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金太子城

简介:“捺钵”,是辽、金时期的“国俗”,也是游牧民族文化特色的体现。所谓四时“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本为行宫、行营或行帐之意。辽代皇帝喜欢四时“捺钵”,而金代,则“循契丹故事”。金代皇帝的“捺钵”活动,叫“春水”“驻夏”或“秋山”。从熙宗朝始兴,至世、章两朝为最,章宗之后,基本淡化甚至绝迹。崇礼区太子城遗址,被考古发掘判定为金代中后期,约世宗、章宗时期。

2019年10月7日,太子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张家口奥运村内,东南距北京市区140千米,西距崇礼县城20千米。

面积太子城遗址为一座平面为长方形的城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50米,方向158 ,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差不多是五分之一的故宫面积。

布局

太子城内建筑分布呈前朝后寝方式,重要建筑基址沿轴线分布。从钻探和发掘结果分析,城址规模虽然不大,但是高等级建筑密集,道路规整,未发现商业、民居等一般类型建筑基址,所以可排除一般性县城、居民点或单纯军事卫城的可能。

F2、F3平面

F3复原

F9平面

另外,通过对城内外及附近区域调查与钻探,未发现墓葬区,故可确认城址为高等级的季节性住所。

“内”“宫”款的出现,可以确认太子城具有皇家属性。“尚食局”是多数王朝宫廷内专掌“供御膳馐品尝之事”的机构。太子城遗址18件“尚食局”款瓷器进一步佐证了城址的皇家性质。

戳印“宫”字长方形砖

”字砖

编号“七尺五”“四尺五”“三尺”的鸱吻分别对应城内不同等级建筑,与《营造法式》记载完全吻合,填补了金代皇家建筑的空白。

研究人员对辽金时期析津府、金中都附近40余座城址的规模进行了统计,太子城遗址周长3里,规模较小,小于一般的县城,与确定为元代察汗淖尔行宫的小宏城城址规模相当。

太子城复原图

城墙:

太子城遗址南墙墙体宽2米,残高0.3—0.5米,营造方式为:内外侧包砖,各宽0.55米,包砖内有木柱,柱径0.25—0.3米,间距3米,墙芯部分为石块与黄土填筑,宽0.9米;南门为单门道建筑,门道宽4米,东西两侧各有一宽6米、长10.6米的门台,门台外侧有包砖,每个门台内有6个边长1.4—1.6米的方形磉墩,磉墩为碎石块与灰褐土分层夯筑,深约0.8米,门道底部为侧立砖与石板间隔垒砌,中部残有门框底部础石,城门上有木结构建筑;瓮城位于南城门外,东西54、南北38.5米,墙体规格与营造方式基本与城址南墙相同,仅外侧包砖内为砖块,非土石墙芯,瓮城门位于瓮城南墙中心,与城址南门为一条直线,同为单门道,门道宽4.8米,瓮城门外有宽约5米的壕沟,壕与瓮城墙间距约7米,壕外有宽约6米的土路。

南墙、南门与瓮城

南门

太子城遗址西内墙的规模与营造方式基本同于南墙,墙体下未有黄土夯筑痕迹;西门位于西内墙南段,为单门道,宽3米,门道两侧有宽1.9米、长8.7米的门台,门台外侧有单层平砖包砌,内部两端各有一边长1.4—1.5米的方形磉墩;西瓮城位于西门外,南北79米、东西25.3米,内有南北两组院落,北侧院落内有2座呈南北排列的房址,南侧院落有3座房址,另在院落西北角有井1眼,瓮城西门位于瓮城西墙的中部,西内墙西门道中心线往北4.6米,规模与尺寸与城址西门相同。

西内墙、西门与瓮城内建筑

价值:太子城遗址是完颜璟夏季捺钵的泰和宫,是金代行宫性质城址,对研究辽金元时期(11世纪—14世纪)的城市建设特色和变迁,对金代捺钵制度、行宫的选址与营造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编号“七尺五”“四尺五”“三尺”的鸱吻分别对应城内不同等级建筑,与《营造法式》记载吻合,对金代官式建筑研究有重要帮助。“尚食局”款定瓷、仿汝窑青瓷、雁北地区化妆白瓷的组合对金代宫廷用瓷制度、供御体系研究有重要价值;太子城行宫遗址的发掘对于金代都城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9年3月29日,太子城遗址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太子城遗址位于张家口奥运村的核心区,遗址范围原规划为张家口奥运村、太子城冰雪小镇等奥运场馆。为做好遗址保护与展示工作,北京冬奥组委会与河北省政府对原规划进行调整,将奥运村最核心的位置调整为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子城   张家口   崇礼   内墙   行宫   门道   院落   西门   遗址   建筑   宋朝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