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宁静祥和”,而并不是自我封闭


最近,在头条上看到一些网友谈自己如何退休以后,喜欢独处的事。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窝在家里,很少与外界接触,几乎就是吃饭,睡觉,看电视,研究一个人的修身养性了。感觉,自己活得悠闲自在,开心快乐了!

但是,我却认为,这样是错误地理解了所谓“独处”的真正含义了。

第一,所谓独处,并不是把自己整个人封闭在家养老,而是指在精神方面达到“宁静祥和”的最高境界。

我认为,独处,就是杨绛先生所说的“静处”。她说:“静处,让精神世界充实起来,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在,这才是人到晚年,最高级的活法”。人到晚年,无论成功与否,希望每个人都能善待自己,不妨学学杨绛先生的处事哲学,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头条上,看见一个条友说:“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内心还不快乐。原来人的满足感,只来自精神上的感受,物欲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出来了。冷落了书籍,就荒废了思想。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还有一位条友说:“寿有尽时,学无止境。许多退休人员,担心老而无用,忘了老有所学,只有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才能老当益壮,不留遗憾”。

南怀瑾说:“生命的力量来自于宁静”。“宁静祥和”,是形容人内心的淡定从容,是人生最美妙的风景。心静如水,不为名利所缚,不为人言所左右,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的样子。

第二,所谓独处,并不是一个人足不出户,而是要有兴趣爱好,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断地丰富和提升自己。

老年人退休以后,绝不能成天闲起来,无所事事,躺平自己,更不能混吃等死,而是要动起来,做起来,玩起来。许三多说:“人不能过得太舒服了,太舒服容易出问题”。只有忙一点,才能让自己的精力充沛,才能激发出生命的活力。一个人在家,如果闲太久了,就会温水煮青蛙,习惯安逸的生活,养成惰性,一点点地堕落下去。

所巴菲特说:最高明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所以,每个老年人在晚年,一定要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舍得投资,不用太多少而精即可。可以练习画画,书法,跳舞,垂钓,也可以在自媒体上写作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各种技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特别要说的是,一定不要宅家,多到要户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坚持体育锻炼,健身强体。老年人养生,忌过度安静,忌久站,久坐,久视,过度的安静和厌倦,会导致老年人情绪低落,甚至失去生存的勇气,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一位条友深有体会地说:“老年人一定不能窝在家里,多出去走走:一走走出爱好,二走走出好的心态,三走走出好身体。让美好的灵魂呼吸新鲜空气,让美好的身体释放出魅力”。

第三,所谓独处,绝不是自我封闭,断绝与亲朋好友的一切关系,而是有所取舍,不再进行无效的社交活动。

老年人,虽然退休了,但是仍然还是一个社会人,断绝不了各种社会关系。退休了,与原来单位工作脱钩了,但是亲朋好友的关系,并没有完全脱离,只不过是不再经常联系交往了。生活在新的环境里,还可能建立新的朋友圈。为了清净养老,对一些不需要再交往的熟人朋友可以删除,对那些狗肉朋友必须断交,要远离小人和容易伤害你的人。有两三个知己足以,偶尔聚聚,喝杯茶聊聊天,也是一种必要的快乐和消遣。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人在晚年,有可能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关键时刻,找朋友帮忙协助,也是必要的。所以绝不能以为独处,就不自己曾经的好朋友完全舍弃了,还要维持必要的联系和友谊。

一位条友说得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交际愿望的逐渐减退,主动与你交往的人也同样变少,这是正常现象,作为老人,心里要有谱,行动改变。但常动脑,常学习,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一样有粉丝,一样远离孤独寂寞,一样可以帮助你想帮助的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欢迎大家评论和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祥和   心静   老有所为   宁静   亲朋好友   晚年   老年人   美好   自我   精神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