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儿童议事成了“表演秀”!培养开会的“常识”,让儿童真正参与才是关键所在




儿童议事会的成立搭建起了儿童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也是实现将儿童视角真正纳入社区治理的重要实现途径。


在儿童参与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鼓励他们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儿童友好城市观察第十站,我们采访了公共议事规则专家、萝卜规则社区发展促进中心创始人王静实现真正的儿童参与,我们究竟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作为公共议事规则专家、萝卜规则社区发展促进中心创始人,王静曾在全国许多社区进行居民议事指导。在成人议事会中王静发现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源自于成年人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接触过议事的规则


因此,在进行儿童议事会的指导时,她尤为看重“常识”以及基础素养的培养。


王静参与麓湖社区儿童议事会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会教他许多礼仪。比如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在菜盘中翻来翻去,不可以不顾别人感受只捡着自己爱吃菜的拼命夹,夹起来的菜就算不喜欢也不可以再放回去等等”,王静说道:“和餐桌礼仪一样,议事会中也有许多孩子们需要学习的最基础的东西。”


王静总结了十条最基本的议事规则用于儿童议事会,即:主持人中立、动议明确、先理解再辩论、举手发言且面向主持、表明立场、不超时、不打断、不跑题、不攻击且就事论事、充分辩论才表决。


“议事会不同于自由发言、头脑风暴等形式,常识培养的过程也是一个训练的过程——让孩子们能够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包容更多的观点、培养全面思考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王静举例说道:“例如我们规定了一个人只能有两次发言机会,那他在最后一次发言前就会听取更多的意见,进行更加全面的思考;规定了发言时间只有三分钟,那孩子们就会学着更好地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规定了我们不可以打断别人,孩子们发言前会主动向主持人申请,这就是一种基础议事规则的建立以及对尊重他人的表现。”



在王静看来,这些常识并不难。为了更好地将常识运用到实践中,孩子们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学习这些常识,进行全面的训练。


让孩子学习和持不同观点的人聚在一块,公平、有序、高效地讨论待决的议题,并最终形成可操作的方案。



王静也曾在广西异地扶贫集中安置区做过指导,那里的小朋友会相对内敛一点,刚开始并不会很积极地参与其中。作为指导老师,王静选择慢慢地与小朋友们建立起信任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话能够被别人听见,以及愿意表达比表达的对与错更为重要。在王静以及多位老师的鼓励下,原本放不开的孩子们,也会逐渐开始进行自我表达。


在王静看来,孩子的观点创意固然重要,但在儿童议事会对于孩子来说更大的意义则在于:尝试参与表达,与其他小朋友在讨论中达成共识,用学到的工具与方法,寻找一个平衡的、多元的、更包容的方案。




要让儿童议事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就不能简单地让孩子在成年人制定好的议题中去讨论。


“我们会提供一个大的范围,例如社区交通问题、社区游乐设施问题等”,王静提到了在麓湖社区儿童议事会的指导经验:“我们不会直接让他们讨论问题,而是让孩子们自主地去社区观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思考与分析去解决它。”



首先是社区观察,孩子们去到了社区的各个角落,观察都有哪些问题存在。在观察的时候,王静会引导孩子们更客观地记录:“孩子们在观察时往往会记录一些主观的意愿,例如‘我觉得这个设施不好’,但实际上我会希望他们不要太快地做出这样主观的判断,而是先将观察到的事情记录下来,再用一种更客观的描述去陈述它。




接着便是分析问题,王静将这一部分细化成了四个步骤——分清事实、做出评价、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分辨出哪些是事实性的问题;


其次,对这件事做出评价,评价它是否需要我们的干预;


如果需要干预,便来到了第三部分析问题。王静为孩子们设置了一个叫做“知能愿”的问题分析模型,让孩子们从“当事人是否知道问题存在、是否有能力解决问题、是否愿意解决问题”三个维度去分析;


最后,便是针对对问题的分析,从多个角度思考出解决的方案。王静举例道:“例如,社区中常常有滑滑板的孩子喜欢反着走,有小朋友提出做标示牌,让他们知道正确的路径。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便要开始思考标示牌应该怎么做、要放在什么地方、需要多少资金与资源才能做成这件事。”



这时,议事会将分为不同小组分别讨论解决方案,随后各小组再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所有成员都可以针对方案进行提问、发表观点、提出意见。讨论结束后,大家通过投票而选出一个形成共识的方案。


在今年麓湖社区儿童议事会关于“交通管理”的议题讨论中,有孩子提出了为缓解交通拥堵,学校门口的车在早上上学的时间段内应该即停即走。王静便引导式提问:“即停即走具体是多长时间?”



随后,孩子们开始发散出更多的思考——上学时间段的车流量是多大,校门口最多能停多少辆车,在车上收拾准备需要多久时间等等,大家有的说五秒,有的说三分钟。在经过数据分析与计算,并逐一表决之后,他们把即停即走的具体时间定为了十五秒。


好的成果不一定是多么令人惊艳的提案,而是大家聚在一起观察、讨论、分析,从而找到一个平衡的点”,在王静看来,只要能够有效达成共识、通过共同的行动去解决问题,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好的学习成果。




儿童友好是一个国际理念,在我们进行在地化探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问题存在。


“网上常有一些关于社区儿童议事会的报道,但有一部分并不能算作真正的议事会——比起议事,更像是让孩子提一些“小点子”,或者说鼓励孩子的创意。”在王静看来,这样的方式或许看着很“炫”,对于部分表现能力很强的儿童来说,个体的体验感也会很“炫”,但并没有触及到“议事会”最核心的部分。




我们有没有让孩子理解为什么要参与公共生活,怎样参与公共生活,以及如何在参与中尊重别人的权利和保护自己的权利......这些都是儿童议事会需要带给孩子们的。


在王静指导过的社区中更为普遍的问题则是,对于儿童议事,家长往往比孩子更感兴趣,家长觉得这件事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但孩子自己未必有这个意愿参与。尽管在不少连续三年参与其中的孩子身上能够看到明显的改变,例如表达更成熟、思考问题更加全面,但是否能够有持续的培养和教育,是否能够长期地关注社区公共事务还有待观察。




国内进行“儿童友好”以及“儿童议事会”实践的时间并不算太长,王静坦言,即便是作为专业团队,仍有许多需要不断打磨与沉淀的地方。


为了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并愿意参与,王静也一直在议事的形式上做创新:“只要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议题又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是愿意去发言的。”例如,在今年麓湖社区的儿童议事会,她和专业戏剧老师一起,将议事十条规则融入即兴戏剧表演中。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演”出来,在表演和游戏的过程中,去理解那些有点抽象的规则。



在王静看来,儿童议事会最重要的是有没有真正做到尊重儿童的视角,成年人是否愿意俯下身来和儿童进行平等的互动:“我们团队所做的工作更多是为儿童赋能,但要实现真正的儿童参与,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等为儿童赋权。”


例如家庭中,与孩子平等地讨论家庭事务;在班级里,师生共同商议学校的生活事宜;在社区里,不是让孩子去“表演”一场讨论会,而是将儿童视角与需求落到实处——让孩子有参与的权利,让孩子有参与的能力,让孩子的声音真正被听到。




一米视界是成都市妇联联合成都儿童团推出的“与城市共成长”——成都儿童友好城市CGC助力计划之一。该栏目通过寻找和报道成都现有的儿童友好城市样板、有代表性的人物,发掘和讲述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儿童友好案例故事,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机构、社区、企业等参与进来,推动和激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多元可能性,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让城市的孩子了解城市,让孩子的城市看见孩子,真正实现孩子与城市共成长。


文丨嘻 排版丨阿乔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常识   友好城市   儿童   议题   友好   观点   规则   关键   孩子   时间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