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养老金调整,3000元以下涨10%,3000元以上涨5%,可行吗?

2023年养老金调整,3000元以下涨10%,3000元以上涨5%,可行吗?

《社会保险法》第18条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和物价增长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工资和物价增长情况,以及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来看,2023年养老金上调几无悬念,大概率会如期实现第19连涨,那么,2023年养老金上调时,3000元以下涨10%,3000元以上涨5%,可行吗?

诚然,从人社部公布的养老金数据可以看出,3000元以下的养老金水平,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所以如果以3000元为界,按照不同涨幅上涨养老金,一方面确实可以直接增加养老金较低的退休人员的收入,提高他们的老年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缩小养老金的高低差距。但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2023年养老金调整,3000元以下涨10%,3000元以上涨5%,尚不可行,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涨幅过高,养老基金难以负担。

从2005年以来,我国职工养老金已经连续实现了18年上调,总体涨幅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涨幅维持在4%-5%左右,比如今年的涨幅为4%,企业退休人员人均上涨120元左右,如果2023年养老金调整,3000元以下涨10%,3000元以上涨5%,显然涨幅要高于近些年的涨幅,加上3000元以下的退休人员占比较大,如果人均上涨10%,那么,人均上涨300元左右,3000元以上的涨5%,也不是小数目,比如养老金5000元的上涨钱数为250元。可以看出,无论是涨幅还是上涨的钱数,都远超近年的上涨水平,养老基金难以负担。

要知道,近年养老金上调,国家也是在尽力而为,量入为出,所以最终确定的涨幅已经无所保留,最大限度的为退休人员谋福利了,因此,2023年养老金调整,3000元以下涨10%,3000元以上涨5%,脱离了养老基金的实际支付能力,最终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

第二,以养老金3000元为界限,涨幅一刀切,没有最大限度照顾到更多退休人员的实际需求。

3000元以下涨10%,3000元以上涨5%,以养老金3000元为界限,看似在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降低高收入人群的收入,缩小二者的差距,但细想就会发现,这样的上调方式属于一刀切,3000元以下和3000元以上的范围较大,3000元以下有1000元、2000元的,统一上涨10%,1000元的涨100元,2000元的涨200元,这无疑又拉大了其中的差距,没有照顾到养老金更低的退休人员。

同时,3000元以上的还有5000元,10000元的,如果统一涨5%,那么,5000元的涨250元,10000元的涨500元,这无疑又会使高者越高,低者越低。因此,这种一刀切的上涨方式,无法最大限度照顾到更多退休人员的实际需求。

第三,不符合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

养老金发放由养老基金负担,养老基金是依靠还未退休的参保人缴费累积的,因此,为了提高养老基金收入,增强养老基金的保障能力,往往需要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鼓励人们多缴费、长缴费。

所以,养老金计发时,坚持激励原则,养老金调整时也要坚持激励原则。不然经过几年上调,缴费少、养老金较低的退休人员就赶上了缴费多、养老金较高的退休人员的水平,那么,试想一下,谁还愿意多缴费、长缴费呢?都等着养老金调整时,增长养老金,这不仅不符合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容易滋生等靠要的思想,而且,对养老基金收入也会造成影响,直接减少养老基金收入,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四,各地物价水平不同,退休人员的生活成本不同,统一标准上涨,不利于保障和平衡各地退休人员的养老生活需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资和物价水平也不同,生活在不同地区的退休人员,想要过上同样水平的养老生活,所需要付出的生活成本是不同的,因此,统一3000元以下涨10%,3000元以上涨5%,不符合各地退休人员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2023年养老金调整,3000元以下涨10%,3000元以上涨5%,并不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养老金   涨幅   限度   差距   原则   水平   需求   收入   情况   基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