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唱国歌的伊朗国家队,还算国家队吗?

绿茵场上,聚光灯下,国歌响起。

面对几万名观众和几十亿球迷,伊朗球员个个神情严肃,高昂着头,拒绝唱国歌。

拒绝唱国歌的伊朗国家队运动员,图源:wesa.fm

这一幕发生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英格兰对阵伊朗的B组第一场小组赛上,注定永载史册。

摄像机转向看台,那里的伊朗女球迷潸然泪下。

现场看到拒唱国歌一幕的女球迷,图源:FIFA

伊朗最终输掉了那场比赛,球迷们也许并不遗憾。

一位伊朗活动家评论道,伊朗人也许是世界上唯一希望自己国家球队输球的人。

这一切,都源自一位伊朗女性——玛莎·阿米尼(Mahsa Amini)

01.

无声的反抗

2022年9月16日,22岁的阿米尼死亡。死前,她曾被伊朗政府的宗教道德警察逮捕,原因是没有按照规定佩戴头巾。

官方的说法是,她在警察局心脏病发作陷入昏迷,抢救无效而死亡。

但是这一说法遭到普遍怀疑,越来越多证据披露出,阿米尼的真正死因是被警察殴打致死。

即便在伊朗这样政教合一的国家,因不戴头巾就被殴打致死也是骇人的暴行

于是,2022年9月末,一场全国性抗议席卷了伊朗。

彼时,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Khamenei)重病缠身,人们走上街头,喊着“头巾去死”的口号,发泄十多年来压抑的愤怒。

伊朗民众高举阿米尼照片示威游行,图源:TIME

在此之前,伊朗民众在2009年因选举舞弊而抗议,2017年和2019年因经济问题和燃油价格上涨都有过抗议。

但这一次,伊朗民众选择为女性的基本权利而抗议,剑锋直指政权的核心,即宗教法律。

实际上,在2017年末伊朗也发生过一次针对强制妇女佩戴头巾的示威运动。

只是,这一次的声势更大,影响范围也更广,甚至有媒体将其称为197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抗议。

几个月来,人们举着“妇女、生命、自由”的横幅,焚烧头巾。女人们剪去头发或脱下罩袍,男人们也站在女性一边,明星也用各种方式声援这一运动。

法国国际影星录制了剪发视频以支持伊朗的运动,图源:The Guardian

然而,就像过去发生在伊朗的每一次示威一样,伊朗政府再次愤怒地镇压民众。

一方面,网络和应用软件被大量封锁,另一方面,抗议民众被逮捕、拘留,乃至被施暴致死。

截止11月初,据伊朗人权组织统计,已有1.6万伊朗人被逮捕,受伤1000多人,其中至少有300人死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朗民众对伊朗足球队保持着敌意,认为其代表的不是伊朗这个国家,而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这个政权。

不过,伊朗的足球运动员其实在此前也曾不断发声。他们曾拒绝庆祝进球,以及佩戴黑色腕带。

被称为“伊朗梅西”的阿兹蒙(Sardar Azmoun)更是勇敢直言:

“发言的下场是被踢出国家队,这与伊朗妇女一缕头发来说都是很小的代价。为轻易杀害人民感到可耻,伊朗妇女万岁!”

发言后,阿兹蒙险些被开除国家队,而在伊朗对战英格兰的比赛中,他直到77分钟才被安排上场。当时,观众席和之前拒唱国歌时一样爆发了嘘声,以表示对伊朗政府的不满。

现役伊朗最著名的球员阿兹蒙,图源:SI

除了阿兹蒙,前伊朗足球国脚阿里·卡里米(Mohammad Karimi)和传奇前锋阿里·代伊(Ali Daei)也都先后发声,支持伊朗妇女。

可见,足球界并不缺乏声援的声音。

民众对这些敢于发声的足球运动员并没有不满,而是对国家队不满。

这种不满是因为伊朗国家队在去往卡塔尔之前受到了总统的接见,队员有向总统鞠躬的表现。

为了平息国内民众的不满,表达球员的立场,伊朗总教练奎罗斯(Carlos Queiroz)在赛前再次声明球队支持国内民众抗议,并上演了拒唱国歌的一幕。

这一幕,再次将伊朗人的抗议展现在全世界面前。

那么,如今发生在伊朗的示威从何而来,未来又将怎样结束呢?

伊朗,会好吗?

02.

民不畏死

伊朗女性并非一直如此,曾经,伊朗女性也能穿短裙,甚至还享有选举权。

1960年代,是伊朗的巴列维王朝时期,当时,伊朗国王巴列维(Mohammad Pahlavi)尝试进行一场“白色革命”,他将国有企业私有化,给女性选举权,改革土地制度等等。

巴列维王朝时期的伊朗女性,图源:Pars Times

巴列维治下的伊朗看起来与西方世界无二。

但是,在表面的西化下,巴列维并不在意民众的诉求,个人生活极度奢靡,其改革也并不奏效,财富被极少数富人掌握着。

此外,巴列维还有着一个“波斯梦”,希望恢复波斯帝国的荣光,而这些都招致伊朗什叶派教徒的反对。

种种原因致使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巴列维拒绝向示威者开火,其王朝被推翻,他自己也流亡海外。

宗教革命领袖霍梅尼(Khamenei )被迎接回国,建立了今天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人们高举霍梅尼照片示威,图源:pak sahafat

伊朗人没有想到的是,一个魔鬼被赶走,迎来的却是另一个魔鬼,而这一个要更恐怖得多。

霍梅尼成为最高领袖后,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一切法律都要冠以宗教之名,用教义指导生活。同时,霍梅尼与周边国家为敌,对世界输出恐怖,反对美国和研制核武器,对互联网进行监管,对文艺进行严格审查。

从此,世俗生活消亡了,妇女穿上了传统黑袍,戴上了头巾。

伊朗就此成为了政治退化和宗教民族主义的典范。

宗教的回归,意味着对女性权利的剥夺。

女性若不戴头巾,就被视为“裸体”。

1983年,不佩戴头巾的女性会受74下鞭刑;1995年起,不佩戴头巾的女性会被监禁两个月;到了2022年,同样的情况下,女性会被剥夺部分社会权利,包括被公司开除。而且,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伊朗女性是不允许参加大部分公共活动的,其中就包括观看足球比赛。

霍梅尼时期的伊朗女性,图源:The New York Review

2019年,一位年轻的女性萨哈尔(Sahar Khodayari)女扮男装去体育场看足球,被安保人员发现,以不遵守佩戴头巾规定为由被关押。为表达抗议,她最终自焚身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民众的愤怒。

类似的事件和呼声层出不穷,而如今的领袖哈梅内伊则置若罔闻,只是不断地镇压。

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抗议示威不只是大学生和中产阶级,还将富裕阶层、工人、小贩、库尔德人和其他少数民族都团结在了一起,声势浩大,蔓延上百个城市,人数高达百万。

伊朗一位社会学家说:

“也许他们会把人们从街头赶走,但因为人们希望改变,镇压不能阻止这一切。即使受到镇压,人们也只会回家一段时间,然后再回来。”

可见,伊朗人这一次抗议不太容易很快结束。

当民众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任何铁腕都会变得纸一样脆弱,即“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而今天的伊朗人,就像国际危机组伊朗事务主管阿里·瓦埃兹(Ali Vaez)所说,已经“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失去的,对未来没有希望”。

伊朗人的绝望,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伊朗的经济在美国的制裁和疫情的影响之下几乎被摧毁,人们看不到机会和希望。

其二,受到哈梅内伊青睐的总统莱希(Seyed Raisi)上台以后,采取了更为极端保守的政策,对外更为强硬,对内用铁腕,拒绝任何政治改革和经济开放的可能性。他消灭了制度中的弹性,使伊朗人没有别的途径使权利得以伸张,只好用走上街头这一种方式来表达。

现任伊朗总统莱希,图源:Plenglish

其三,阿米尼遭受的一切,无关乎宗教或意识形态,挑起了包括自由派和保守派、富人和穷人、本民族和少数民族在内的全部阶层。如果不带头巾就可以被虐待致死,那么每一位伊朗女性的安全都无法保障。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许近期的抗议会被铁腕镇压,但长远来看,如果政府不让步,此类事件只会愈演愈烈。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伊朗的男女差距位居140名(共144个国家样本)。在另一个研究数据中,伊朗女性的安全指数在153个国家中垫底。

在21世纪任何一个国家,两性差异如此巨大,女性受到如此严重的压迫,其社会不会存在任何意义上的正义和公平。而且,其经济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有一半的劳动力受到压抑。

在全球女性普遍争取平等的大浪潮中背道而驰,在全球化加深的背景下封闭,在宗教宽容的现代世界中行政教合一,这样的伊朗早已背离了伊朗人的意志。

当众剪发以示抗议的伊朗女性,图源:The Live Wire

当一个国家不被国民所认可,国歌也不再代表国民的声音,不过是苍白的旋律罢了。

由此,伊朗国家队拒唱国歌,球迷不希望国家队获胜,是对作为“政权”的国家的反对,却是争取伊朗这个国家回归正轨的体现。

国家者,无非国民而已。

参考资料

Iran refuse to sing national anthem in World Cup opener. Aljazeera. 2022-11-21.

In an apparent protest, Iran's World Cup players refuse to sing the national anthem. NPR. 2022-11-21.

Iran’s Ferocious Dissent. The New York Times. 2022-09-26.

Why It’s Vital to Center Kurdish Voices in the ‘Woman, Life, Freedom’ Movement. TIME. 2022-11-24.

Rapper who protested over death of Mahsa Amini faces execution in Iran. The Guardian. 2022-11-11.

U.S. issues fresh sanctions against Iranian officials for ‘brutal’ crackdown on peaceful protestors following Mahsa Amini’s death continue. CNBC. 2022-10-26.

Meet Iran’s Gen Z: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Protests. Foreign Policy. 2022-11-0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伊朗   国家队   伊斯兰   伊朗人   头巾   抗议   民众   宗教   女性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