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这样做会毁了我

专家疾呼:家长们停一停吧,你们还想毁掉多少孩子?(续)

前面讲到孩子四年待业在家,家庭虽有愁云但无动荡,后面是怎么发展的呢?这又映射了什么,给家长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思考呢?咱们接着讲。

古语有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母亲在退休当年连续两个月的欢庆旅行中,频繁异常发烧,这样断断续续持续一年半,最终因肝癌不治身亡。目前的离世,对于他们父子打击很大,父亲一个月内暴瘦十斤。但是,母亲的去世虽是哀事,但生老病死不可抗,想必父亲慢慢会接受然后释怀并重启新生活。而那些真正让人心寒且很难治愈的,也许是儿子的冷血。

在母亲生病的一年多以来,父亲忙完工作后,下班赶回家煮饭,然后一路奔袭到医院,几百个日夜就这样煎熬过来的。而儿子在做什么呢,在家里打游戏。读者朋友们,此时此刻,父亲心里该是一种什么心态?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这种寒意并未因母亲病情恶化改观。他母亲的生命尽头,那些屈指可数的日子是在家里度过的。父亲依然是白天上班,中午回去煮饭喂饭,晚上照顾他母亲,白天家里就剩下他和母亲。但是,直到那个毫无预兆的中午,父亲回去煮饭,那个她再没有应他,而此时此刻的儿子,依然稳坐在电脑前。后面的告别仪式上,众亲朋好友到场告别,父亲忙着招呼,而他始终一言不发坐在角落专心致志的刷手机。那一刻,我们无法估计父亲的心情,不知道父亲的心里有没有情绪树洞。

以上种种,在一些传统的普通父母看来,可能会有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了吧。我养你小,你养我老,原来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你非但没有养她老,还对她的病和死亡是如此的淡漠。当然,这些,都只是旁人感受,对于他的父亲,没人知道那一刻他心里的酸甜苦辣和无可奈何。

这个哀伤的故事,暂划上一个句号了,而这个孩子,待业六年的他,生活仍将继续,未来人生路上,他会谱写什么样的生活旋律呢?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他的今天?

我想,主要是下面几点原因吧。

重物质,轻思想

中国父母,多数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他们吃过苦受过累,特别是六十年代这批人,那是一个饥寒交迫的年代。因此,当生活好起来了,父母发自内心的把自己的物质缺失在孩子身上弥补回来。

“饱暖思淫欲”,这句话在这里也许不大贴切。由于沉浸在过于丰富的物质生活里面,父母忽略了,这些丰富生活,无法激发他们孩童艰难时代拥有的上进和自强,无意间将孩子养成“思想上的矮子”。

原则性缺失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长成的样子,都是你纵容的结果。当一个家庭没有规矩,一个人没有处事原则,事事可左可右,做生活的差不多先生,没有对事件的分层:必须,应该,可以,那么,回馈给你的,也一定是不自律和没有中心思想的生活状态。

那么怎么样的教育引导才是合适的呢?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呢?

柏拉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

那么请问转向哪,往哪转?引导孩子转向分数、转向才能、转向才干、转向本事?都不是。

养孩子就和养花一样,给他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水分,合适的阳光,期间要去观察,要去除草施肥,然后静待花开。

因此,教育,是爱的给予,温度的给予,并且是恰当好处的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柏拉图   缺失   白天   中午   合适   父亲   爸爸   儿子   父母   母亲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