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1天关两家店,大型超市为什么都在倒闭?

据统计,2017年和2018年,14家超市上市公司共关闭1390家门店,平均一天关闭两家店。

到了2019年,国内27家超市企业共新开1533家门店,同时至少关闭门店501家,几年间累计上百万从业者因此转行,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而疫情下的整个2020-2022年,大型商超的日子就更难了,不只是沃尔玛和家乐福,就连超市之王——华润万家在一年多时间也关掉了800多家门店,这也预示着整个行业的不景气。

那么,大型超市倒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1995年圣诞节,一家名叫家乐福的洋店,在北京三环盛大开业,开业的头几天里,家乐福每天都会被慕名而来的顾客搬空,收银员常常数钱数到手抽筋,供应商连夜从外地调货都来不及摆满货架。

一家超市,魅力怎么会这么大?

因为在那之前的十多年里,中国各地才陆续取缔了粮票,大部分老百姓仍然习惯在菜市场和百货商场的柜台上买东西。

当现代卖场这一新鲜事物在神州大地崭露头角时,中国的消费者立刻被卖场那明亮的环境、齐全的商品、任选的自由、服务的周全所吸引。

曾经,卖场做为全国性品牌必须争夺的市场,它是品牌的展示窗口。你说你是驰名商标,现代卖场里面有你的位置嘛?没有,那你就是吹牛。

2003年之后,中国经济来到了改革开放发展之后最快速的阶段,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消费也随之提升,超市行业也迎来了黄金时代。

沃尔玛、家乐福等洋超市在中国遍地开花,永辉、人人乐等国产超市也开始陆续上市。不过这些超市在过上好日子之后,就开始飘了,甚至变得霸道蛮横起来。

家乐福进入中国时,把“进场费”的模式也带了进来,也就是说品牌想要入驻超市,得先交一笔钱。

比方说,市面上有10个方便面品牌,但家乐福的货架只给你摆放5个,哪5个方便面能上架,这就要看谁给的进场费多。后来,这种潜规则慢慢变成了明规则。

据首都经贸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当年不少超市利润的50%甚至70%都来自于品牌方的各种进场费、促销费。

最好位置的货柜不是给最好品种的物品,也不是给老百姓最喜欢的物品,是给了愿意出钱最多的商家。以至于到后来,这个生意演化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费用。

已经交过进场费的品牌想上新品,得加钱,想在超市搞促销,还得加钱。甚至超市开新店,搞装修也会让品牌方筹钱打点,反正就是得加钱。品牌方逢年过节还得给超市看电梯的大爷递上几盒烟,要不然等到送货时,他们还要给你使绊子。

当时,北京的一家食品公司给物美超市提供了价值113万元的货物,但同期缴纳的各种费用却高达128万,离谱吗?可即便如此,品牌方普遍敢怒不敢言,毕竟得罪了超市,路就走窄了。

那时候流行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他们的处境:进超市是找死,不进超市是等死。然而超市从业者不知道,他们的贪婪已经为他们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颠覆超市的新风暴,正在蓄势待发。



2011年,因为华联超市拖欠货款,康师傅突然断了华联的货。意思是,我康师傅以后不在你华联超市里卖了

当时回款慢是很多超市的通病,少则拖你三四个月,多则能拖一年。和进场费问题一样,弱势的品牌方只能吃哑巴亏,但这一次,康师傅却难得硬了起来,直接开撕。

康师傅为什么硬起来了?在这一年,全国电商成交额大涨了30%,中国已经有2亿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了。品牌方心里自然想要打打算盘了,有了电商,我们还有必要求着超市吗?

同样的问题也摆在超市面前,2012年,家乐福中国迎来了新一任管理者唐嘉年。很多人问他怎么看待电商的兴起与冲击,他自信慢慢的表示:“做好自己的大卖场就行,电商不足为虑。”唐嘉年的心态大概是当时很多超市从业者内心的真实写照。

可这个法国人对中国的关注显然还不够,就在他履新的这年,淘宝商城更名天猫,京东则在更早时候就上线了手机客户端。许多大品牌都在这两年里入驻了电商平台,开设了官方旗舰店。

2012年的双十一,天猫单日的销售额首次突破了一百亿。很多人应该也是从那两年开始网购的吧。超市能快速兴起,靠的就是货多,方便还便宜。可讽刺的是,这些优势在互联网面前全部都成为了劣势。

拿价格来说,以前超市拿上千万来补贴消费者,可电商的补贴动不动就上亿,而且省去了中间商和线下的成本,很多日用品都比超市里便宜非常多。12年补贴最多的时候,在淘宝买飞天茅台,价格竟然比出厂价还低,批发商看了都说夸张。

30年河东,30年河西。面对打法更加野蛮的电商,大型超市的战败速度比法军还快。

2013年,沃尔玛在中国关掉了14家门店,是这一年所有大型超市里关店最多的品牌。沃尔玛也承认,关掉这些店主要就是因为盈利情况不理想。可如果把视角放大,会发现沃尔玛并非是个例,整个A股里,超市类的企业收入增速早在2012年就开始暴跌。

像华联综超这样的老牌国企,短短两年内,扣非净利润就已经缩水超90%,被迫开始变卖家产。

至于最瞧不起电商的家乐福中国区老板唐嘉年更是被啪啪打脸,2015年的春节,他密集会见了一批家乐福的店长,了解完线下经营情况之后,不得不宣布,家乐福中国要开始发力电商业务。可无奈他的反应已经来得太迟了。2017年-2018年,家乐福在中国亏掉了16亿,最后含泪把国内的超市卖给了苏宁。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眼看着超市不行了,当初巴结超市人也都变脸了。

早些年,商场给超市的租金价格都非常优惠,有的2000平米的超市,一年的租金才三四十万,跟白嫖似的。电商兴起之后,正好是很多超市合同到期的时间,它们还想继续以低价续约,商场却不答应了。以前给你们低价,是因为超市能带来客流量,现在没客流量了,凭什么还让你白嫖?

不少商场直接把房租提了三四倍,一年得多给几百万租金,这也成了最近十年超市倒闭潮的最直接原因。同样跑来踩一脚的还有众多品牌方,让你当年收那么多进场费?让你拖欠货款?让你给我们甩脸色?

最近几年,很多像美宝莲,好时在内的大品牌都因为进场费的问题纷纷从沃尔玛和家乐福这些大卖场里撤柜,不跟你超市玩了。搞得大型超市要人没人,要地没地,要货没货。



或许是怕大型超市死得不够彻底,社区团购来踩了超市最后一脚。

电商兴起后,生鲜成了许多超市最后的底裤。网上能买衣服、买化妆品、买零食、可每天吃的新鲜菜总得在线下买吧,总不能我都准备炒菜了,才在淘宝下单卖把韭菜吧。

互联网公司一听:有道理啊。于是赶忙发力炒作网上买菜,不仅送货上门贼方便,有优惠券的话比超市还便宜,而且在现阶段,各大社区团购都在疯狂“砸补贴、抢客户”,成本如此之高的大超市,真的很难抵挡这一波价格战。

新对手的冲击,加上疫情的影响,2021年,国内几乎所有超市的上市公司亏损都是两三亿起步,其中主打生鲜的永辉超市,更是血亏39.3亿。这是永辉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作为国内超市生鲜模式的开创者,它的溃败也意味着,大型超市最后的底裤也被互联网扒掉了。

今年上半年,北京中关村家乐福正式关闭,这家店曾经是全亚洲最大的家乐福,想当初也是每日人声鼎沸,但如今也只落了一个黯然离场的结局。

为了避免彻底被取代,从去年开始,以大润发、华润万家等为代表的大商超“排头兵”已经迈入数字化进程的加速阶段,而紧随其后的麦德龙、步步高等也在奋力赶超。

且随着线上业务竞争日渐激烈,数字化转型依旧会成为大商超们未来的关键。

这些年,我也经常能看到许多的感慨,说互联网杀死了实体零售业,但我想说,大型超市输给的不是天猫也不是京东,而是鼎盛时期的自己。

一边在骂生意不好做,一边诅咒电商,责怪马云抢了实体店的生意,请问:一个没有新品、没有市场活力、没有众多供货商支持的超市,能走多远?一个不顾合作伙伴死活的商户,能活多久?凭什么有竞争力?凭什么拿到好产品?高毛利?更多促销支持?

在整个行业最繁荣的时候,很多超市也没有危机意识,反而是想尽办法去压榨品牌方,不断错失改革机会,最后自己作死了自己。

我之所以喜欢逛超市,除了觉得解压,其实也是怀念,小时候曾经和爸妈一起逛大型超市,装满一购物车,在货架里寻宝发现新鲜东西的日子。

当年的超市,会思考顾客是不是需要购买新鲜的果蔬生鲜,会思考怎么让顾客买得舒心,会思考怎么去挑选更合适的产品。

但是当他们失去了对手时,更多超市做的却是怎么在合作伙伴身上榨取更多利润,是不把对手放在眼里,沿用自己固有的模式继续发展。

超市今日的境况,是时代变化,更是他们为当年自己的傲慢付出的代价。

即便没有疫情这只黑天鹅,现在很多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里,也早就不需要大型超市了。


wx关注公号【破易云】,获取更多精彩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康师傅   家乐福   华润   大型超市   生鲜   业者   疫情   中国   平均   超市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