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被吓唬大的


“吓唬”的“吓”黄县话读作“hé”,“吓唬”就是“使……害怕”的意思,一般是指大人出于某种目的恐吓孩子,比如晚上幼儿啼哭不止,大人心焦不耐烦的,就会“吓唬”道:“哭喽,老妈儿来喽!”“老妈儿”是什么小时候并不确知,但可以确定这是一种很喜欢吃小孩的动物,因为大人总是拿它吓唬小孩子,而且它的嘴很大,乡里人哄小儿吃饭时,总是说“张开你嘞大妈儿嘴”。童年的记忆中“老妈儿”无处不在,不想睡觉,“老妈儿在窗外趴儿”;不愿吃饭,“把饭给老妈儿吃吧”;想出门去玩,“外头有老妈儿,把你‘扛儿’去”(“扛”,《集韵》释为“荷担也”,猫狗等无法用肩扛,所以用嘴叼着黄县话也称为“扛”,比如:狗从外面扛儿块骨头回来);甚至有的母亲在骂自己的孩子时,会亲切地称其为“小妈儿干粮”。这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老妈儿”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黄县话里有句话叫“砍倒胡秫露出妈儿来喽”,老妈儿似乎指的是狼,但还有一句歇后语“麻杆打狼——两头害怕”,狼又有自己的专属名字。

后来偶然读到1936年《牟平县志》:“狼曰麻胡。麻胡有谓系石虎将麻秋者。秋,胡人故名。有谓系隋将军麻祜者。二人皆有名怖啼儿故事。又有谓有鬼名麻胡者,皆用以恐小儿,土人则指狼为麻胡以恐小儿。”顺藤摸瓜,查到《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六十七有“麻秋”条:“后赵石勒将麻秋者,太原胡人也。秋性虓险鸩毒。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绝。至此为故事。”后赵主石勒有名部将叫麻秋,系太原羯(匈奴别支)人。麻秋残暴如猛虎,阴险似鸩毒。因是胡人,时人称其为麻胡。百姓惧怕他,民间每有小儿啼哭,其母就以“麻胡来了”吓唬,小儿恐惧,哭声立停。这都成为故事了。又有唐颜师古《隋遗录》:“(炀帝)命云屯将军麻叔谋,濬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叔谋衔命,甚酷……至今儿啼,闻人言‘麻胡来’,即止。其讹言畏人皆若是。”这段故事讲的是公元616年,隋炀帝杨广将游江都,命云屯将军麻叔谋疏通黄河入汴河道,以使其龙舟通过。麻叔谋接受了疏通河道的命令,他暴戾好杀,对民工极其残忍。百姓对其极怕,常呼其名以止小儿夜啼。至唐朝时,仍是每有小儿啼哭,听说“麻胡来了”,小儿立刻便不哭了。麻叔谋就是《说唐》里大战伍云召的那位,名祜,祜、胡音近形不同,时人讹称麻祜为麻胡。

以麻胡恐吓小儿的风俗也不只是胶东才有,北京人称之为“老妈虎子”,东北人称之为“老虎妈子”,还有的地方称为“麻虎子”“妈虎”“麻胡子”,或为传说中一种嗜食婴儿的恶鬼,或是假想的红眼大鼻子的野兽,或是想象中一种专吃小孩的动物,总之,人们创造出各种版本的“老妈儿”,目的只有一个:对儿童实行吓唬教育。在黄县话里,除了“老妈儿”以外,用来吓唬孩子的还有“老猫”——“让老猫把你抓儿去”,“老猴儿”——“让老猴儿把你背儿去”,“老雕”——“让老雕把你叼儿去”,这些都与现实的动物有联系,但又有些超现实,有些想象和虚幻,最终是用无形的恐惧筑起一道藩篱,让人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外国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一个大鱼缸里一边放上一条鲨鱼,一边放上它喜欢捕食的小鱼,中间用玻璃隔开。刚开始鲨鱼见到饵鱼,迫不及待地冲过去,结果在中间的玻璃墙上撞得鼻青脸肿。一段时间过后,撤去玻璃,鲨鱼和自己的猎物同在一个池子里游泳,彼此相望,却老死不相往来。这与我们的儿童教育多么相像!现在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孩子缺乏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国的孩子外国的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白纸一张,是不是应该从孩子儿时接受的教育开始反思?试想从小让“老妈儿”们吓唬得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孩子,长大了你又要求他不拘一格、打破成规、勇于探索、善于创造,这岂不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愿将来的孩子不再受到吓唬,让“老妈儿”们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吧。

附注:“老妈儿”在黄县话里有两种读音,一种读作“老妈(mǎ)儿”,指的是伯母,而且是关系很近的才这么叫,如果关系疏远的,不管伯父伯母一律称“大大”。一种读作“老妈( mā)儿”,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文中所说用来吓唬孩子的怪物,一种指年龄较大的女仆,即老妈子,比如:他把他妈当成老妈儿使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胡人   鸩毒   后赵   目的   猴儿   黄河   太原   鲨鱼   小儿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