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增长瓶颈里的“货拉拉们”

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

作者 | 贾艺超

编辑 | 小L

经营环境遇上下行周期时,存量市场里的同质化博弈是充满血腥味的。

随着越来越多城市的货车司机加入“货拉拉停运”风波,货运平台与司机之间长期形成的矛盾被放大。因这种对抗带来的流量转移,使得快狗打车到了需要服务器扩容才能承接的地步。因此,也有网友戏称“快狗躺赢”。

来源:快狗打车总裁何松朋友圈截图

但值得注意的是,流量转移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有人将原因归咎于今年的货运市场行情不好,司机情绪比较大;有人则苦于平台游戏规则的频繁变化。

困在增长瓶颈里面的“货拉拉们”,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

临调市场空间有限

类似货拉拉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其诞生于物流行业野蛮生长的年代。彼时,市场上有能力提供多种不同服务的同城物流服务供应商数量有限,市场透明度低,个体司机运力低效,互联网平台试图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效组织社会闲散运力,集中解决双方的供需矛盾。

这一逻辑下,O2O浪潮快速扫荡物流行业的各细分市场。互联网玩家、资本跑步入场“造富”,在同城、城际赛道掀起创业潮。

“空驶率”是这一波创业故事的核心。

根据运联研究院分析,整个万亿级规模的城配市场,可以从订单性质、客群群体两个维度划分,其中90%以上的订单集中在大B端的计划性整车市场,临调运力+小B与C端订单需求则瓜分了其他市场。

来源:运联智库《2021中国城配行业发展蓝皮书》

“空驶”的概念显然存在于后者这一订单相对零散的场景。

O2O浪潮下,平台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速战速决,市场快速完成集约化;同时,平台通过定价、担责等方式在司机群体中形成较高的倾斜预期,从而诞生了货拉拉、快狗打车这样的规模化企业。

但从后来发生的故事来看,规模有壁垒,但是不多。

2020年,滴滴跨界入局,用一个月实现单日20000单的订单规模,用两年时间超过快狗打车第二名的位置。公开报道显示,2021年滴滴货运拿到A轮15亿美元融资,货拉拉也完成F轮融资,补充了15亿美元的资金。两家企业都是百亿元级别的对抗。

烧钱补贴的方式在这一市场依然简单粗暴有效,只不过是代价大小的问题。

这场烧钱补贴的行为到底有多惨烈,从快狗打车的财报数据中可见一斑。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快狗打车亏损净额分别为10.7亿元、1.8亿元、6.58亿元和8.73亿元,两年亏掉15亿元,仍改变不了从老二滑落到老三的尴尬局面。

与此同时,平台以会员费+抽佣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这驱使着他们寻找规模经济。而临调市场规模的局限性,使得平台很难从中挤出利润。尤其是在寒冷的资本环境与持续亏损的企业现状下,获取现金流的方式便成为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

综合来看,当前的规模化难减头部玩家的焦虑。从C到B,沉淀壁垒,成为头尾分化的关键一步。

匹配模式不适配增量市场

近几年来,不管是同城货运还是城际货运平台,都尝试过切入B端市场。而B端明显的计划性特征,匹配模式显然不适配这一场景。这也使得不少平台尝试通过自营运力、收购车队、司机职业化等模式,由轻做重。

从逻辑上来看,这是货运平台构建核心壁垒的过程,带动大家从过去单维的价格内卷,升级到深度参与客户供应链的服务体验,进而实现场景的渗透、品类的扩张。

事实上,自从2018年之后,同城货运领域实现短暂的和平,大家烧钱和“扩城”的行为开始放缓,开始将精力投入到B端市场、后市场生态等维度的延伸。

尤其是疫情催化下,生鲜电商井喷式发展。类似十荟团、兴盛优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橙心优选等社区团购的扩张潮,一度被货拉拉、快狗打车们看作是通往B端市场的桥梁。

一方面,平台利用网络化特性,助力新业态起网的过程中构建起服务B端客户的能力;同时,也通过本土化同城货运企业服务客户的过程,沉淀计划性服务的能力。

这一阶段,平台需要稳定的司机,故事便又回到了我们熟悉的场景——带货卖车。

而对司机而言,收入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过去,司机需要疯狂抢单,每天可能要在线超过12个小时;现在,司机可以上午先接一个B端的计划用车服务,下午则去接C端、小b端的配送订单。计划订单与临时订单结合,企业降本,司机增收。

理论上来看,平台引流,客户降本、车辆大卖、司机赚钱,商业闭环。

让人没想到的是,最先倒下的是社区团购。但故事已经跑出很远,甚至开始变形。

而这种方式,无疑是人为增加了供给。

市场下行与业务扩张形成剪刀差

某种程度上来讲,平台切入B端的初衷是好的,但如今平台找货的便捷性提升、金融机构的渗透深入,使得找货与买车不再是一件难的事情,行业的准入门槛一定程度上降低。

今年3月份,一位加盟货拉拉平台卖车业务的负责人明显感觉到,车辆销量猛增,部分城市达到了单月千辆的级别。

该知情人士透露:“我们本身有物流业务,固定货源每天可以让司机有个300元左右的收入。再加上平台上跑个200元的补充收入,还是可以的。随着城市加盟商从一个增加到现在可能有十个,而且鱼龙混杂,带货卖车逐渐被解读为单纯的卖车,收入的承诺被过分夸大。”

据了解,一些加盟商为了扩大销量,跟一些物流企业合作卖车,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实现年入千万。类似这样的野蛮增长,给供需矛盾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这当中,司机群体也开始有了一些区别,有了副业与主业之分。显然,那些贷款买车,以平台业务为主业的司机成为这些隐患的“背锅侠”。

对于过去的平台司机而言,大多数都有自己稳定的线下货主,线上订单更多是副业,会员费、抽佣率的变化,对他们的影响无非是副业挣多挣少的问题。而对于被买车方的货源承诺进入市场的司机而言,平台订单是他们的主业,影响的便是收入的全部。

对于货拉拉而言,当新业务扩张遇上了经济下行,供需产生了一定的剪刀差,市场对新鲜事物便有了“消化不良”的反应。

整体看来,向增量市场的渗透,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货拉拉们逐渐构建核心壁垒的必经过程。只不过当前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对比下,显得新业务扩张的节奏太快;同时,对于承接新业务的车辆加盟商们的管理不够精细化,使得矛盾提前激发。

大的逻辑上来看,从C端切入B端生意,平台意在稳扎稳打做业务。但随之而来的运营、管理难度也在增加,而这或许也是平台企业们都绕不开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拉拉   计划性   运力   壁垒   瓶颈   货运   司机   订单   收入   市场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