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一盘棋”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

“国之重器”如何助力湾区科技创新?在12月8日举行的2022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湾区科创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以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历程为例,分享了“国之重器”对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成为支撑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重要科学平台。”陈和生认为,大湾区要想形成科技创新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大科学装置和前沿科学研究,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一盘棋”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统一规划和协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完成800多项课题

“谋划和部署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对于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峰会上,陈和生讲述了中国散裂中子源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

陈和生回忆道,中国科学院于2006年1月启动了散裂中子源的预制研究项目。同年2月,在广东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时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的陈和生表示,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在寻找合适的建设地点。这一消息得到广东的高度重视,双方一拍即合,商定将这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珠三角,并最终定在了东莞。

2011年,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动工,按计划在6年半的时间完成建设。经过多年艰苦建设,2018年,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对国内外各领域的用户开放。“这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有脉冲式散裂中子源的国家,为我国世界前沿的基础研究,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许多关键瓶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陈和生介绍,自2018年对外开放以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完成8轮用户实验共800多项课题,全球累计注册用户4000多名,成为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共享性关键支撑平台,在新型能源材料、航空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集聚和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技术支持和管理队伍,这与大科学装置一样,也是大湾区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陈和生补充道。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要优势互补

大科学装置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陈和生表示,大科学装置具有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涉及科学队伍庞大等特点,大体上可以分为基础科学前沿、大型科学平台、公益性设施三类。“这些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单元,不仅推动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也有助于推动教育发展。”

“大科学装置对于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非常重要。”陈和生认为,散裂中子源的成功带动了“国之重器”在广东的建设,推动广东大科学装置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然而,湾区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北京、上海、合肥等地相比,在大科学装置、科研队伍、技术水平等方面仍有差距。大湾区同世界上其他三大湾区相比,同样存在短板。“湾区要想形成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大科学装置和前沿科学研究。”陈和生说。

如何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陈和生认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社会影响大,具有很强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同时投入大、技术复杂、周期长,必须坚持国家统一部署的原则。对于湾区的大科学装置建设,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临近的省、市共同承担国家部署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任务,“一盘棋”推进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

目前,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正在加快建设。陈和生建议,要统一规划和协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记者】汪祥波 叶丹 卞德龙

【作者】 汪祥波;叶丹;卞德龙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中国科学院   装置   科学   中子   优势互补   院士   中国   科学研究   基础设施   综合性   国家   科技   陈和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