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全景声功放先做好这些准备,自己一个人做也能获得好效果

认识校准:自己在家就可以校准

校准是不是为准确,是为了更适用。再完美的【校准结果】,换解码模式,甚至改变个音量都会发生变量/偏差。那是不是代表起码要记录最少两套不同解码,在可接收的音量范围内的数据 - 很麻烦。

所以再专业的调试,也不如空间本身与设备档次更能决定好声音的基础。先是空间,再是设备,最后的校准调试,是以厂家理解,或个人喜好,或以某一标准,极具自我色彩的手段。所以校准系统的手动宽度更多决定了个性化修饰的结果。

本文的主视角奥德赛系统,能够满足专业入门,要想搞好把以上理想更贴近现实,就需要做如下几个准备;

视频加载中...

(视频内关闭了多余的干扰源,包括主灯,WIFI,身处在音响范围外,身后是幕布。)



(一)校准前准备

听音位;

校准系统多兼并多听音位测量,但最好的姿势仍是以唯一听音位及周身近乎一个圆形,相距一头宽的距离(20~30CM)。

多测量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位置,比如后环绕距离听音位过近的话,图示提示测量左右两次,可以变成测中间1个位置也够了,省下一个测量位,本人习惯留给第一听音位最后多测一次。

先大致确定几个测试位,以免过程中手忙脚乱。

以基础8听音位测试点为例示意图


适用音量(家庭小房间);

如果不知道用多大音量,可以用立体声听流行曲,听主音箱中低频段多少DB能彻底放开,整体能量饱满,可以尝试用比该DB减少“3~6DB”去校准多声道全景声校准。


环境准备;

① 测量时确保最少的信号干扰源,比如手机WIFI,冰箱,空调,电灯等。能关的关,起码没坏处。

② 测量时音箱上方不要放置随手性物品,保证测量接受的声音更纯粹。

③ 环境尽量安静,尽量一次性或更少的重复测试。

PS:我的设备开机底噪/电流声就明显,用电源滤波器有用么?

没用,它无法消除来自环境的干扰。多是用来当单独的电源插排,可能比普通插排多一定的过激保护。除此之外没必要。



固定好测量麦;

麦克风朝向为上,放在等同耳道高度;

- 号角特性喇叭建议略低于环绕的高音喇叭。

- 球顶喇叭可以等同高音位,或略低于高音位。

保证测量喇叭固定稳定,有必要借助尺子保证成对的声道到测试麦位置相等。



个人建议;

① 如果系统很灵敏,校准之前本人习惯先用个2小时左右,确保喇叭在完全放开的工作阶段。闲置几天突然开声,难是最佳状态,那么依照当前情况的测量也会有偏差。这样做不会改变音色走势,只是耐听度的细微区别。

尤其刚买回来的新喇叭,在之前《天逸功放使用体验》专栏就提过,没有经过适应直接承担大声压高频/低频弄坏喇叭不稀奇。


低音炮

认识低音炮调试两大功能;

【分频】

确定低音炮与全频声道的频段交叉点,把设备更擅长的频段集中表现,达到全频的顺滑。所谓80HZ分频不是一成不变,如果各器材都达到了专业,入门以上,用全景声解码专门全景声音源时,推荐按照80HZ分频。

这里有三个建议;

① 当功放远好于低音炮时,忽视/关闭低音炮的分频,全权交给功放。校准后不要改了。

② 当主声道好于低音炮时,可以让更低频段交给主声道,甚至前三来分担。比如下调到60HZ。

③ 当炮好于全频音箱时,无可厚非让炮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相位】

低音炮频段波长到达听音位的时间,与全频音箱到达听音位的时间是【抵消】还是【正向叠加】。测量数据只能参考,主要靠听跟现场感受,没有捷径。



有测量工具;

① 预先找个能看的炮位;

随着换低音炮位置,不断测量出一条尽量平,起码没有大谷的曲线。

如果你的炮自带PEQ,自动声学校准后,可以做更细致的消峰。

深谷是无底洞,别想着DB拉上来。

大凹谷瀑布图

大凹谷能量图

不要为追求表面更平( 5DB算好,完美 3以内)多一个PEQ的干预是消耗低音炮的功率换来的。功率是半边天。

不要为追求表面更平,违背实际更好的感受。实际更好,失真更小,可能该频段的曲线不是太棒。除了频响曲线图,还要关注失真图的走势与实际感受的呼应。因低频的失真很难测量准,所以要多次测量看出走势。

20HZ~120HZ 2.5DB

别看上图完美在5DB氛围,达到 2.5DB。这是牺牲了低音炮功率,用多个EQ点换来的“表面和谐”。实际体验像轰轰隆隆的破炮,也全无力度弹性。

② 匹配相位;


方法一:

先匹配好各自音量,多次测量找到炮与前置的适配音量,或先利用奥德赛的第一步【调整低音音量】给你个建议音量。然后转头测试单炮与前置的曲线。看二者的交叉分频点位置。比如在77HZ交叉,以该频段为准做【脉冲对齐(同相位叠加)】。

方法二:

先匹配好各自音量,在分频点或其它频段,让炮跟参考声道持续发出测试音,或者合适的立体声歌曲。以实际听力跟感受,尽量靠近听音位持续调整炮的相位功能。如果炮不支持APP,就需要一个人在听音位,另一个人调了。

③ 多炮还需要单独匹配好各炮之间相位,再做②步骤。单炮还可以偷懒跳过②步骤,多炮就不要跳过了。不为更好效果也不会上多炮。



低音炮准备 - 没测量工具;

同样可以靠实际感受调着玩,只是没客观数据直观参考。实在困难就全程按照校准的提示做。建议无脑把单低音炮靠近前方声道某一侧,朝向听音位前面点。

本人接触的第一个小炮,跟相位较劲了几周。相位物理变数敏感,融合【相位】这种动辄4-6个小时的工作(以我个人时长),即便有从摆位到融合的全程视频,也没有参考性。

总之相位正确,可以明显感受到DB的增加,声音的轮廓感更明显让你得以脑补画面。


没概念?


初听好像给发声物体增加了景深一样,更加清晰立体。更具象。



(二)测量过程

自动测试过程按照系统界面指导【下一步】做就行了,界面图文并茂没什么可展示的。有些系统需要联网登陆指定网页上面完成。这里介绍的是关于两款用度更高的软件差别;

Dirac Live

只是把傻瓜式自动调试过程,变成可以针对各个声道做布局与手动修正,原理不难,更耗费时间。对于新人有门槛;因为不了解自己系统缺陷跟特点的人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修改,可以先放弃手动环节。

对于有一定声学软件调试跟操作经验的人,这套系统反而是更便捷的工具,如非特殊目的,可以省去第三方软件跟工具。因为那些作用都在这套系统里了。

Audyssey

只要认识文字就可以完成整个校准过程,几乎没有上手门槛。能校准个7、8成 5DB全频曲线,整体效果也有个7、8成。可它无法对更多声道做精修,即便额外投入第三方工具,更多也只是做LFE通道的衔接,看个测量结果来入门调试。虽然功能性宽度不如“Dirac Live”,但“Audyssey”的准度并不差,所以是非常不错的入门系统。

“Audyssey”问题更多不是来自软件本身,而是日系厂家对产品“腰斩”的定位习惯。只有中高端~旗舰,才能配合Audyssey使用额外进阶功能;比如【低音同步】等预先设定好的模式切换功能。中低端机型会砍掉这些进阶选项。而“Dirac Live”属于打包,但进阶的功能需要单独付费开放。一个是额外花在软件,一个是直接买更好的机型。



可以查看校准结果

示意图(测量结果包含环境干扰影响)

查看各声道修正了多少范围但无法更改,但可作为参考,对喇叭跟空间有一定了解;

比如上图,整体修正了约( 3.5DB),低音区(正5DB)。而20khz提高了(正5DB)因由空间对该频段的过吸,实际全频的曲线仍是缓降走势的。集中降低的齿音与泛音区,更多源于喇叭特性。中低音频段左右声道差别较大(相对其它频段),多是因为空间左右对称差。

测量数据好坏不重要,主要在这过程中提高对自己系统的了解与起步。

同喇叭换个环境连参考价值都没有,选购第一套喇叭的门槛就在这里 —— 【无参可考】




(三)再复合,模式与听感分享

校准了什么?

复合的修正不是为了更好听,是为了更正确,因为有参考标准。奥德赛系统有它自己的理解,会导致结果与所需标准冲突。所以需要再次复合,这些功能都在功放的【手动调整】里,不需要第三方工具。

自动校准主要包括;

① 结合空间的距离修正 - 既然空间不能改变,那就改变声道

② 集合空间的频段增减 - 全频段

③ 衔接交叉点

④ 衔接各声道时序

⑤ 统一各声道声压

视频加载中...


【扬声器配置】&【交叉】;

奥德赛会把它认定可以发出更低频段的声道,给设定为全频音箱-既【大】(而且曲线的一致度极高),把下潜能力可以低于80HZ的声道分频点分的更低。本人将以回放的音源出发解答;

多声道解码回放多声道/全景声音源;

分频点一律按照标准,被判定低于80HZ分频的声道提高到80HZ,判定高于80HZ分频的声道不要变。是你的喇叭太小。不要因为“你觉得低频不够”降低声道分频点。可以关闭低音炮的分频,全交给功放(看炮是否支持)。

被功放判定为【大】的声道,如果想氛围更浓烈,声音更近更实在,可以保持【大】。另觉得低音不爽,可以另开启【LFE+M】把低音炮也叠加进来一起回放【大】声道的低频内容。

如果这样做,导致声音闷厚严重影响了清晰度,变成【小】【LFE不加M】,然后单独提高低音炮的电平来满足低频,原理是什么呢?;

减少了更多声道对相同频段的叠加干扰,让素质够的低音炮尽其所能,获得更统一专注而纯粹的低频。同时让功放的功率负载更小。这样的方式更平衡。

至于怎么选优先根据片源类型,是温润,还是刺激。再根据自己偏向哪一类特别调试。

什么情况必须遵从【小】;

不论音箱数据是否支持80HZ以下频段,不论功放如何判定你的音箱潜力,只要物理层面不是大落地喇叭,所有声道设定为【小】,低音通道【LFE】。

没有单独纯后级功放,所有声道设定为【小】,低音通道【LFE】。

否则也许你因获得更明显的【听】,实际上压缩了动态跟低频下潜,整体没有氛围跟层次。浪费了低音炮价值,近乎满载音箱或功率的极限让声音不好听,不自然。

什么情况可以让音箱分频点低于【80HZ】;

① 没有/关闭低音炮通道会自动全频段。

② 80HZ以下某频段出现大谷(能量图断开/凹陷严重),无法通过换摆位,加炮互补段修正,那可以让主声道或前三声道分担到40HZ或60HZ,把该频段一起叠加...有可能谷没拉起多少,反而出现“嗡嗡”声没法听。EQ面对大凹谷=没用,这就像个天坑填10DB涨3DB,还影响整体效果,浪费储备功率。

低音不够怎么办;低频真的不够;换炮,叠炮,调好相位,换个摆位等物理方法是最好的。

厂家通过不同角度操控频段的两种基本走势(偏中高/偏中低)就满足所有人。剩下的就是通过牺牲一定平衡或频段宽度,特别加强某一频段满足一种风潮,满足某一类别听者。

立体声模式后面介绍


复合【电平】;

奥德赛测量距离跟电平很准确,但它习惯有意地降低固定声道声压,总说增加声压是强制手段,但根据实体及声压测量数据,多次的奥德赛都得到同样共识。

手机的声压计用C计权,依次测试各声道声压。因手机收音孔位置偏差,拿着手机在听音位原地转一圈更准确。

① 中置需要增加1DB,而专门的【人声加强】某些电影可以适用,本人玩游戏跟用AURO听立体声,仍然不对感。


② 天空声道需要增加1.5DB,本人的LS 50跟500SA两种天空声道都同样结果,应该与喇叭无关。


③ 低音炮本人认为要不要刻意增加所谓的6DB,最开始我也是学着这样做。现在是根据使用的模式及音源而定。比如是否采用LFE+M。也可能因为本人的听音空间1是小,伺候不好3对8寸喇叭跟2个13寸炮,还有空间缺陷,低频的消散情况总是略高过标准范围。



改【距离】是用来做延时匹配,在没有第三方软件参考情况下不要随便改动。

功放自带的【低频管理】功能类似。详看之前本人发的《延迟2MS跟13MS的试听秒切换对比》视频(点击观看)



【双声道回放】选项

本选项有独立的【扬声器配置】&【低音通道】&【交叉分频点】&【低音炮开/关】;

用立体声解码回放立体声音源;

音乐声压需求小很多,如果没有后级功放,喇叭不是太小,只要功放判定前置声道可以是【大】就可以设为【大】。


视频加载中...

录个寂寞听个响

用立体声解码多声道/全景声音源;

以前面提到的设备体量为准,设备达标推荐【大】。因为声道少了很多,宁可用失真换整体氛围感。

本人习惯用AURO 2D/3D多声道解码立体声音源,突出该解码的偏向前三声道的舞台感优势,把中置音箱分频点设定成60HZ。




【均衡器】即预设EQ模式

Reference;

相对平衡地干预全频段,做高频衰减,使整体范围感更突出。效果明显

Reference


Flat;

相对平衡地干预全频段,不衰减高频。容易获得更完整的高频细节,提升某些乐器质感,加强齿音。效果明显




【环绕设定】中置扩展;

某些模式不可开启

作用是让前置声道分担中置的工作,本人觉得还是挺实用,这是个人听音距离导致。




【环绕设定】影院EQ;

某些模式不可用

作用是衰减高音,与Reference的预设EQ不同,影院EQ不干预变其它频段。大声压下火爆大片感觉吵闹刺耳可以开启次功能。


到这里,对于预先做好了前期准备准备,后熟悉功放各主要功能,已经可以正常使用。




(四)精匹配

前面提到的第三方测量设备如下;

- 迷你DSP

- 声学额校准软件

- 低频管理器

点赞私信或者留言我要REW软件。



全声道精匹配方式建议;

交叉点114.68

单独匹配炮跟前置,调炮的延时,避免干扰个音箱之间的衔接。如果做多声道与低音炮的匹配,在低音已经完全调好后;

【炮&前置(改变前置)】 【前置&中置(改变中置)】以此类推。




最后建议;

如果没有严重的峰谷,尽量避开【低管】【低音炮】的EQ功能。如果不用这些额外第三方手段,奥德赛自己的校准,与本文上述提到的各种功能性EQ,发挥系统起码8成不是问题。第三方工具精调个低音炮与主声道的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功放   全景   声压   分频   相位   频段   低频   声道   喇叭   测量   低音炮   效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