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几千年都是这样,这才是流传最久的文化习惯

#头条创作挑战赛#

虎皮裙

我们说文化自信,那文化是什么吗?文化可不单单是一篇篇锦绣文章,也不是古迹宫殿。文化其实就是我们的日常,就是我们的吃饭穿衣。

最早的衣服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用猎取到的兽皮制作,兽皮制作的衣服仅仅也只有御寒的作用,这时候也谈不上穿衣的文化。最多也是你穿豹纹裙,我穿虎皮裙罢了。

我们直到用植物纤维制作衣服时,一切都不一样了,能够通过裁剪、定型、缝制,创造出形式一致的衣服时,这时候才有了穿衣文化的产生。

古代的衣服

在我国夏商时期的衣服,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

除了这些上衣下裳的规则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右衽(读音同:刃)”。

说到右衽,就要说起古人穿的衣服样式了,看过古装剧的应该都知道,当然不算那种魔改的古装剧。古人穿衣服都是交领,就像下图一样:

交领的衣服,有一边永远是掩住另一边的,古人的衣服都是右边遮挡住左边,这种衣服就叫做“右衽”。

右衽衣服

交领右衽是古代服装的典型特征之一,交领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这种服装的衣襟均是向右掩,称为右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服装则有的是向左掩,称为左衽。所以才有了孔子在《论语·宪问》的语录:“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句话直接翻译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

在交领右衽的基础上,后来出现了盘领、直领。盘领又称“圆领”,向右掩的衣襟一直延长到右肩部,在右肩附近用布扣系扎。这时的圆领也是右衽的。

现在我们的衣服基本上都是直领,又称“对领”,两边衣襟近乎平行,但末端仍然是右襟搭在左襟上,不信的朋友可以拿一件衣服看看。

于右任

据说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于右衽先生的名字,就和这穿衣有关。于老先生本名伯循,字诱人,后来因为作诗讽刺清王朝被人告发,只身逃亡上海,改名为“右任”。“右任”的谐音就是“右衽”,以表明自己立志反清救国的决心。

左衽

那除了少数民族外,我们就不穿左衽的衣服吗?其实古人也是有“左衽”衣服的,不过这种衣服不是平常时候就能穿的,只有死人才会穿这种衣服。这也算是古代最早的葬丧文化之一吧。

左衽

关注我,每天一个小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管仲   衣服   文化   兽皮   虎皮   圆领   衣襟   古人   古代   习惯   服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