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人悼念,过往司机鸣笛!怒江大桥背后的故事,让人不禁泪目

提起西藏,大家能想到什么,是远离城市喧嚣的蓝天白云,是三跪九叩前往朝圣的信徒,还是一生必须走一趟的川藏线?又有多少人知道在位于八宿县新怒江大桥旁矗立着一个未拆除的桥墩,每一辆路过的车辆都会为它减速鸣笛,因为在这座桥墩中就栖息着一个人民子弟兵的英魂,一座用子弟兵血肉筑成的大桥——怒江大桥。

彼时的西藏可不像如今,入藏甚至都找不到一条像样的公路,为了和平解放西藏,将西藏紧紧与全国相连在一起。在中央“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决策下,十万解大军开始入藏修路,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历经艰难险阻,为打通藏南藏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期中就有这次故事开头提到的怒江大桥。

一、怒江大桥的建造过程

怒江大桥坐落于怒江大峡谷之上,两侧都是陡峭的悬崖峭壁,时不时还会有落石沿着山壁掉落而下,令人望而生畏,脚下则是波涛汹涌的江水。虽然四周景色优美,山峦叠嶂,气势磅礴,但是战士们却根本无暇欣赏,因为他们正是要在这天险处建造一座连通两岸的大桥。面对中央下达的军令,面对西藏同胞的殷切期盼,战士们迎难而上,在这号称猴子难攀登,山羊难下脚的绝壁上,冒着生命危险强行渡江,对地形进行勘测,选定大桥的坐落点。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就挂着软梯,用一把把凿子,一把把榔头,在悬崖上进行开凿,终于架设起了一座长87米的钢架桥。

二、战士不慎跌入正在灌注水泥的桥墩

1954年至1955年间在后来怒江大桥第二次加固浇筑大桥的桥墩时,有一位年轻的战士不慎掉落到了正在灌注水泥的桥墩中去,虽然战士身上绑着绳子,周边战友发现后立即展开了营救,可是由于掉落的高度较高,战士直接就陷在了水泥之中动弹不得,又因为连日奋战,体力透支,根本提不上劲自救,有没有专业的救援设备,战士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一起奋战的战友慢慢陷落在水泥之中,最后战士们只能含着泪,对桥墩完成了浇筑工作。通过多方走访,这位长眠于川藏公路怒江大桥水泥墩中的英雄,可能名为刘纪春,隶属于当年负责修建桥墩和架桥的工兵5团。

现如今,怒江大桥早已经过重建,通过现代化设备,如今的怒江大桥更加宏伟坚固,像一条巨龙般横跨两侧悬崖,旧桥也早已拆除,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这座桥成了全国唯一一座不能拍照,且有战士24小时值守的大桥,但是英雄刘纪春长眠的桥墩还是被保留了下来,虽然周边没有任何石碑雕像,但是这个浸染了英雄鲜血筑成的桥墩就是最好的纪念碑。

它向所有经过怒江大桥的人们展示着战士们不畏艰险、顽强奋斗的大无畏精神,更是祖国正在一步步迈向美好明天的见证。之后每年都会有参与当年建设的老战士回来,他们立于桥前,远远地眺望着这座英雄的坟墓,回忆着当年的点点滴滴,久久不愿离去。

现如今,当人们经过怒江大桥时,虽然不能停留,但是大桥周边马路上时常摆满了鲜花,这是人们对于所有牺牲在川藏线建设上的战士以及建筑工人无声的缅怀和崇高的敬意。

“一抔黄土一缕魂”正是所有参与建设的筑桥大军用自己的血肉铺就川藏线的最好写照。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正是有了先烈们的流血流汗,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才换来中国人重新挺直腰板站在世界舞台上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当你经过川藏线时,也请在那停留一会儿,听听峡谷间呼啸的山风,看看奔腾不息的江水,为长眠在此地的英雄献上一捧鲜花,将你在川藏线沿途看到的风景与经历讲给他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怒江   大桥   桥墩   西藏   现如今   血肉   战士   水泥   司机   当年   英雄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