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是如何做到快速增长的,未来有哪些困境,估值高吗?

前几天分析了歌尔股份,我说过一句话:“不看好所有果链上的公司”。

今天分析的立讯精密,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也是果链,因为本来就是给苹果提供服务嘛!

但是也不能这么循规蹈矩,还有句话,量变是会产生质变的。

立讯精密在和苹果合作的项目上,是平起平坐,双方都离不开对方。

苹果离开立讯精密,放眼全球,除了富士康,再没有谁能有如此巨大而且稳定的产能帮他供货,就算是比亚迪,产能也依然不够。

当然同样立讯精密也离不开苹果,毕竟得靠他赚钱。

下面我们就详细来分析一下立讯精密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一、公司

立讯精密创始人叫王来春。

不得不讲一下王女士的故事,太励志了,中国为数不多“真正”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

王来春是1967年出生在广东汕头,家里非常穷,父母只是单纯的务农,那个年代一般子女都比较多,目的当然是“人多力量大”,干农活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王来春家里有三兄妹,不算多,但是对于当时的王家来说,依然生存压力非常大,吃饭都是问题,更别谈上学了。

所以由于没钱上学,王来春15岁就被迫辍学,跟着哥哥去深圳打工。

由于没有学历,并找不到好的工作。

当时八十年代,正好是改革开放风风火火的时代,很多台商来内地投资建厂,其中就有后来的台湾首富郭台铭。

郭台铭在深圳成立了富士康,新厂初建,需要批量的流水线工人,对人员要求不高。

王来春看到招聘信息后,果断的就去了。

就这样王来春成为了富士康在大陆第一批149名员工中的一位。

当年的富士康可不比现在,条件非常简陋,工作环境也很差,不过那个时候的人都多多少少经历过许多磨难,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温室花朵,没有什么抑郁症或者压力过大跳楼的。

富士康的工作从来都是辛苦,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是如此,因为代工的毛利很低,公司会尽可能的节约成本。

现在富士康的宿舍条件已经很好了,当时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没有空调,水电也时有时没有的,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也正是因为工作和生活环境太差,当初的第一批员工都陆陆续续离开了,但是王来春一个人坚持下来了。

以往讲投资理念的时候我说过:“时间是复利的前提条件”。

投资如此,工作也如此,学习同样如此。

没有一夜暴富,没有一步登天,也没有一朝博古通今。

任何东西都需要时间慢慢积累的,这种积累随着时间越长,收益会呈指数级。

王来春没有好的天赋,也没有专业知识,但她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

不管工作再累再辛苦,也不管工作多枯燥无聊,她都认真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每一位老板都是喜欢认真负责的员工,王来春的出色表现自然获得了领导的认可。

提拔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一步一步,王来春从组长到线长到主管,再到课长......

在一线工作和管理岗位都做了许多年后,王来春积累了深厚的知识和经验。

起步是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后续的努力决定人生大道的宽度。

后来,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商机遍地都是。

当然也得有能力抓住才行。

王来春显然具备这个能力,最终决定离开富士康,自己出来创业。

她的创业从表面看起来非常简单,就是把富士康的工作复制一遍,只是地方换了,身份换了,责任也变得更重大了。

正好当时香港爆发金融危机,制造业普遍受挫,大量工厂面临生存危机,很多不得已只能进行转让,其中有一家也是做代工的“立讯股份”。

这些年的拼搏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王来春和哥哥两个人买下了当时的“立讯股份”。

尽管王来春离开了富士康,但是和老板郭台铭关系非常好,郭台铭也一直很赏识王来春,对于富士康来说,少一个王来春并无关大局。

所以并没有因为离职而产生矛盾,相反郭台铭更加赏识王来春。

富士康由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业务一直都很好,订单源源不断,很多时候都做不过来。

这个时候多出来的订单郭台铭全都给了王来春。

凭借着老东家的扶持,立讯股份发展非常快,后来就改成了“立讯精密”。

已经成熟的王来春也很快意识到不能只单纯的依靠富士康把做不完的订单交给自己,万一行情没那么好的时候怎么办?

感受到危机的王来春决定发展自己的技术,做自己的业务。

所以很快收购了也在金融危机下难以生存的“昆山联滔电子”,从此开始切入苹果供应链。

虽然我老说果链的公司不好,那是因为毛利低风险大,并不是说这个模式不好。

立讯精密在起步阶段,获得苹果大量的订单,无疑是一针强烈的催化剂。

仅仅十几年的时间,2010年,王来春就把立讯精密送上市,当时公司营收就超过10亿。

拼搏的基因持续不断的给公司带来能量,又仅仅十年时间,2021年立讯精密营收1540亿,10年翻150倍,这是非常厉害非常亮眼的成绩。

特意讲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的故事,是为了告诉大家,不管是投资,还是工作,天赋很重要,条件也很重要,但是自身的坚持更重要!

一定要相信时间的力量,一定要相信复利的恐怖收益。

赌博式投资确实可能带来可观的收益,可是概率只有多大呢?就算今天赌赢了,明天呢?后天呢?

这是很多投资朋友亏损的根本原因,望共勉之!

二、产品

立讯精密的业务主要有五大块。

如上图所示,分别是电脑组件、汽车组件、通讯组件、消费电子、连接器。

立讯精密是靠电脑连接器业务起家的,以前的电脑市场很火,不过现在电脑行业的市场环境大家应该都有所感受。

汽车组件是后来布局的,属于新业务,也是不少人觉得这是立讯精密未来的增长点,这个等下会分析。

消费电子主要就是给苹果代工,我们可以看到消费电子营收一骑绝尘,2021年公司营收1540亿,其中消费电子就占了1346亿。

相比之下,其他业务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代工产品,用苹果产品的朋友,很可能手里面用的就是立讯精密生产的。

如上图所示,是我大概统计了历年立讯精密给苹果代工的产品,以组装为主,部分零件为辅。

尤其是2017年,立讯精密拿下了苹果Airpods几乎全部的组装订单,一家独大。

讲一讲他的新业务汽车组件。

立讯精密布局汽车行业时间比较早,大概有10年了,不过之前动作很小。

直到2017年,公司突然加快汽车业务的布局,也能够理解,新能源汽车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火起来的。

在这一年立讯精密收购了TRW,TRW是采埃孚旗下的车身控制事业部,这个事业部下面的BCS,在HMI(人机界面)领域是全球龙头。

目的主要是为了切入汽车市场,因为BCS的客户资源非常优越,像奔驰、宝马、奥迪等等,包括特斯拉,都是他的客户。

立讯精密汽车相关产品有如下几个东西。

实际上主要还是连接器和数据线,老本行,另外也做BDU、PDU和逆变器。

虽然汽车相关产品业绩占比很小,但是增长还是不错的。

比如近三年,从2019年到2021年该业务营收分别为23.6亿、28.4亿、41.4亿。

这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爆量带来的红利。

可别小看这个连接器,目前我国的汽车连接器主要还是进口,全球连接器市场主要被美国和日本企业占据,全球市占率高达67%。

原因是我国的连接器公司起步很晚,之前没怎么重视这个事情。

不过幸亏这个东西没有太高的技术难度,只是对工艺要求比较高,我国发展得非常快,已经很多企业技术都还不错了。

BDU叫电池切断单元,也就是保护电池安全的,主要是继电器和熔断器,当电池短路、发热等异常情况出现时,自动断电。

PDU叫高压电源分配单元,把高压电流分配到汽车的各用电单元,也有保护作用。

立讯精密目前合作的好像就“PACK”这一家电池厂家。

我国继电器市场目前主要是宏发股份占大头,市占率40%,然后是松下和比亚迪又分走了41%的市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放量,继电器市场确实越来越大,但是立讯精密起步较晚,未来能否分一杯羹,还有待观察。

关于立讯精密布局汽车领域,今年最重大的事件就是2022年2月份,和奇瑞合资成立了子公司,该公司总认缴16.67亿,奇瑞占大头,认缴70%,立讯精密认缴30%。

这个公司未来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奇瑞负责造车,立讯精密负责提供部分零配件。

另外立讯还花了100个亿购买了青岛五道口所持有奇瑞的19.88%股权。

其他关于汽车领域零零散散的还有很多,立讯精密在汽车领域虽然投入不算多高,但是可以看出来确实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但是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非常卷了,这一块也并不是立讯精密所擅长的,想进一步分得更大的蛋糕,难度依然很大。

关于立讯精密两条主线,一条给苹果代工,一条布局汽车领域,都已经说清楚了,大家应该都有一定概念了吧。

三、业绩

在果链上有很多中国企业为其代工,体量比较大的比如其那几天分析过的歌尔股份,还有工业富联,还有鹏鼎科技。

当然蓝思科技也还在,不过很惨,还没回过神来。

从今年的三季报来看,立讯精密的业绩是表现最好的。

如上图所示,工业富联当然营收最高,3611亿,但是同比增长只有18.25%,净利润118亿,同比增长7.33%。

立讯精密三季报营收1453亿,同比增长79.3%,净利润72亿,同比增长39.91%。

歌尔股份三季报营收742亿,同比增长40.47%,净利润39亿,同比增长14.88%。

鹏鼎科技三季报营收248亿,同比增长17.98%,净利润33亿,同比增长94.69%。

从这一组数据对比来看,立讯精密表现无疑是最好的,当然工业富联增长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后专门深度分析工业富联的时候再说。

对于代工企业来说,由于毛利普遍很低,所以非常考验一项数据,那就是人均营收。

也就是平均每个员工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因为这类公司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非常多,毛利又低,利润只能从自己内部扣,那么人均营收和人均净利润代表的就是公司的竞争力。

我们来看看上面这几家公司员工给公司所贡献的收入情况。

如上图所示,数据均来源于各公司2021年的年报,我特意加上了蓝思科技,因为他员工挺多的,高达15万多人。

表现最好的是当然还是工业富联,他们的自动化进程确实快,很多环节已经不用人工了。

不过也还是要提醒一点,工业富联的核心子公司“富智康”,主要还是以人工为主,也是员工数量最大的,高达7万多人。

鹏鼎科技排在第二,只有不到4万员工,赚了33个亿的净利润,人效是不错的。

歌尔股份排在老三,9万多员工,去年净利润43亿,,人均净利润4万;

立讯精密排在老四,员工数量是最多的,高达22万多人,去年净利润78亿,人均净利润3.4万。

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从人员管理上来看,除了工业富联,数立讯精密亚军,如此庞大数量的人员,人效做到3.4万是不错。

但是从自动化水平来看,立讯精密没有优势,相反主要靠人力堆产量,这一点是立讯精密未来需要努力加强改进的。

如果未来能做到工业富联这种水平的人效,立讯精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所以很多人说立讯精密未来主要看新业务的表现情况,这是片面的。

在我看来,立讯精密底子还不够厚,当前第一要务是把人效提上来,把自动化技术水平提上来。

否则这一块会吃掉很多利润。

我们把时间拉长,看看立讯精密的往年业绩。

如上图所示,是立讯精密近五年的营收,梯子爬得很漂亮。

但是反观净利润,就要差那么一点。

2021年营收1540亿,同比增长66.4%,但是净利润只有81.67亿,同比增长“0”。

增收没有增利。

公司的解释是在手机精密显示结构模组产品的前期开发和自动化优化投入较大,而且物料占比较高,另外智能声学可穿戴产品出货情况出现较大幅回调。

这两点都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先看研发费用。

上图是近几年的研发费用情况。

2018年25个亿,2019年44亿,同比增长74%,2020年57亿,同比增长31%,2021年66亿,同比增长16%。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来,研发费用在2021年并没有突出表现,增长也不多,相对公司整体来说,这个不是根本原因。

不过今年的研发费用还是可观的,三季报就已经有62亿了。

当然物料占比高也是事实,今年绝大多数原料成本都在涨,但又说明一个问题,原材料是针对行业所有公司的,大家都面临同一个局面。

所以归根结底,立讯精密还是因为成本过高造成利润没能跟上营收,营业成本、管理成本都在大幅度地上升,这个是立讯精密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不过有问题不可怕,解决了就上升一层,解决不了就呆着。

另外果链上的巨头公司,都在喊一个口号:“去苹果化”。

立讯精密也不例外,但貌似大家都是口是心非。

苹果给立讯精密贡献的营收占比一年比一年高。

如上图所示,这条曲线着实有点打脸,请问这是去苹果化的架势嘛?

苹果也好不到哪去,一直在喊要“去中国化”。

结果排名前200家供应商里面,中国公司占了将近一半,高达48%。

这是哪门子的去中国化?

其实这都不是重点,就算毛利低也没关系,重点是苹果对品控的变态要求是行业内的共识,各种要求非常多非常严格,不但要求产品,还要求设备。

这种产品更新给代工企业带来的现金流影响非常大,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对一家公司的现金流要求也是变态级的。

我一般拿到一家公司财报,优先看现金流,除非是特殊情况,现金流这关不能过的,我就会直接PASS掉。

立讯精密同样有着这个风险。

如上图所示,这是立讯精密近十年的现金流净增加额情况,是不是波动非常大,而且好几年都是负的。

由于生产线的变动,设备的更新迭代等等,都需要大量的现金流,这也是立讯精密这几年筹资现金流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如上图所示,近些年每年都是筹资几百个亿。

尽管筹了如此多的钱,公司依然缺钱,自由现金流依然不好。

这其实是有风险的,唯一能保证不出意外的,就是和苹果深度绑定,谁也离不开谁。

目前来看虽然是这样的,文章开头也说了,立讯精密跟歌尔股份还不一样,当下苹果确实没法来开他,全球再也没有这么多富裕的产能给苹果稳定供应产品。

但是三年后呢?五年后呢?谁知道呢!

四、总结

立讯精密有它独特的优势,业绩增长也非常好,但是我们要看清楚他增长的根本原因,从而判断增长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也要从当下的风光去摸清隐藏的风险,当然未来可能出现的机会也要去衡量评估。

立讯精密一直在布局其他领域,这种进取心是好的,但是未来表现如何还有待观察。

综合我的整体分析,立讯精密在我的交易系统里面,理想价位是21元。

另外我做了下面这张表,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的表格,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以后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另外以后每周的周末,会把本周分析过的公司一起做一个深度总结,周总结也会和表格放在一起。

每次分析公司后,会在后面加一些更深度的观点或者计算方法,也会放到一起方便阅读,都记得去看。

专注于上市公司财报和基本面深度分析。

很多时候,盈亏也只是一念之间!

点赞关注持续更新内容,能为你规避很多风险。

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必然巨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精密   现金流   代工   连接器   净利润   困境   员工   苹果   未来   汽车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