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贵之《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是一个人自我价值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

幸福划分为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意义。

幸福不是拥有你想要的,而是想要你已经拥有的,也就是“知足者常乐”。如果一直不知足,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够,就会一直索取。

苏格拉底说:“不满足于现状的人,对将来也一样不会满足。”

他们会一直追求,即使得到也不能满足,这样目标永远是下一个。

一个人知足,而且感恩,那他的幸福感就会越来越多。

我们往往会心累,就是经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往往会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应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中;我们往往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

看重你所拥有的,你就是富有的;看轻你所没有的,你就什么也不缺。真正的快乐不是外在的富足,而是心里的安宁。

一、心灵的宁静是幸福的根基。

我们既不应该让未来牵挂而思绪不宁、焦虑企盼,也不应该沉溺于对往事的追悔惋惜。

而应该牢牢记住,唯有现在才是实在的、确定的;未来总是无一例外地使我们的希望落空;过去也常与我们曾经预料的相去甚远。

无论是未来还是过去都不及我们所想像的。同样的物体,由于间距,在肉眼看来要小一些,但思想则可以把它想像得很大。

只有现在是真实可行的,它是唯一富有现实性的时刻,正是在这绝无仅有的时刻,我们的生存才是真实的。

因此,我们应当永远为此而充满欢乐,给它以应有的欢迎,并尽情享受这每一时刻。由于充分意识到它的价值而摆脱了痛苦和烦恼的快乐。

倘若我们对过去希望的落空愁眉不展,而对未来的前景焦躁不安,我们将无法做到这一点。

拒斥当下的幸福时刻,或由于为陈年往事懊恼及对未来忧心忡忡,而妨碍了眼前的幸福,均属愚蠢之至。

当然,人一生中总有深谋远虑和抱憾终身的时候。但是,往事一旦成为历史,为缓和我们的情绪,我们就应该想想,逝者如斯,而向它道声再见。

必须克服心灵对过去发生之事的悲伤,而保持心情愉快。

至于未来,我们只能认为它超乎人力,唯有“神”知之。

至于现在,则让我们记住塞涅卡的忠告,愉快地度过每一天,我们的全部生命仿佛就在这每一天中。让我们尽可能愉快地迎接它,这是我们唯一真实的时刻。

只有那些必然在某个不确定的时刻降临于我们的不幸才会侵扰我们,然而,能够对此作出完满说明的又寥若晨星。

因为不幸或灾难有两种类型:或者仅仅是一种可能,哪怕是极大的可能;或者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那些必不可免的灾难,其发生的具体时间也是不确定的。

所以,如果我们并不因为对灾难,有的本身就是不确定的,有的将在某个时刻发生,的恐惧而放弃生活中的全部乐趣。

我们应该或者把它们看作绝无可能发生的灾难,或者把它们看作不会很快发生的灾难。

于是,一个人心灵的宁静越是不为恐惧所侵扰,就越是可能为欲望和期待所骚动。

一个人唯有当他抛弃一切虚伪自负并且求之于非文饰的、赤裸裸的存在时,方可达到心灵的宁静,而这种心灵的宁静正是人类幸福的根基。

心灵的宁静,那是任何片刻享乐的本质。并且,人生之乐稍纵即逝,须抓紧当下的分秒片刻。

我们应当不断地记起,今日仅有一次且一去不返。

我们总以为明日会再来,但是,接着而至的明日已是新的一日,并且,它也是一去不复返的。

在那些幸福而充满生气的美好日子里,我们应当尽情地欣赏和享受。即使在悲苦忧愁的时候,我们也应当回想那过去的寸寸光阴。在我们的记忆中,它们似乎远离痛苦与哀伤,是那样地令人妒羡。

往昔犹如失却的伊甸园,只有在此时,我们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然而,我们欢度幸福时刻却不珍惜它,只是当灾难逼近我们时才希望它们归来。

无数欢快和愉悦的时光都消磨在无聊的事务之中。

我们常常因种种不愉快的琐事而错过这些愉快的时刻,一旦不幸降临,却又为之徒然空叹。

那些当下时刻,即使它们绝非平凡普通,往往被漫不经心地打发过去,甚至急不可耐地置于一旁,而它们正是我们应当引以为自豪的时刻。

人们从未想到流逝的时光正不断地使当下变为过去。在那里,记忆使之理想化并闪烁着永恒的光芒。后来,尤其是当我们处于窘境之时,面纱才被揭去,而我们则为之抱憾终身。

二、懂得感恩是幸福的源泉。

如果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你得到了别人的善意对待和帮助,心中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情感,这种情感就叫感恩。

当然,前提是你是一个善良的人。善良,就是有同情心。你必须有同情心,才会有感恩心。

你对别人怀有善意,乐于帮助,才会懂得别人对你的善意,感激别人对你的帮助。

其实,感恩心和同情心是同一颗心,感恩和同情是善良的两面。

冷漠者不知感恩为何物。

一个不肯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倘若别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他的本能反应是猜疑,而不是感恩。

如果他尚能被感化,因此知恩向善,则证明他善根尚存。能否知恩是检验善根是否尚存的试金石。

我们得到珍贵的礼物,心中会对那赠与者怀有感激之情。

然而,在我们得到的一切礼物中,还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的礼物呢?

所以,我们感恩父母,因为凭借他们,我们才得到了这一世的生命。

中国传统伦理强调孝,提倡尊亲,其合理内核就是感恩生命的来源。

然而,单凭父母的血肉之躯,我们是不能得到生命的。生命传承,世代相续,那最初的源头在哪里,那神秘的主宰是什么?

各民族的神话和宗教都告诉我们,生命有神圣的来源,它被称作天地、神、上帝、造物主。对于生命的这个神圣来源的感恩,就叫做信仰。

在一切感恩中,为生命感恩是最根本的感恩。在这种大感恩的照耀下,生命的总色调是明亮的,使我们能够超越具体的得失恩怨,在任何遭遇中保持感恩之心。

如果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礼物,那么,在生命的经历中,爱是最珍贵的礼物。

爱情,亲情,友情,是生命中的无价之宝,你要珍惜。为相遇而感恩,爱就在你的心中;为爱而感恩,幸福就在你的心中。

你得到了爱,你要感恩。你给出的爱被接受了,你也要感恩。在爱中,给出本身就是得到,接受本身就是回赠。太阳不要求万物也给它光芒,溪流不要求河床也为它歌唱。爱是积聚的能量的自然释放,是情感出于内在丰盈的自然流溢,那双伸出来接受的手同时也构成了奉献的姿势。

你不可计较爱的得失,爱是不可量化的,只要是真诚的,就不存在多少的问题。你要记住,不论时日长短,凡真爱都是财富,既丰富了你的经历,也丰富了你的心灵。曾经相爱就是恩,你不可为爱的离去而怨恨。如果你确实看清了那不是爱,而是欺骗,也不要怨,而应该蔑视。

生命中必然有逆境、灾祸、苦难,如果你真正感恩生命,就会包容这些负面的遭遇。在某种意义上,它们也是生命给你的礼物,是促使你体悟人生的宝贵机遇。

如同在道德的层面上,感恩心与同情心不可分割;在智慧的层面上,感恩心与包容心也不可分割。

一个没有包容心的人,他的心是狭窄的,并且长满了怨和嗔的杂草,感恩心就没有了生长的空间。

我们感恩,是用心感恩。一个人必须有健康的心,才能感恩。心第一要善,有同情心;第二要宽,有包容心。兼具此二者,就是健康的心。

感恩是知行的统一,既要知恩,也要报恩。报恩不是只报恩主,倘若那样,实质上仍是交易。知生命之大恩的人,用一生的行为来报这个大恩。

人是有性灵的生命,生而为人,是造化的大恩。为报这个大恩,就要活出你的性灵,拥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无愧为人。做人猥琐,自甘平庸乃至堕落,是最大的忘恩负义。

如果你在人世获得了成功,不论是凭借能力还是运气,说到底都是上天所赐。所以,你要把这个成功看作一种责任,用它来造福众生,回报社会。

三、幸福是一种能力。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快乐是人人都想要的东西。

不过,在多数情况下,快乐与工作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相反,人们似乎只有在工作之外才能找到快乐,下班之后、双休日、节假日才是一天、一周、一年中的快乐时光。

当然,快乐是需要钱的,为此就必须工作,工作的价值似乎只是为工作之外的快乐埋单。

工作本身不快乐,快乐只在工作之外,这种情况相当普遍,但并不合理,因为不合人性。

什么是快乐?

快乐是人性或者说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

人性有三个层次:

一是生物性,即食色温饱之类生理需要,满足则感到肉体的快乐;

二是社会性,比如交往、被关爱、受尊敬的需要,满足则感到情感的快乐;

三是精神性,包括头脑和灵魂,头脑有进行智力活动的需要,灵魂有追求和体悟生活意义的需要,二者的满足使人感到的是精神的快乐。

精神性是人的最高属性,正是作为精神性的存在,人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同样,精神的快乐是人所能获得的最高快乐,远比肉体的快乐更持久也更美好。

对于那些禀赋优秀的人来说,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让他们像一个没有头脑和灵魂的东西那样活着,他们宁可不活。

获得精神快乐的途径有两类:

一类是接受的,比如阅读、欣赏艺术品等;

另一类是给予的,就是工作。正是在工作中,人的心智能力得到了积极实现,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最高意义。

如同纪伯伦所说:“工作是看得见的爱,通过工作来爱生命,你就领悟了生命的最深刻秘密。”

当然,这里所说的工作不同于仅仅作为职业的工作,人们通常把它称作创造或自我实现。

但是,就人性而言,这个意义上的工作原是属于一切人的。

人人都有天赋的心智能力,区别在于是否得到了充分运用和发展。

现在我们明白快乐工作与不快乐工作的界限在哪里了:

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是不快乐的;

作为人的心智能力和生命价值的实现的工作是快乐的。

用马克思的话说:“前者是一个必然王国,后者是一个自由王国。”

毫无疑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还必须为谋生而工作。

最理想的情况是谋生与自我实现达成一致,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同时又能藉此养活自己。能否做到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要靠运气。

不过,我相信,在开放社会中,一个人只要有自己真正的志趣,终归是有许多机会向这个目标接近的。

就个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真正的志趣,机会只可能对这样的人开放。

也就是说,一个人首先必须具备快乐工作的愿望和能力,然后才谈得上快乐工作。

择业时考虑薪酬不足怪,令人担心是,许多人也许只有这一类外在标准,没有任何内心要求,对工作的惟一诉求是挣钱,挣钱越多就越是好工作,对于作为自我实现的工作毫无概念,那就十分可悲了。

事实上,工作的快乐与学习的快乐是一脉相承、性质相同的,基本的因素都是好奇心的满足、发现和创造的喜悦、智力的运用和得胜、心灵能力的生长等。

一个学生倘若在学校的学习中从未体会过这些快乐,在走出学校之后,他怎么可能向工作要求这些快乐呢?

学校教育的使命是让学生学会快乐地学习,为将来快乐地工作打好基础。

能够快乐地学习和工作,这是精神上优秀的征兆。

说到底,幸福是一种能力。

它属于那些有着智慧的头脑和丰富的灵魂的优秀的人。

首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只把成功看作优秀的副产品。

不求优秀,只求成功,求得的至多是谋生的成功罢了。

毋庸讳言,今日的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存在着严重的急功近利倾向,对于培养快乐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不是一个有利的环境。

把大学办成职业培训场,只教给学生一些狭窄的专业知识,结果必然使大多数学生心目中只有就业这一个可怜的目标,只知道作为谋生手段的这一种不快乐的工作。

这种做法极其近视,即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社会是由心智自由活泼的成员组成,还是由只知谋生的人组成,何者有更好的前景,答案应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如此,许多企业已经强烈地感觉到,那些只有学历背景和专业技能、整体素质差的大学生完全不能适合其发展的需要。

教育与市场直接挂钩,其结果反而是人才的紧缺,这表明市场本身已开始向教育提出质疑,要求它与自己拉开距离。

教育应该比市场站得高看得远,培养出人性层面上真正优秀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自会给社会,包括企业和市场增添活力。

四、幸福能力的培养 。

幸福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只有开始感到幸福,做起事情来有激情,有动力,才能创造更大的幸福,形成一个增强回路。

1、人必须知足常乐, 这里的知足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放弃那些不必要的,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做增量,要这个、要那个,有一种说法,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这就导致有太多的事情要忙,分散了精力,疲于奔命,毕竟时间管理大师没有那么好做的。

2、每年腾出时间对于“想要拥有的”做总结检查,回顾的年度实践,包括爱情、工作、财务、娱乐、朋友、健康、创造性、家庭、精神等。该放弃就放弃,该补齐就补齐,该加强就加强。

3、创造正确的幸福栖息地,其实就是需要一个休息的地方,是最后的港湾,比如说家就应该是幸福的栖息地,特别是回老家,那就是给自己身体,心灵放松的地方,吃着慢慢做的饭,听着妈妈的唠叨,那就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能力,能够让自己幸福非常重要。这就需要保持宁静的心灵,知足而长乐,拥有一个感恩的心,这样才能更加感知到幸福。

这个世界并非缺少幸福,而是缺少感知幸福的能力。

丁俊贵

2022年11月26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大恩   能力   幸福   同情心   时刻   心灵   优秀   生命   快乐   工作   丁俊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