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说道理,不如给他们讲讲“小故事”

文/兰妈谈育儿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28岁宝妈宁宁,她自认为自己一直是一个特别优秀的时尚辣妈

在工作上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平时也特别热爱各方面的知识学习

可再优秀的家长,终究也无法避免孩子成长中的各种叛逆问题

年仅10岁的女儿,最近居然说什么也不愿意去上学了

这对于职场女强人来说,自然是绝对不允许的

于是,宁宁便开始苦口婆心地各种规劝,可叛逆丫头总是会用各种借口来堵塞:

“一天到晚就读书学习,那读书学习到底有什么用,那么累,还不如在家看电视、玩手机”

“现在学校都减负,不给我们安排那么多家庭作业了,你们还整天逼着我写作业,有什么意思”

“我奶奶说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以后我不吃读书这碗饭,照样可以生活得很好”

好吧,这不说大道理还好些,一说起大道理,孩子反驳起来血压都不知觉升高了

不知读书有何用的苦口婆心规劝,又让我不禁想起了另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9岁的小男孩到派出所报案

一进门,男孩就可怜兮兮地要求警察叔叔把自己的妈妈抓起来

理由是:被妈妈家暴了

警察叔叔一听:那还得了

第一时间就仔细查看了男孩身上的受伤情况

结果,检查了好几遍也没有看到任何伤痕

后经过警察叔叔的再三询问,才得知情况

原来,男孩在家不好好写作业被妈妈威胁说“再不认真,就打断你的腿”

男孩听后立即被吓着跑出门,希望警察叔叔先把妈妈抓起来,这样就可以不用挨打了

另一边的妈妈,得知前因后果后自然是被气得不轻

可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妈妈不禁反问自己:我的方法有效果吗

很明显,如果有效果的话,男孩也不会跑出去想要报警把抓走妈妈了

这些真实案例也告诉我们,之前我们费尽心思的那些教导,或许一直都用错了方法

再回到今日的主题:孩子不知读书有何用

我认为,孩子之所以和父母之间容易发生分歧,主要还是因为孩子不能理解

再加上,所谓的苦口婆心大道理,就像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演讲,虽然蛮是道理,真正能吸纳己用的却不多

所以,和孩子讲真理就应该简单易懂,没有所谓的现在、更没有所谓的未来,自我激发的真情流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说教方式

没错,如果可以的话,从现在开始先给他们讲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吧!

比如,以下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就值得给孩子们讲一讲:

01

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

很久以前,有一位智者路过一片稻田,刚好碰到一位农夫正在辛苦地赶着两头牛耕田

智者看了一会,就随口问了一句“你觉得这两头牛,哪一匹干的活多一些”

老农抬头看了看,并没有回答

等到把两头牛都拴好、喂上饲料后,才来到智者的面前

他先是背对着两头牛,然后告诉智者:“那匹正在摇尾巴的牛,平时干得活多一些”

智者有些不解“刚才问你的时候为什么不说呢?难道还怕懒牛听了会闹脾气吗”

老农一脸正色地回答道“你的眼神它就能察觉到,牲口和人也一样,只有被人夸赞的情况下,才会更加卖力地做好事、干好活”

看完这个故事,有没有觉得老农和耕地的马儿,特别像我们平时里的教育模样呢

而老农之所以和马儿能配合得那么默契,就是因为老农能够考虑到马儿的感受,生活中的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吗?

为什么要把老农的故事放在第一个?这就是给家长和孩子之间创建一个情感过渡期

给孩子创造一种“被重视”的情节,同时又给家长带来“倾听”的感悟

育儿先育己,让老农和马儿的故事成为孩子和父母共同改变的启程吧!

02

先甜不算甜,后苦才叫苦

有一个女孩,高三考试荣获全县第一名

妈妈有幸参加了孩子们的毕业典礼,并且作为家长代表上台发言

当问及如何培养如此优秀的女儿时,妈妈对着台下几千双眼睛问了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给猴子一根香蕉、和一叠钱,同学们猜猜猴子会怎么选”

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当然是香蕉,因为猴子最喜欢吃香蕉了”

女孩妈妈:“那同学们觉得猴子傻吗”

有个男孩懵懂地举手说“如果有钱就可以买更多香蕉了”

女孩妈妈又问“如果给你们一部手机、和一堆作业,你们会选择什么呢”

台下孩子纷纷低下头窃窃私语,想说但又不想说

女孩妈妈见状,接着说:

“我知道,在坐的很多同学们内心都喜欢选择手机”

“瞧瞧,傻傻的猴子,和傻傻的同学们是不是很像呢?先甜不算甜,后苦才叫苦”

“如果只看到拿起香蕉就吃的安逸,握着手机就打游戏的快乐,那么我们会因此失去多少有意义的事情呢”

“同学们,现在的你们正处于学生时代,当前的眼界和态度不同都会产生很大差距,请记得,现在吃的苦、才是你们今后享的福”

女孩妈妈的一番演讲下来,当时就获得场上场下的激烈掌声

我不知道,女孩妈妈的演讲能改变多少孩子、又有多少孩子能听进去

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听故事始终要比讲道理的效果好用

一方面,是孩子根本无法体会到“不读书带来的后苦”

另一方面,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高度不同,孩子自然也会听不懂道理

所以,当孩子问你“读书有什么用”时,不妨把这位女孩妈妈的演讲故事说给孩子听

03

竹篮打水不一定是一场空

有个叫石头的男孩,妈妈受不了穷苦改嫁,爸爸又长年在外打工

于是,石头便从小跟着爷爷住在山里面

等到石头8岁后,爷爷就计划着把孩子送到镇里的学校读书

可是,路程实在是太远了,每天光是往返时间就需要消耗3个小时

并且,每到了冬天早出晚归都是顶着漆黑的夜空

有一天放学回家,石头问爷爷:

“爷爷,我每天起早贪黑去上学,可是我什么也学不会,只要把书本合上就忘记了,既然学不会,为什么还要每天那么辛苦地读书呢”

爷爷看得出,石头这是不愿意吃读书的苦了

他并没有立即回答石头的话,而是指着墙角装石头的篮子,然后说“你拿着篮子到河边帮我提一篮子水回来吧”

石头听完爷爷的话后就开始行动,可是还没有离开河边篮子里的水就空了

爷爷看着石头着急的模样,笑着说“是不是跑慢了呢”

石头听完更加卖力地跑,可试了好几次,还是那样

最后几次,石头泄气地说“爷爷,你故意骗我,篮子根本就盛不住水”

爷爷笑眯眯地看着石头,然后示意石头低头看看

接着说“你只看到篮子盛不住水,其实竹篮打水不一定是一场空”

石头仔细看了看,然后露出胜利的笑容说“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我坚持努力学习,是不是也会成为老师眼中的优秀生呢”

爷爷坚定地回答:

“当然了,学习就像是竹篮打水,看起来盛不住河水,其实在竹篮经过水的时候就会一次比一次干净,爷爷让你好好读书,也是希望你能在知识的熏陶下,未来可以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经过一次竹篮打水的亲身实践后,男孩往后的每一天更加努力读书

最终,也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努力、和坚持不懈,成为了镇上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04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有一个妈妈,带着自己的女儿去店里买碗

她先是随便拿了一只碗,然后和其它碗轻轻地碰撞一下

女儿问“妈妈,你为什么要把碗拿起来碰撞,好奇怪呀”

妈妈笑着解释说“不拿起来碰撞一下,怎么知道碗好不好呢”

看到女儿还是满眼不解

妈妈接着说“两只碗相互碰撞在一起,它们会发出声音,有清脆悦耳的声音才是好碗”

老板听到后不语,而是默默地拿起一只碗递给妈妈,并说“那您试试这只碗吧”

妈妈试了一下,发现老板给的那只碗,不管和什么样的碗碰撞在一起,都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妈妈觉得特别惊讶

老板这个时候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您之前拿的那只碗本来就是次品,所以选一只好的碗,首先需要确保手里的那只碗就是好的”

那件事后,也让妈妈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你是谁,就会遇到谁

你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现在结交怎样的圈子,未来也会融入怎样的氛围

而让孩子努力读书,也并不是为了身上的光环和名气,是希望他们未来所融入的圈子能看得更高更远

有位教授妈妈曾对自己的孩子这样说:

“一个空的塑料瓶,拿去卖废品,最多只值1毛钱,如果装上矿泉水值1元,装上橙汁值4元,装上红酒又值上百元”

这句话给人带来的感悟颇深,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孩子装着怎样的想法,也决定着他们身上可发挥的能力和价值

学习,虽然不一定就是万人之上,也或许无法卓越、更无法家财万贯,但孩子脑子里装的是学习、还是游戏,却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会突破怎样的成就

所以,当孩子不知道读书有什么作用时,为人父母者一定要耐着性子,帮他们疑难解惑、找到人生方向,头头是道的大道理也不如小故事耐听,这就是机智

也请记住,孩子无需优秀、更不一定要成为人中龙凤,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同,等待就是父母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

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老农   孩子   竹篮打水   作业   篮子   爷爷   道理   石头   男孩   妈妈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