新鲜短片成为霍凌宇和孩子们独特的交流方式和最期待的特殊节目。“学习很重要,生活更重要,我希望孩子们都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并拥有不断向前的力量。” 霍凌宇说。

对于老师们的苦心,孩子们也非常感激。一个学生曾在霍凌宇的视频号中写下一首诗——你是一支笔,用最绚烂的色彩,描绘着一群精灵成长的历程;你是一束光,用最宝贵的生命,雕刻着一群精灵精彩的人生。

【网课感悟】克服重重困难,这是学校、家长、学生共同的胜利

霍凌宇说,线下教学肯定是无法取代的,但他也看到网课为教育教学带来大变化——老师们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家校沟通更加紧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开放等。

不过,霍凌宇认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家长,更应该从这段特殊的经历中沉淀一些个关于如何面对变化和困境的思考。

霍凌宇讲了一个细节——三年中,最艰难的是高三最后的时光。

“高三一年,一共上了三次网课。”他记忆犹新。最后一次网课从2022年4月下旬开始持续了一周,当时距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别说孩子们,老师们也压力山大。但作为班级“主心骨”,霍凌宇迅速调整心态,告诉孩子们“既来之,则安之”,并让学生们每天大喊 “我距离目标更近了一步”,通过暗示,给予自己力量和信心。

就这样,霍凌宇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那段压力最大的日子,并带着孩子们实现了梦想,开启新的人生征途。

“过去三年是艰难的,好在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即将迎来春天,这不是一个人的胜利,而是学校、家长、学生,我们每个人体携手同心的成果,是我们共同的胜利!”霍凌宇说。

线索提供:张祎喆 赵颖琦 朱肃 井源源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赵腾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老师   郑州市   郑州   课堂   眼中   家长   女儿   轻松   孩子   知识   学生   技术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