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阳:我也过上了过儿过过的生活

都是杨过的错

自新十条防疫政策发布以来,多位防疫专家都预测了一波疫情进展,其中张伯礼院士说得最为明确:

北京本轮疫情的主要毒株是奥密克戎BF.7毒株,与奥密克戎其他变异株相比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此外,北方寒冷,又值感冒、流感的高发季,更加深了疫情严重的印象,接下来1至2个月会迎来一波高峰。

而无孔不入的大数据已经预测出更详细的感染高峰期:

说到这个预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12月9日,荷兰VS阿根廷之战前夕,身为荷兰球迷的我冥冥之中似有所悟,匆匆列了个提纲,准备安慰同道中人。这种急促不安的感觉,恐怕只有阿森纳球迷才能理解。于是我起了个大气的名字:

《树上的球迷》。

第二天凌晨,我郑姆斯特丹不负众望的点球惜败,告别世界杯。

但我的写作感觉十分的不好。一方面当然是为“大起大落终成输家”而不爽;另一方面则是,我在打字时明显感觉到右手指关节时断时续地刺痛无力,输入时断时续;同时脊柱、小腿的肌肉也隐隐酸痛,状态相当堪忧。

于是就拖到了第二天。

却不料,第二天上午状态更加迷糊,我只觉得:

这暖气开得也太猛了叭,怎么体感堪比东京热啊?

咦,这里面似乎混入了什么不正经的东西…

暖气、猛、体感、东京…似乎都没毛病,那么毛病出在“热”上?我一个激灵,拿出体温计一测:

38.2度。

不信邪的我又拿抗原试剂测了一次,15分钟后,它耿直地提醒:

我还是那个两道杠的红色好青年。

这一次,爷终于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这一回,我也终于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断更理由:

我,阳,了…

其实这一周来,北京市微信圈内最缺德的一条图文是这样的:

但我估计,至少还有一条比这更绝的图文,就连非典型人类都不敢乱发——那就是出关的“五绝”之首:

王重阳。

好吧,不管是杨过、杨康,还是王重阳,被夸大其词的烂梗调侃,还不如被感染者的亲身体验呢。

毕竟,按照剧情,杨过在绝情谷底自我隔绝N年后,小龙女都一脸花痴地表示:

我也想过过过儿过过的生活…


阳的初体验

参考众多阳性患者经验,我们大致认为,自愈周期大约在1周左右。本人的亲身感受如下:

D1:上午10点左右感觉浑身燥热,大汗淋漓,除此外没有太大反应(没有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症状,也没有嗓子不舒服)。11时左右测体温,低烧(38.2 ),下午抗原检测阳性。

下午把铺盖、洗漱用品搬到相对最封闭的房间。期间感到明显乏力、头昏。匆匆喝了半瓶矿泉水,倒头就睡。

复盘:按照标准感染流程,典型患者大多是先持续发烧一段时间,体内病毒浓度积累到一定阶段后,才会出现明显的两道杠(强阳)。我这种一上来就开摆王炸的,应该属于之前就已经有所感染,只是自己没有重视罢了。

这也提醒我们,奥密克戎再神乎其神,也要讲病毒传播的基本法。例如有感染期和潜伏期(哪怕这个过程很短)。如果我提前一天重视肌肉及关节酸痛症状,可能会少受不少罪。至于发烧,说明的是你错失了早期歼灭战机会,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开展了全面抗战。

请大家重视医务人员与官方媒体发布的新冠早期症状,及早做好防治准备。既不要认为“病毒离我远着呢”,也不要以为“早晚都是感染,病了再说”。

D2:前一天下午起持续到第二日上午,整整12小时我就没有进食进水(也没有吃药)。事实证明,睡下之前喝的半瓶水是很有用的。因为当晚起体温持续升高,头痛得很厉害,完全起不了床倒水吃药,只想像条闲鱼一样躺着。

好消息是,D2上午,明显感觉体温降下去了。坏消息是,头疼没有缓解,眼睛反而更疼了,疼得你怀疑人生,疼到你睡不着觉的那种疼!

复盘:体温从高烧降到常温(虽然我没有测体温峰值,但根据体感与发汗情况,确定是高烧无疑,起码超过了39 ),这无疑是天大的好事,这似乎说明了两点:

1,这波症状应该不太可能给我造成重症,信心+1。

2,作为一个身体状态勉强算得上“中人之姿”的普通人,干扛了一天就退烧,说明病毒的毒性确实比原始毒株减弱了不少。

但奥密克戎的杀伤力还是有的。我个人的感觉是“它比普通感冒更厉害一点”,而且这个病毒似乎专门挑你身体免疫力差的部分攻击。

这一天发生最大的乌龙事件。主要我私下认为,反正新冠是没有特效药的大号感冒,想着不吃药扛一扛算了,“是药三分毒”嘛。

于是就抗出一波波的天雷轰顶。

莎士比亚曾有一首著名的十四行诗《Mine eye and heart are at a mortal war 》,开头是这样的:

我的眼睛和心正在激战,

争抢着要专享你的芳颜,

眼睛不许心儿亲睹你的倩影,

心儿不许眼晴把你自由观看。

我痛苦地怀疑,这奥密克戎病毒老莎士比亚风格了,知道我最脆弱的部位是眼睛(每次感冒发烧必然眼睛痛)。这一次,不讲武德的奥密克戎似乎一口气派了七个小矮人,要么哗啦啦地在我左眼周边打群架,俄而又大喇喇地跑到右眼附近上演全武行。

反正,它是打爽了,只搞得我像个山东煎饼一样,一会儿向左侧卧,一会儿翻身向右。就这么折腾了一个白天,痛的我勉强喝了一杯维C冲剂,继续没有进食,也看不了手机。

下午时候,我老哥打过电话来,问我情况如何,怎么微信不回话?当得知我“寡人有疾”时,他木然地以关爱智障的口气反问:

有止疼药不吃,你要学关二哥刮骨疗毒么?

悲愤交加之下,我暗戳戳地口服了一片洛索洛芬钠片。

天啦撸,顶多过了5分钟,在我脑袋里玩得忘乎所以的七个小矮人立马偃旗息鼓,回家各找各妈去了。

这离谱的效果把我震得目瞪口呆。去特么的人定胜天,去特么的“是药三分毒”,这止痛片,真香!

反过来说句丧气话,如果我真是个顽冥不化的煎饼,说不定到这时候还是傻傻的抗,怕不是已经成为喷香四溢的烧饼了吧?

所以我奉劝准备死扛的朋友,还是可以准备点辅助类药物的。这些药物并不能消灭奥密克戎病毒,但它们可以缓解病毒引发的生理不适,让你在抗疫过程中更舒服一点。说得更直白点:

当病毒来袭时,你愿意承受“啊啊啊啊”的痛苦,还是“嘤嘤嘤嘤”的难受?

D3-D4:这两天没有出现太过反复的症状,例如没有出现网友们吐槽的“重复发烧”。但也不同程度体会到了网友们征集的后遗症状描述。例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① D3上午8时开始,出现偶尔的咳嗽,但没有咽喉疼痛、肺部不适等并发症,到上午10:30时候,还结合出现打喷嚏的大场面。用高情商的话说,有点涕泗滂沱的悲愤样子;用低情商的话说,我特么就像个自动行走的喷雾器。喝了一瓶清热化痰的中成药,症状基本消失。

② D3晚上,肌肉关节疼痛突然加剧。前两天只是偶尔某个部位突然失灵的隐痛,但这时候起,是此起彼伏的疼痛,和打地鼠似的。到了D4早晨,疼痛部位集中到了背部,和贪吃蛇一样,一节节地局部不适,中午时分甚至直不了腰,和个小老头一样背着手开始走路。问过中标的兄弟,他蛋疼地反问了一句:“你是不是坐太久或睡太久了,背部从没有放松过”?得了,我且观察两天吧。

这两天开始恢复进食,但胃口不是太好,想吃点酸的而不得,这种心情你们理解么?

总体感觉,如果不出现变异,再经过1-2天观察,可以试着测测抗原,看不是转阴了。而今天能正常写稿子,说明身体恢复得还可以…

复盘:和大多数患者一样,在渡过了最初的重症表现后,我反倒是成为了一个“喷子”,结合并未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困难等疑难杂症,这说明并非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而是一个自然的排毒过程。但如果伴随着反复发烧、痰液稠浓等问题,则有必要重新考虑自己是不是“有症状感染者”。

网友们描述的北京版奥密克戎导致“吞刀片感”的肌肉疼痛,我倒是感受不深,但关节酸痛是比较明显的。这不是明显的刺痛感,而是突然间用不上力的酸痛。

我这痛到直不了腰的模样,连电线杆上的老中医看了都摇头。可见病友们要注意了:哪怕是再难受,也要记得调整姿势、活跃身体,别崩得像跟弦,到头来自己难受。


吃啥喝啥?

按照病毒的传播规律,在新十条规定实施后,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人数有望继续攀升。这是个很无奈的结果,但确是符合科学规律的事情。因此,疫情面前,提前准备点什么药、中标时吃点什么食物,还是很有意义的。

但我要申明一点,不要以正常人的标准要求病人。例如网上说最好的治疗是“吃得好,睡得好,喝得好,心情好”。这话说得很对,就是没有人味。因为我不相信一个头痛欲裂、浑身酸疼的人能吃好睡好,还能保持24K微笑服务——你蒙谁呢?

个人体会,味觉退化(我感觉不太明显)、嗅觉失灵(我感觉有所下降)的患者,在初期都没心情吃饭,更不要提大鱼大肉补充蛋白质了。所以一个务实的建议是,囤箱牛奶,这玩意患者喝得下,顺便还补充了水分。当然,有条件的可定制鲜奶/酸奶,效果更佳。

道具名称:牛奶制品

可获得性:

综合疗效:

剁手价格:

综合评价:一天一口奶,强壮中国人(蒙N、伊L除外)

医生建议,适当补充维C。这是个中肯的建议,但短视频中建议多吃蔬菜多吃水果就有点膈应人。且不说个人口味不同,你一颗蔬菜煮熟后,还能保留多少维C,自己心里没有数?

所以我强烈推荐维C泡腾片,每天一片,泡水一杯,得顶多少蔬菜啊。

为了避免打广告的嫌疑,我就不说是哪一个品牌的泡腾片了,但这玩意主要成分是维生素C,把它泡在水里,可以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抵抗力,也可用于病后恢复期。

更喜人的是,泡腾片遇热水快速分解,在水面上四处游走消融,很有点初中时候金属钠在烧杯里遇水燃烧的盛况。啊,我那蛰伏了20多年的化学之魂~

况且,这玩意冲开之后色泽金黄,口感不凑,颇有小时候“米国宇航局特选饮品”的果珍范儿,以及风靡一时的“高乐高”饮料精髓,哪怕是病人喝下去,也幸福感外溢啊。

道具名称:维C泡腾片

可获得性:

综合疗效:

剁手价格:

综合评价: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还是饮料,你等什么呢?

吃吃喝喝的就推荐这么多吧,至于东北网友心心念的黄桃罐头,和高素质人群着魔的电解质水,它们本质上都是补充缓解人体短期内快速出汗、急剧摄入大量水分后的电解质失衡,适当喝点也行,但不是必需。如果你真的电解质紊乱了,喝一杯盐开水的效果更直接。这里不再推荐。

药品方面,我们需要明确一个事实: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特效药大规模铺货,我们准备的药物都是为了缓解病毒引发的症状,所以,基本上都可以选用替代药物,没必要非用哪一种。

首先,退烧药是必须准备一份的,虽然不一定用得上。注意了,发烧是病情的综合症状,说明你的人体免疫系统在正常工作。但如果免疫系统扛不住了,或者损耗得特别厉害(例如长时间发热),服用退烧药是很有必要的,在不能及时就医的环境中,这一点尤其重要。

退烧药品牌太多,自行选择即可。这里不做推荐。逼急了,阿司匹林我也不嫌弃。

其次,这次惨痛的经历告诉我,镇痛药是强烈建议购置的(镇痛药往往和退烧药重叠,但总体上还可以分一分)。原因参考上文即可。而这一点,对于单身狗而言相当重要!

镇痛药不但可以缓解你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能使你保持更良好的身体与精神状态。当你晕得天地无用、痛得黑白交错时候,你是没有力气去独立完成喝水、吃药、吃饭动作的。如果你不巧是独自一人,遇到这样的魔鬼时刻怎么办?

所以,别理会“镇痛药对身体不好”的鬼话!关键时分来一颗,你才有资本一个“咸鱼打挺”,摸索着去吃药喝水,顺带蒸个馒头;否则你就把命运交给了虚无缥缈的运气,这道理明白吗?

镇痛药大体分为两类,布洛芬和非甾体抗炎药(如扑热息痛、乐松)。它们各有优劣利弊。当然,布洛芬的效果似乎稍强,但并非不可替代(这一点要牢记,随后我会再次谈到)。只要不是禁忌人群,随便买一种即可。

道具名称:镇痛消炎药

可获得性:

综合疗效:

剁手价格:

综合评价:我不是虎狼药,当不起虎狼价!奈何?

再次,咽喉方面的药物,平时感冒后有这方面症状的可以提前准备点,家中老人小孩较多的也可以考虑。毕竟奥密克戎属于冠状病毒,最初的杀手锏就是对呼吸道系统的攻击。

但这方面我是“无法出具意见”的。毕竟这里面的大头爹是连花清瘟,一个鬼见愁的名字。

我在另一篇文章(未完稿,过两天补上)说过,无论有多少院士站台,连花清瘟未通过双盲检测是一个事实;无论它疗效如何,它在近日发布“含连花清瘟的口罩”也是事实。我特M的就没整明白,以岭药业在产品专利文书中说到:

口罩+药物提取物,在接触新型冠状病毒0分钟、10分钟和30分钟后,新冠病毒的感染性滴度下降分别达到12.8%、67.8%与93.9%。

口罩上加个过滤层,效果比服药还好,这还有天理、还有王法吗?

12月14日,“中国新闻周刊”爆料称:

北京某市民反映,为了一盒连花清瘟,我花428元配货十四种药。

地球人都知道,近期全国多地调整了线上线下购买“四类药品”即止咳、退热、抗病毒、抗菌素类药品的管理政策,取消实名登记环节。

北京自然也不例外。

但“封控时候买不到,解封了还是买不到”的尴尬现象,“指名道姓买不到,搭配销售妙妙妙”的灵活机动,说明太阳底下没新鲜事,嘲笑SH、XJ、SJZ的“地域黑”们水平感人。

问题在于,就这还一药难抢,我说你至于么??

要知道,根据武汉市市场监管局12月12日发布的居家治疗用药指引,莲花类似的可替代中成药还有上百种!

从中医原理上讲,连花清瘟是治疗风热外感的药物,也就是说,凡是在说明书上写明有治疗风热感冒、疏风、清热、化湿、解毒等作用的中成药,都能够缓解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身体不适症状。

因此,不需要拘泥于某个单一药物,其他很多中成药如金银花、金花清感、柴胡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也可以选用,消费者可到药店感冒药专柜选择或由药师推荐代替用药品种。


所以,我们的消费者,什么时候才能站起来啊?

道具名称:清热利咽类药物

可获得性:?????

综合疗效:?????

剁手价格:?????

综合评价:据说是必备良药。请问哪里可以买到呢?

另外,注意到了这家药店告示中,同样不售卖的药品还包括布洛芬吗?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的用药指引中说得明明白白的: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双氯芬酸钠都有类似功效,甚至于对乙酰氨基酚(例如扑热息痛)用得还最多。布洛芬的过敏人群主要包括四类:

一是严重冠心病、心衰病史患者;二是严重的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患者;三是因慢性病治疗,需要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患者;四是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

说一千道一万,既然市面上还没有出现对应的病毒特效药,这些缓解症状的药品大家对照着平替即可,能起到作用就行,何必拘泥于某个种类甚至某个品牌?

至于剩下的事儿,传说中的“有关部门”可以出动了。整顿市场秩序,这是政府之手该干的活儿。


一点不合时宜的感慨

疫情三年来,充斥着不少自以为是的悲剧,现在终于回归到了求真务实的阶段,这是一件好事。但政策放开不等于撒手不管。在放开的同时,“有关部门”应当给大家更详细的科普,让人民以更平稳的心态来看待这个前后急转弯。

这方面,我是比较欣赏《光明日报》的。例如它明确提到了哪些情况需要考虑转诊治疗。这是人民群众看得懂的标准。

相对而言,某些大聪明就显得太鸡贼了。

例如12月12日,北京电视台通过其“京视频”发布了一段视频,报道该台记者吕梓源12月9日阳性,10日入住小汤山方舱医院,11日电视台过去“探望”报道。

吕记者是何方人士?你只要知道,在此之前,她是一名强硬的放开派,典型言论包括: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让医疗资源给患有基础疾病的重症人员。

只是不明白,这位年方28岁、无基础病的女记者,在仅仅38.2 的情况下,为什么第二天就在“既有医生、还有护理”的小汤山方舱医院找到了床位?

要知道,在她入院的第二天(12月11日),北京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达到了2.2万人次。因为申请入小汤山方舱医院的队伍太长,其中存在的重症患者暂时只能选择居家治疗。

更神奇的是,视频中吕记者喝的布洛芬混悬液,竟然是专门的婴幼儿口服药,毒副作用更小…

我承认,我从去年开始就支持逐步放开,但我不承认,我和这位占老人床位、喝婴儿药品的“年轻无症状共存派”是一路人。

因为我不想被人指着脊梁骨骂:

TA支持共存是因为TA是VIP,你支持放开是因为你S*B。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获得性   疫情   疗效   症状   药物   患者   上午   身体   病毒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