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戒骄戒躁,寻找我们自己的话语

2001年,我们从印度调研回来,经过讨论提出新世纪会出现极强的金融资本内生排斥性的法西斯化趋势。在21世纪之初,这个世界已经明显表现出资本主义进入金融资本历史阶段的金融资本异化和金融资本内生的排斥性等现象。它不仅是一般性地排斥弱势群体,嫌贫爱富,它还排斥实体经济,并逐渐异化成独立的力量导致金融资本以及金融资本的利益集团趋向于在全球化的演变中推行金融法西斯化,并在社会制度中也会逐渐出现法西斯化的倾向。

自美国开打贸易战以来,也就是最近这三四年的时间,我们团队形成的知识生产更多地被大家接受,有人说看《八次危机》有一种接受一整个新的知识体系的感觉。这本书从80年代写起,花费几十年的功夫,期间经过大量的团队成员共同努力,进行了大量的资料积累和反复讨论才逐渐形成的。从2011年开始,在刘健芝老师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我们开始做“南方”(指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国家的研究。在不同的发展中国家进行调研和讨论,形成了《全球化与国家竞争》这本书籍。它的副标题是“新兴七国比较研究”,这是刘健芝老师带着不同国家的团队进行资料的积累后分国别讨论,通过多年的“实”发展中国家的“事”,才“求”得在全球化大潮中弱势群体的规律性的演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事求是”。

现在这些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仍然不能进入高校的知识传播体系之中,没有让处于边缘或者半边缘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过程纳入到知识生产的体系之中,这是一个重大缺憾。今天人们用着在过去被叫做帝国主义列强,如今被叫做发达国家的经验过程作为本底,把它打磨得光鲜靓丽,然后变成教科书,变成所谓的理论体系,但这些东西它并不完全是真知。如今各种利益体系盘根交错,很多学者囿于一辈子所学的知识体系,但他们并非失去了自觉性,他们也因自己所学并不能解释这个世界而感到痛苦,但他们受到工作职业和各种各样的考核限制,在这个体系之内难以摆脱束缚。1991年,苏联东欧全面解体,我背着包去了十几个国家,其中跑了七个东欧国家,几乎绕着地球走了一圈才了解到那里真正发生的事情。

要破除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就必须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过程来形成另外一套话语,再把这些话语变成可用于教育体系的教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风险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在激进现代化的大潮之中,在金融资本主导的金融全球化越来越排异的法西斯化的过程之中,被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包裹而挣扎着。我们的原则不是站在发达国家那里,不是站在以资本的野蛮生长为内涵的所谓现代化竞争之中,从第一届南南论坛开始,我们针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弱势群体所面对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寻找共性,这些讨论对于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对的,我们的知识也比较片面,同时这些话语因为源自发展中国家的调研而形成,不可避免的对于西方中心主义的主流话语体系带有批判性,因此可能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的批判性,自然这些话语和主流知识体系之间会存在诸多矛盾,受到批评也是正常的。直到现在,我们并没有对现代的西方中心主义的主流话语体系和其学科化的知识体系做出完整批判的能力,但我们的努力也仍然只是一种初期的,但我们想努力提升自己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而形成自觉思考能力。也因此,我们要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提高思考问题和面对问题的能力,以期形成有效的交流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法西斯   话语   排斥性   戒骄戒躁   金融资本   铁军   弱势群体   发展中国家   主义   体系   过程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