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给出生9天宝宝喂米糊”请不要拿风俗掩盖无知

12月10日,广东梅州一位女子发视频称孩子刚出生第九天,因为奶水不够吃,于是弄了一点米糊喂给他吃。

视频里,小宝宝张嘴吃下勺子里的米糊后又反复吐了出来,老人又继续给宝宝喂进去。

这则视频一经发布,立即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不少网友表示宝宝还太小,不能喂辅食。有网友很着急表示不能为了省钱,就选择喂米糊,应该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对此,这位奶奶发表意见称宝宝也有在吃奶粉,但吃太多奶粉会上火,而且在当地的习俗就是这样,家里已经有三个孩子都是这么吃大的。


(一)

这是典型的拿无知当风俗!

现在科学昌明,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刚出生的婴儿不能喂乱七八糟的食物,只适宜喝母乳或者奶粉。

婴儿消化系统还未发育完善,不具备消化食物的能力,硬要给他喂辅食,会导致婴儿消化不良,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过去限于生活条件,缺衣少食,如果母亲没有奶水,就会到处寻找哺育期的妈妈,让孩子蹭一口奶水喝。如果实在找不到奶水喝,才会给婴儿熬一点米糊充饥。

把这些不得已的手段,当成了风俗进而流传下来,是实实在在的无知。

如果再拿“家里三个孩子都是这么吃大的”当做理由,更是蠢不可及。

过去生活条件差,用这种办法是迫不得已,如今不缺吃穿,再用所谓的“老风俗”,是很不合适的。

过去,婴儿的夭折率非常高,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婴儿死亡率高达20%,也就是说五分之一的宝宝在襁褓中就夭折了。其中一个原因是营养不良。


(二)

诸如此类的“拿风俗当无知”的事儿不在少数,特别是老年人群体,限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很多人还把一些老风俗、旧习惯奉为圭臬。

例如,江苏一位奶奶,担心家里5个月大婴儿凉着,里三层外三层把婴儿裹起来,婴儿出现缺氧、高热、脱水症状,被确诊为“捂热综合征”。

再例如,广州一位62岁的阿姨感冒发烧后,想要捂被子“发汗”,于是关闭门窗、关闭空调和风扇,盖上被子“发汗”。谁知不仅症状没有缓解,还重度中暑昏迷,核心温度达41 ,被诊断为“热射病”送往ICU进行治疗。

有的老人看护孩子时,会将食物咀嚼后再喂给孩子。儿媳觉得这样不健康,老人却说“我家几个孩子都是这么喂大的”,进而产生婆媳矛盾。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三)

在这里说明,我不是说老风俗、老习惯是错的。有的风俗习惯,虽然现在看来不怎么健康,但也没有什么大的危害。

比如,有的地方喜欢吃臭的东西,臭冬瓜、臭菜梗、臭豆腐……这些食物高盐,常吃大量吃确实对人体健康不利。但偶尔吃吃无妨。

再比如,流行于浙江东阳的童子尿鸡蛋。当地人每年春天都要煮,并拿来吃。最不可思议的是,东阳人把鸡蛋泡在尿里煮,竟然还煮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人戏称,每一颗鸡蛋都后悔来到浙江东阳。外地人品尝后,点评“犹如在嘴里发生过一场海啸,海滩上只残留一片的鱼虾尸体”。

吃了童子蛋,无非是增加了体内尿素等物质的含量,最后还会原封不动地排出去,简单地说,吃童子蛋等于搭配着尿液吃煮鸡蛋。

诸如此类的风俗习惯,可以理解,但无需指责。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观念,尊重常识,尊重知识,建立更加科学的知识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风俗   天宝   东阳   奶水   风俗习惯   童子   奶粉   婆婆   无知   婴儿   鸡蛋   食物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