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袍下的神秘国家—沙特阿拉伯观察手记

沙特阿拉伯的英文是“Saudi Arabia”,“Saudi”是王国创始人“伊本·沙特”名字中的一个词,这个词不一定非要译成“沙特”,例如台湾就译成了“沙乌地”,之所以有人译成了“沙特”,我看还是对这个国家有透彻的理解,“沙特”,反过来就是“特沙”,这就是这个国家最大的特点。沙特是建在沙漠上的国家,是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家,和这儿的沙尘暴比起来,北京、兰州,或者河西走廊上的沙尘暴,都是些小儿科,何足挂齿。


沙漠中的国家怎么解决用水问题呢?海边的城市用淡化海水,利雅得在沙漠中间,是内陆城市,怎么办呢?安拉是仁慈的,替他们想到了这一点。沙漠上也会飘来云彩,下一场雨,可以集水使用。而且有时候,雨大得不可思议,和他们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一样不可思议。


由于沙特阿拉伯富产石油,因此有大把石油美元滚滚而来,所以也建了若干高楼大厦,豪华商场,商店里充满了琳琅满目的国外进口产品,大街上豪车飞驰而过,马力十足,反正这是个油比水便宜的地方,买车时可以可着劲选排气量大的,汽油费不在考虑范围内。


这儿的男人很懒散,工作也只是选择最轻松的来做,而且效率很低,仅从机场过海关就可以看出端倪。海关官员聊天、喝茶、玩手机,就是不好好干活,在别的国家过关,验护照、盖章,两三分钟就能搞定的事,他们要耗上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因此看着只有十几个人的队伍在排队,全部通完关,居然要花上两三个小时,急性子的人真不适合到这个国家来。他们的这种拖沓和低效率,也许是这儿的气候造就的,常年是四五十度以上的气温,让人觉得能勉强活着就不错了,哪有心情去只争朝夕,努力工作?


此外,这儿的女人根本就不用工作,日常的活动就是逛街购物,养儿育女,但是她们的自由也很受限制,不能开车,不能和陌生男人打情骂俏,出门要穿上黑袍(Abaya),蒙上面纱,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外人只能看见两只神秘的大眼睛。出去吃饭,女人要和丈夫坐在专门的家庭区,单身男子只能去单身区(暗含的意思是:你没有带老婆来,就甭想看别人的老婆),此外还有专门的女子学校,女子银行,在很多公共场还设有女子专用电梯和女子祷告室。“男女授受不亲”这句中国古话,在这儿得到了彻底的贯彻执行。


宗教在沙特人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男人和女人,他们都是虔诚的穆斯林,注重精神生活。虽然他们工作时懒懒散散,对安拉的信仰可是令人叹为观止,一天要祷告五次,时间不定,反正到时全城清真寺的喇叭响起,提醒人们祷告时间到了,但凡能放下手中工作的,就可以找个地方面向麦加唱经了。祷告时间商店要关门闭户,那时你就是选好了东西就要付款,老板也不挣这笔钱,请你到户外乖乖呆着,你要有耐心,那就祷告完毕再结账。餐馆吃饭的人怎么办呢?一样请出去,安拉虽然是万能的,可是他不屑给你的饭保温,所以一会儿只能继续吃凉饭了。据说如果和老板关系好,可以不出去,但是祷告期间要关灯,食客只能躲到哪个角落,吃上一顿黑灯午餐或晚餐。这样的祷告一天五次,千年不变,就这点毅力,也不得不让人佩服。上了飞机怎么办?照唱不误。沙航的飞机上在后舱专门拆掉几排椅子,布置了祷告室,并且飞机座位上的显示屏会指示出麦加的方向,万米高空,对安拉的敬爱依旧不变,这就是沙特人。也许有人要说这么唱经是瞎耽误功夫,先别说精神层面,就是从实用角度来看,沙特人也不会同意这种观点。要么这不毛之地的大沙漠下埋藏的几千亿桶石油是怎么来的?除了用连续唱经1500年感动了安拉而得来的恩赐来解释,还能找到更好地说法吗?


沙特是伊斯兰教的诞生之地,因此,最让沙特人自豪的还不是地下的石油,而是麦加和麦地那两座圣城(Holy Cities)。先知默罕默德诞生于麦加,在麦地那发扬光大了伊斯兰教,因此在穆斯林的眼里,这两个地方都是圣地,麦加是真主光明的发源地,而麦地那则是真主光明的变电站。


圣地还有圣寺,朝觐期间,数以百万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穆斯林,涌入麦加和麦地那,围绕着两座大清真寺做礼拜,和先知、真主进行精神对话。这两所圣寺对沙特人这么重要,以至于沙特国王的正式称呼都是:“The Custodian of the Two Holy Mosques”,有人译成了“两圣寺的监护人”,或者“两圣寺的仆人”,我觉得都不准确,我将它翻译成“麦加和麦地那两圣寺大护法”,觉得才和原意庶几相近。


虽然沙特在穆斯林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但是对我们这些非宗教人士,到这儿来第一感觉就是,在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娱乐生活。没有酒,没有卡拉Ok,没有剧场,没有电影院,对本地的富人们来言,他们能娶四个老婆,也许能在其中寻找到乐趣;可是对生活在这儿的外国人,尤其是手头颇有点闲钱的西方人来讲,日子就不那么爽了,用他们的话来说,沙特是一个“No Nothing”的国家。因此许多西方人,周末要跑到迪拜或者巴林去,喝点小酒锻炼一下肠胃,找个女朋友锻炼一下身体,好好放松放松,才有斗志回到沙特继续工作。


沙特的首都是利雅得,有150万人口,全国第一大城市。在商业区的欧莱雅大道上,矗立着一座高达302.3米的大厦,叫做国王中心,是此城的地标性建筑,对我们这些外地人来说,相当于辨认方向的灯塔。不过大多数建筑是中规中矩的,也不很高,我注意到此地建筑物的窗户都很小,这是对抗沙尘暴最好的模式。这个城市的色调是黄色的,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刷成沙漠黄,或者浅灰色,任你大风怎么吹,我自岿然不动,彰显英雄本色。


当地人传统的服饰是阿拉伯长袍,他们很喜欢穿,上班时也是一袭长袍,飘然而来。男人穿白色,女人穿黑色,黑白分明。据说在五十多度的高温酷暑下,这是最好的服装,能遮蔽烈日,抵抗风沙,并且,长长的袍子像一座烟囱,可产生对流的效应,加速空气流通,营造出让人体舒适的小气候。


沙特本地人人不爱干活,那么是谁在伺候他们,让这些老爷们过上这种舒服日子呢?是外籍劳工们,他们多数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还有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不一而足。以利雅得街头的出租车来言,多数司机都是巴基斯坦人,他们能讲简单的英语,对乘客来言,还算方便,对中国的乘客来言,还有另一层好处。我在这儿打车时和司机的典型对话如下:


我:“你来自那里?”

司机:“巴基斯坦,你呢?”

我:“中国。”

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China, Pakistan, Brother!”


我们放声大笑,然后一人点一支烟,在飘扬的沙尘中,飞驰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沙特阿拉伯   利雅得   安拉   麦加   穆斯林   沙特   巴基斯坦   国家   长袍   沙尘暴   手记   沙漠   神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